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8-10 03:18:19

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鉴于我国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之下,农民群众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关注与解决农民群众尤其是失地农民们的就业与养老保障等问题,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健全完善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6.03.036

近年来,土地流转逐步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大势。但是,基于土地流转背景的农民和土地有关的诸多财产权、生存权以及就业权等遭受到了多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养老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正是因为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影响到了农民群体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而农民群众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又妨碍了土地流转的顺畅实施,以上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唯有同时注重以上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以农业立国,农村地区的人口依然占据了我国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在土地流转的大背景之下,构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动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之所需。我国城镇化之主体是位于土地流转背景之下的农民群众。因此,在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大趋势之下究竟是积极前行,还是被动地应付,这是直接影响到今后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环节。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30%以上,从而解决这一群众的养老保障难题,这是提升社会成员幸福状况,全力引领社会成员支持与参与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与之相反的是,如果不注重于切实解决城市化过程之中的民生问题,也就会引发广大民众的消极应付以至于加以抗拒,也就难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进而实现其共同的目标。

二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与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之所需。如今,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好城乡二元对立结构问题,一定要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等抓起,从而让广大城乡的农民以及城镇居民们能够共同共享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就。也就是说,为广大失地农民能够得到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及养老保障,形成公平而且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

三是改进我国的社会管理结构,推动城乡各要素进行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均衡化配置之所需。要立足于土地流转和配套的养老保障体系,能够切实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土地不足等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们有效融入到市民社会之中,摆脱无地缺岗以及无生活来源而陷入到困境之中的实际情况,能够形成城乡间人力资源、资本市场以及技术能力等各类要素之间的彼此互补,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之所需。

2 当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一是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依据一项研究,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群体会达到4亿人之多。由此看来,我国必然会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由于农村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大批量地流入到城市之中,以至于农村地区的老龄化超过了城镇将近1 个百分点。鉴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也在不断转移,从而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年龄结构变得非常不平衡,这就导致需要加以赡养的老年人比例不断提升,怎样养老则成为了农村地区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而推进土地的不断流转,又在相当大的程度对农民群众的养老问题造成了更加多的阻碍。

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家庭养老可以说是中国最为传统的一种养老方式,而且在全部养老保障形式中具有非常大的比例,而土地则被视为是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的重要基础,这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养老和城镇养老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对于普通农民群众而言,土地是实现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的最有效办法,可以说是衣食之本。土地流转能够让一些农村家庭在土地结构以及收入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样一来,那些已经实现了土地流转的农民群众,养老问题也就缺少了合理的保障,加之如今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落实,加大了诸多青年人赡养老人之重要负担。假设并无其他别的政策加以弥补,肯定会削弱传统意义上的养老保障功能。

三是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障覆盖面过小且保障水平较低。因为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农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有限,加之各地发展状况不够均衡,而且农民群体的整体观念较为落后等大量因素,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覆盖面较小。尽管我国已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然而如今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试点覆盖范围较小,而且保障能力还是相当低,农民们也对于养老保障缺少足够的自信心,大部分农民群众会在缴费时缴纳最低标准的资金,如此投保依然难以解决农村群众所关注的养老保障等问题。

3 健全完善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从而产生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格局。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开发现代农业,从而能够实现规模化经济,让土地流转之后的农民能够切实解除忧虑,一定要构建起更加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而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土地保障权利。具体来说,完善基于土地流转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以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对于土地流转的忧虑。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传统养老保障方式是家庭保障以及土地保障。在形成土地流转机制以前,因为我国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之中,从而造成了中国家庭成员尤其是农村家庭成员的保障被极大地弱化,特别是在经济供给上,更是具有极大的缺失。如今,我国现实之中的家庭保障偏重于精神上的慰藉。与此同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够发达,绝大部分农民群众的收入还是以土地产出所得到的经济收入,农民群众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所以说,依靠土地来进行经营依然还是农民群众赖以维系生存与发展之渠道,以至于相当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宁可让自家的土地抛荒也不肯流转自家的土地。所以,将土地看作是可以加以资本化的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应致力于开发农村经济,创建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切实排除农民群众在心理上的障碍,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实施土地的流转。要运用社会养老来换取土地对于农民群众的保障,在弱化土地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土地生产所具有的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规模,进而拓展我国农村经济,而且还要为完善我国农村的各类保障机制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是全力拓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多元化筹资新途径。如今,我国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上存在的不足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建设的主导性因素,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农业经济不够发达,农民群众相当贫困,也无多余资金能够缴纳养老保障金,而如今土地流转则能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完全可以积极鼓励农民群众用自身的土地加以入股,运用集体经营的方式来积极发展农业,并且开展规模化经营活动,不断拓展农村群众的养老保险筹资新途径。有鉴于此,要健全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及统筹账户,后者主要包含了集体补助与国家补贴等部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如今尚处在起步的阶段,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要以低水平和广覆盖为原则,积极落实集体补助之后再依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加以调整,并且持续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机制。

三是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土地流转与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健全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机制。土地流转能够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当着手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新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新型土地流转大市场,把分散化的农户运用中介服务组织和大户加以联系之流转方式,应当定期公开可以进行流转的土地位置、数量和价格等诸多土地资源方面的信息,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的咨询机制,落实土地价格评估等有关机构的服务性职责。与此同时,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之后的各种效益,从而让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享有土地流转之中的主体,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缓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资金不足难题。

四是立足于政策宣传提升农民群众的参加养老保险的责任感。因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受教育状况不够高,且家庭养老与土地养老等我国的传统观念力量强大,绝大多数农民居民对于养老保险并没有多么细致的了解,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全面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宣传工作力度,真正做到深入到人们的心中政府一定要坚守正确的政策以及舆论方向,运用土地流转的机制向农民群众解释农村养老保险的重大意义,让农民群众真正在思想上全面接受,在行动上全力参与其中,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4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能力的限制,其社会保障能力显得相当滞后,土地已经成为农民群众一直以来十分依赖的生存资源,土地所具有的发展功能无法得到合理的发挥,因而土地的流转受到了影响,不利于农业产业化以及规模化之发展,农民群众的收入提升相当慢。鉴于国家积极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持续推出,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建立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农村劳动力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成为必然选择,从而让土地流转能够切实避免长时间的浪费,实施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由此可见,土地流转之后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也变得愈来愈重要,必须要形成和其相互配套的现代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延伸筹资的途径,用工业来支持农业,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经济效益切实转化成为养老保障福利,以求让农村得到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勤.河北省土地流转现状研究[J].河北法学,2010(5).

[2]陈厚义.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机制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3]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J].管理世界,2010(7).

[4]刘振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创新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2).

[5]刘红霞.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市场,2015(12).

上一篇:大数据行业关键词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