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管理模式促优秀教师团队发展

时间:2022-08-10 12:26:21

以新型管理模式促优秀教师团队发展

基础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最根本因素。如何使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我们每位管理者应深思熟虑的问题。2003年9月,面对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建校初期教师队伍素质的现状,我们把落脚点放到了教师团队建设和工作创新方面。

一、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建设

我们认为,文人相轻的传统文化、注重结果的管理文化、不同教师的地域文化等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教师的团队意识,导致教师团队意识的缺失。因此,学校团队建设目标确定为打造“让学习成为习惯,研究成为风气,高绩效成为追求,精诚合作成为品位”的和谐团队。关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一直比较重视。除了在培养青年教师这件事上,就是在教学上、生活上、课间活动上都要求体现团队合作。我们强调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智慧,新老教师配合,编写学案和教案。做到统一学案,案,统一作业,统一授课时间。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精编精讲的符合学情的资料。又如:全体师生每天坚持晨跑,校长亲自领跑,体育教师到场指导,班主任老师跟队压阵,五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每年体育考试中学生体育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二、优化团队功能,增强办学活力

我们过去经常讲“人多力量大”,但事实也未必,只有当教师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团队里并释放着自己的智慧时,这样的团队力量才更大。我们根据形式多样、合理组合和有序交叉的原则组建了不同的团队,这不仅给教师们增加了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而且还给这样的团队管理赋予了团队建设的内涵。一个教师有可能是多个团队的组员,这样使得教师不会产生等级差别的感觉,也能使各团队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好地体现团队的融洽、合作、创新和进取的精神。

三、激励团队行为,提升办学实力

1.制度激励。为了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凝聚教师的团队精神,我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等制度作了调整,从中渗透了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团队合作的思想。

2.榜样激励。著名球星乔丹说过一句名言:“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我想这就说明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他们不仅体现在专业引领上,也体现在团队合作精神的凝聚上。

3.情感激励。在教师的团队建设中如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教师团队。因此加强对话和交流是情感激励的主要途径。

四、探索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教育生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培养与塑造。但是,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模式已经制约了教师的发展,难以统领新课改的实施。因此重建教学管理模式,使之适应课改的需求,推动学校的发展,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工程。那么,如何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呢?我们通过多年来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以课改新思想、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改革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教学管理资源,深化和谐管理理念,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发展性教学管理模式。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评选学科带头人,2+1模式等。

学校领导意识到要使学校健康发展,必须让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培养一种团队合作的创新精神。从2004年开始,学校提出了“学校兴衰,我的责任”的爱校口号,用责任心来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和意志。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打造了一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队伍,创新贯穿于教学、教科研、校园生活、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刚才提到的这些都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此外,还有推门听课、换班上课等也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在学校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以制度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和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如课堂中,生生互动,教师点拨,成为课改的着力点。学生在教师编写的学案指导下进行自学,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和调度者,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先由学生组合的四人学习小组讨论释疑,学习小组长由优生担任,负责主持本组讨论和帮扶学困生,学生讨论和帮扶亦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进行点拨,使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留有15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当堂训练,以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另外,要求教师们精编习题,讲求实效。教师从成千上万个题海中精选精编习题,避免重复练习与泥沙俱下的弊端产生,教师大量的艰辛劳动换来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落实好减负。学校的这个减负措施曾在浙江省“轻负担高质量”经验介绍会上作专题发言。学校把教师执行制度的情况同教师年度考核和评聘挂钩,体现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制度的坚定性。例如,规定教师授课时间每堂课在25分钟以内;学生作业量由学科备课组统一,课内外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二十五分钟;教师不得私自增加作业量,不得给学生征订推荐学习资料等。如果违反了规定,教师将会受到诫勉淡话,停课学习,直到解聘合同的处罚。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依然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为加快教师课改理念的内化和实践的步伐,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原则,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多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品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如何,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为此我们加强了数学教研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

2.鼓励实践,张扬个性。课改实验,不但使教师成为教材知识传授的实施者,而且使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成为课程的决策者。

3.开展校本研讨,深化课堂改革。学校始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努力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化,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

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全面素质得到提高。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生命的真谛,同当地农民画家一起创作大型历史画卷《义乌兵》,作品被义乌市委宣传部列为改革开放二十年画展作品。小画家到农村画壁画,为建设新农村大显身手。尤其陶艺制作,更是硕果累累,作品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学生参加浙江省与全国陶艺制作大赛,有二十九人次获全国奖项,六十多人获省级奖项;学校成为义乌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陶艺实验基地”称号。学校坚持晨跑、增强体质的做法被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全市中学范围内推广,作为全市“阳光体育活动”的普及活动项目。“阳光体育活动”还根据季节变换,把民间艺术踩高跷引进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之中,把民间艺术与体育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既有传统艺术继承性,又有创造性,吸引了省内外不少兄弟学校与市县教育局领导前来观摩。

坚持全面发展,让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教育部领导、浙江省副省长等来校视察时,小记者们团团把他们围住,进行采访;老人节慰问敬老院;寒假里组织打扫公共卫生;美术兴趣小组为建设新农村画宣传壁画;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义乌市综合实践先进单位。校本研究扎实有效开展,五年来,自编教材《腾飞的后宅》、《硬笔书法》、《学校安全教育》;校刊《启航》、文学社刊《鸿儒》、英语校刊《春・泉》、文摘报《青梧》,参加了全国中学生优秀校报校刊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学校坚持把安全、卫生、文明、爱国等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感知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火炬接力,宣传奥运,感悟欢乐,体现自豪,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校2008年学业考试六门学科的全科合格率位居全市第一,总体均量值位居全市第三。所有毕业生全部升入了高一级学校学习,其中升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高出全市平均值22.3个百分点。

短短五年内,我校共获得义乌市级、金华市级、浙江省级和国家级的荣誉五十多项。教师论文、课题研究在市、地区、省、国家级获奖喜报频传。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为义乌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建设教师文化 引领教师发展 下一篇:新时期中国成人教育的经济价值功能分析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