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意识

时间:2022-08-09 11:53:2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教学呼唤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本世纪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首当其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新的课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创新意识,实现真正的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实现教材内容的自由灵活,拓展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学习动因,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教材中经典的名家名篇对弘扬民族传统、体现高雅文化品位、熏陶塑造完美人格具有很大功效,要高度重视,不可偏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材内容更应适应时代,贴近生活,拓展视野,讲求实用,更多的应是反映现代生活气息、体现应用性的文质兼美、增知益智的文选。所以,利用教师的优势,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补充一些新鲜的文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很多地方每学年都要进行几次统考,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统考的名次排列同教师的评职评优、绩效工资挂钩。考试的内容以课本为主,以教参用书为主。因此,大部分教师不得不跟着教参走,按照教参的要求来授课,并以教参的答案作为标准。于是,教师的独特见解不见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千百个教师上课居然是同样的面孔。

我与本校一些教师曾做过大胆的尝试,对于教材中一般化的文章或自己不擅长的文章略讲或不讲,而对自己比较熟悉的文章即兴发挥,并补充一些自己有研究的课外文章,教师上课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讲到“黄鹂”时,教师从“两个黄鹂鸣翠柳”“几处草莺争暖树”“上有黄鹂深树鸣”“千里莺啼绿映红”“草长莺飞二月天”“添得黄鹂四五声”,既扩大了课文的文化底蕴,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但是,这样融知识与审美于一炉的教学,却由于对统考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成绩不很理想。这时我们不得不去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统考适应性操练,师生都很疲惫,实在无奈。

二、还给教师自由的教学空间,使教师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从教学基本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个大项再分几十个小项,以此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自从多媒体引入到课堂以来,各校都把多媒体推到了教学最前沿,各类示范观摩课、优质评选课都必须有多媒体的痕迹,否则,课上得再好也会得低分,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栏的得分是极高的。我不知道这种不考虑教材、不考虑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的评价体系的依据是什么,但我总觉得,每次听一些示范观摩课、优质评选课,教师是在作秀,为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而上课。若不使用多媒体进入教学,听课教师就会拿起条条杠杠的评选标准,从课型、教学环节的安排、时间的把握,直到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3、学生朗读时间不少于10分钟、提问学生不少于班级1/3人次等硬性规定出发,把课说得一无是处。曾听过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大江保卫战》等几节课,未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也很显著。我认为,教师教学时尽情地发挥,方法尽可能灵活、自由为好。在教学实践中,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我常常先介绍《红楼梦》,从“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到“凡有华人聚居处,即有‘红学’研究会”,从曹雪芹的生平到《红楼梦》所涉及的社会学、风俗学、建筑学、酒文化、茶文化等,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后再一起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效果不错。我常常与学生一道论《三国》,评周瑜、诸葛亮的为人,析曹操、刘备之得失,再一起学《观沧海》《草船借箭》。我还常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全体读、分小组读、学生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进行朗读;高声读、低声读、默读。兴致高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一起背。教师完全把课堂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将会和谐轻松,师生在语言的碰撞中一定会获得语文课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由突出教师感兴趣的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受评课标准的影响,许多教师备课认真,从导语、问题、环节直到启发方式,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成功,学生一定会学到知识,学得也会很轻松,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的备课、课堂其实是最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创新和学生的思维永远被固定,得不到发展。

教师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未必感兴趣,教师自以为很成功的课,学生不一定就欢迎。要还给学生自由,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挑选,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送去主义”。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打开,每个人都会有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创新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行动,它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只有勇于实践,敢于打破旧框框、旧体制,才可能实现教学上的新发展、新飞跃。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情绪 下一篇:高职经济管理类创造性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