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媒体的聚合效应

时间:2022-08-09 11:41:29

数字化时代媒体的聚合效应

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下,未来的广播电视除了是娱乐与信息工具之外,更是潜力无穷的媒体营销通路。因为受众在互动性的需求上特别大,而数字化的技术与宽带传输网络将可解决电视与观众互动的问题,建立双向沟通的新途径。

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的聚合效应

数字化浪潮由技术层面带动传播产业的变革,加速了不同领域的技术汇流,引发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等事业的快速整合。本质上这三种体系都能作为数字信息的传输载体,未来信息的内容与服务将不再依媒体类别区分,影像、音乐、数字游戏、电子商务服务等数字化后将带来的新服务,信息与内容服务市场将更为多元化。

对所有的媒体而言,数字化代表着可靠而稳定的通讯质量,更好的抗噪声能力,封包化的数据传输结构可跨过传输媒体的限制,使得传输影像画面、声音和数据更为容易。数字化模糊了传输媒体的界线,科技发展提供了内容不同的传输接口,使得不同传输通路得以整合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影音资料数字化后,可以长久储存、重复修改、大量复制,可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处理,对内容进行加工提升价值,并可在互联网上流通。

数字化媒体的软性价值在于变传统的新闻单向传递为提升、传递价值与服务给受众,信息透过不同传输架构间的搜寻、存取、分类、筛选与传送,使得信息的流通更为便利。跨媒体的传输架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能够更容易到达受众,确保消费者能在不同时空条件获取媒体信息。

当有线、无线网络走向宽带,功能更强时,传输网络将会变成各种应用软件与内容递送、平台合作的数字基础架构,不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络经营者,未来都必须与内容平台紧密结合,弹性地选择所需与可供应的信息类型。对于中国媒体的数字化前景来说,必须要注意全球化的格式与规范,数字化后无论数据内容多丰富,若格式无法兼容于大众格式者,终将被淘汰。

转制中的媒体应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传输体系的特性,并针对其物理特性优化自身的信息编辑、、流通流程。例如收看电视与收听广播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接收信息的方式,而数字信号的固定式接收与移动式接收也有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与限制,数字化媒体必须透过营销与受众习惯的调查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在标准化流程中,也必须有相对应的策略与方法。

数字内容制作上模块化的应用

不论是声音、影像和数据,只要是以数字型态存在的就可称为信息,并可在兼容的网络上流通。信息生产具有规模经济的特性,信息产品的主要成本在头版的制成与初期设备的投资,而且具有制造成本高但再制成本低的特性。这个特性让信息产品通过成本来定价的实质意义消失,消费者必须亲身体验后才会知道信息产品的价值。可透过信息增值的方式,如利用互联网搜集筛选信息、专业编辑信息、整合不同资讯满足受众需求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增值,提升信息的使用效能。

资讯数字化的特质具有累积性、可切割性和可复制性三种特性,资讯可通过不断累积、切割与重组、及不断复制达到规模效益的特性,产生更高的价值。从信息的本质思考增值信息的类型,资讯内容可经过完全利用(复制、重新使用既有信息)、修正采用(因应使用者需要进行调整、重组)、部分利用(结合有意义的部分使用)等类型来进行信息增值。

随着音画资料的标准化与数字化,模块化生产应用在数字内容的制作与增值过程上,就特别凸显其意义。有了模块才能进行交换与重组,当广电制作环境的完全数字化后,从拍摄、剪接、到后制全面改用数字化的器材,同时采用计算机非线性剪辑,引用高分辨率摄影机及数字化辅助等工具,内容可通过想象力与创意对信息进行分类、组和、切割,透过剪接与编辑来提升内容的价值,并建构信息单元数据库,再经过营销与广告的包装后,推出符合不同目标受众喜好的资讯产品。

数字资产管理:数字化媒体的核心资源

数字信息时代内容将会是媒体产业最重要的资产,如何有效管理资讯作业流程,利用数据库的信息,甚至重复循环使用,已成为数字时代内容业者的重要问题。以往的广播电视是以录像带等硬件载体为交换的单位,但数字化科技促进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将来将是计算机辅助处理档案化的世界。T2F(Tape to File)将会加速媒体电子化与数字化的过程,从模拟生产影视概念,快速迈向生产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

以CNN为例,便是采用IBM与索尼的整合型解决方案由模拟式的传播制作系统转化成数字化系统,这套新建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可以保存、搜寻与传送过去21年来累积12万小时的影音数据,包括每年以两万小时增加的新数据。节目制作人可以利用计算机便捷搜寻档案,直接进行编辑与加工的工作。这套系统还有字幕撷取、屏幕文字辨识、和影像辨识的功能,可以自动把语音转换成纯文本文件;每个节目可以预览并可搜寻关键画面,建立可以查询的影片数据库。

(湖北广电总台楚天交通广播)

上一篇:媒体别为“推手”做嫁衣 下一篇:期刊发行软件在财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