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补十五则*

时间:2022-08-09 10:52:04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补十五则*

摘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当世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于编纂以及修订此书的工程浩大,书中难免出现错误。通过校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十五则条目,以期对今后修订《汉语大字典》有所参考。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补

中图分类号:H0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1-0182-005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当世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于编纂以及修订此书的工程浩大,书中难免出现错误。作为《汉语大字典》的忠实读者,笔者在认真研读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有一得之愚,欲效绵力于《汉语大字典》之完善,故为续貂。谬误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1.乏,贬

《汉语大字典・丿部》:

乏……⑥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以皮革制成。一名容。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卷二十引《三礼旧图》:“乏,一名容,似今之屏风,其制从广七尺,以牛革鞔漆之。”《周礼・夏官・服不氏》:“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郑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读为匮乏之乏,持获者所蔽。”《文选・张衡〈东京赋〉》:“设三乏,司旌。”李善注引薛综曰:“乏,以革为之,护旌者之御矢也。”[1]40

《汉语大字典・贝部》:

贬,《说文》:“贬,损也。从贝,从乏。”徐锴系传:“当言从乏,乏亦声。脱误也。会意。”按:段玉裁以此字为形声包会意,改作“从贝,乏声”……(二)fá《集韵》扶法切,入乏奉。同“乏”。古代行射礼时报靶人用来护身的器具,像小屏风,用皮革制成。《集韵・乏韵》:“贬,射者所蔽。通作乏。”[1] 3867-3868

按:

《汉语大字典》认为“乏”、“贬”有“护身的器具”的意思。查《说文》:“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徐灏笺:“乏盖本为凡不正之称,后乃专以贫乏为义。”《说文》:“贬,损也。”“贬”的本义是“减少,损减”。“乏”、“贬”的音义与“护身的器具”无关。其实“护身的器具”的本字应是“X”,“乏”、“贬”应是“X”通假字。

《说文》:“X,盾也。从盾,闵。扶发切。”《逸周书・王会》:“请令以鱼皮之@,乌之酱,鲛X利剑为献。”孔晁注:“X,盾也,以鲛皮作之。”朱右曾校释:“X,音伐。”

后代字书认为“乏”具有“护身的器具”的意思,概出自郑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读为匮乏之乏,持获者所蔽。”王力《古代汉语》指出:“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2]617例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读为、读曰”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后代沿用,主要用于传注中来说明假借字,郑玄认为“护身的器具”的义项是假借“匮乏之乏”来表示的,但此义项的“乏”本字应是“X”,所以此处应改为:“乏读为X。”《集韵・乏韵》因没有认识到此处的错误而认为“贬,射者所蔽。通作乏。”《汉语大字典・贝部》而据此认为“贬”同“乏”,亦应予以改为:“贬”通“X”。

2.但

《汉语大字典・人部》:

但,(三)yàn《字汇补》於店切。古指吹竽的人。《字汇补・人部》:“但,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说林》:“使但吹竽,使工厌窍,虽中节不可听。”高诱注:“但,古不知吹人。”[1]166

按:

《字汇补》、《淮南子・说林》及高诱的注解都表明“但”在古代指“不会吹竽的人”,而义项释为“吹竽的人”,释义与例证矛盾。“但”在古代是指不会吹竽的人。

3.r

《汉语大字典・刀部》:

r,lóu(又读dōu)《广韵》落侯切,平侯来。又当侯切。①堤坝下排水灌水的小孔。《广雅・释诂二》:“r,裂也。”《玉篇・刀部》:“r,小裂也。”《广韵・侯韵》:“r,小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四・沔阳州》:“r河口在州西北六十里。r与穴同,盖水流分泄处。”②方言。小水道。如:r口;r眼。③割。《集韵・@韵》:“r,割也。”[1]371

按:

《汉语大字典・刀部》“r”的音义“①堤坝下排水灌水的小孔”,释义与文献不合。《五侯鲭字海・刀部》:“r,音兜,小裂也。”[5]30对照《五侯鲭字海・刀部》“r”的音义,“裂也”应该单独立项。另:据行政区划网:古渗地下河,古人称地下河为“潜”或“r”。[3]因系地下河出口,后发展成集,故名r河。古沔阳州即是今天的仙桃市,r河镇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南部。“r河”是以水系命名的地名。所以,“r”还应分为lóu和dōu两个读音。

综上所述,《汉语大字典》中的“r”的音义应改为:

r,《广韵》落侯切,平侯来。又当侯切。

(一)dōu①堤坝下排水灌水的小孔。《广韵・侯韵》:“r,小穿。”②裂。《广雅・释诂二》:“r,裂也。”《玉篇・刀部》:“r,小裂也。”③方言。小水道。如:r口;r眼。④割。《集韵・@韵》:“r,割也。”

(二)lóu古称地下河为“r”。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四・沔阳州》:“r河口在州西北六十里。”

4.

《汉语大字典・木部》:

,《说文》:“,马柱。从木,n声。一曰坚也。”àng《广韵》五浪切,去宕疑。又五刚切。阳部。①系马桩。《说文・木部》:“,马柱。”段玉裁注:“谓系马之柱也。”《广韵・唐韵》:“,系马柱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解绶系其颈,着马。”《晋略・桓玄传》:“(刘)裕负刁逵搏进,不时输,逵缚之马,谧见而责逵释裕,代偿其负。”②坚。《说文・木部》:“,坚也。”③斗怼!段难 ず侮<景福殿赋>》:“飞鸟踊,双辕是荷。”李善注:“飞之形,类鸟之飞……今人名屋四阿碓也。”《资治通鉴・唐高宗总章二年》:“其门墙阶级,窗棂楣柱,P恚皆法天地阴阳之律数。”胡三省注:“,斜桷谓之飞。”④同“昂”。《字汇补・木部》:“,音昂,义同。”[1]1257

按:

《五侯鲭字海・木部》:“ [昂],音昂,《尔雅》云:飞 [昂]也。屋桷楼观斜者曰 [昂]。”[5]78可见,“ [昂]”的本义是“斗拱”。据《说文》,“”的本义是“系马桩”。所以,《汉语大字典・木部》“”的音义“③斗拱”当是“”的假借义,应补充“”通“ [昂]”。

《汉语大字典・木部》“”的音义“④同‘昂’”,引自《字汇补》“,音昂,义同”。此为《汉语大字典》误设义项,“音昂,义同”,按照《字汇补》的体例,是说“”的不同读音意义相同,不是说“”与“昂”义同。查续修四库全书本《字汇》:“,鱼浪切,n去声,系马柱。晋王谧缚宋武帝于马。又坚也……”查续修四库全书本《字汇补》:“又马洲,地名,旁有一p昂起也。又疑刚切。音昂。义同。”《字汇补》是在《字汇》的基础上补音义或补字,“”属于前者,第一个“又”后是补义(马洲,地名。旁有一p昂起也),第二个“又”后是补音(疑刚切,音昂),《字汇补》所谓“义同”,是说“”字读“疑刚切”与读“鱼浪切”(见《字汇》)意义相同。《汉语大字典》不明《字汇补》的体例,加上节引不当,故有此误。

《汉语大字典》还有同样的错误,例如:

《汉语大字典・齿部》:“[ [口]] [齿],(一)jiàn《正字通》居晏切。同‘ [口]’……(二)jiān《正字通》居闲切。同‘奸’。查《正字通・齿部》:‘[ [口]] [齿],居晏切,音涧。《易林》:‘[ [口]] [齿]啮啮,贫鬼相责。无有欢怡,一日九结。’又删韵,居闲切,音奸。义同。《正韵》及旧本阙不载。’”[1]5118

《正字通》是说“[ [口]] [齿]”有去声(居晏切,音涧)与平声(居闲切,音奸)两读,而两读的意义相同,并不是说“[ [口]] [齿]”与“奸”义同,《汉语大字典》显然误解了《正字通》的本意。[4]283

另:②坚。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作“竖”。“竖”应是“”本义“系马桩”的引申义。

综上所述,《汉语大字典・木部》“”的音义应改为:(一)àng(又读áng)①系马桩。②竖。③通(áng)”。斗拱。

5.<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

《汉语大字典・瓦部》:

《改并四声篇海・瓦部》引《搜真玉镜》:<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音接。《字汇补・瓦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足妾切。义阙。[1]1532

按:

《五侯鲭字海・瓦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音接,连甍也。”[5]39

《汉语大字典》关于“<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字只有音,而义缺。查《中华字海》:“<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音皆,义未详。”[6]819包括《汉语大字典》在内的许多字书关于“<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字都缺义项,《五侯鲭字海》在这方面弥补了《汉语大字典》的不足,因缺乏文献用例,还有待于学界对“<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瓦.tif>”字义项进行进一步考证,以完善《汉语大字典》。

6.

《汉语大字典・日部》:

,lín《〈淮南子〉注》音林。〔〕想要知道的样子。《淮南子・m真》:“而知乃始昧昧,皆欲离其童蒙之心。”高诱注:“,欲所知之貌也。”[1]1627

按:

“”应同“”。

《读书杂志》:“,昧昧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高注》曰:‘昧昧欲明而未也,欲所知之也。’念孙案:《说文》、《玉篇》、《广韵》、《集韵》皆无字,当为〔注同〕,昧昧一声之转,皆欲知之也〔《说文》云:ィ欲知之p〕。《文子・上礼篇》作昧昧懋懋,懋与古字通。”[7]777

据此可知“”同“”。“”,盖是“昧昧”经常连用而类化从“日”的结果,类化后的“”读音也从“林”声了。

《汉语大字典・木部》:“,《说文》:‘,木盛也。从林,矛声。’mào《广韵》莫候切,去候明。幽部。(1)同‘茂’。茂盛。(2)果木名,即木瓜。(3)通‘贸’。交易。”[1] 1348-1349

《汉语大字典》在“”下没有沟通与“”的关系,在“”下也没有“:欲所知之也”这一义项,均应补充。

7.[傅] [日]

《汉语大字典・日部》:

bó,《集韵》伯格切,入铎帮。暴。《集韵・铎韵》:“[傅] [日],暴也。”[1]1640

按:

《汉语大字典・日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同‘[傅] [日]’。《集韵・铎韵》:‘[傅] [日],或作<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1]1653

《正字通・日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讹字。旧注:‘音博,暴也’,误。”《正字通》之说可从,但“<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究竟是何的讹字呢?此字应为“膊”的讹字。

《广雅疏证・释诂》(清嘉庆刻本):“膊各本讹[傅] [日]作,自宋时本己然。故《集韵》、《类篇》并云:[傅] [日],<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暴.tif>也。考《说文》、《玉篇》、《广韵》俱无[傅] [日]字。《方言》膊,<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暴.tif>也。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闲,凡<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暴.tif>肉、发人之私、披牛羊之五藏谓之膊。今据以订正。<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暴.tif>与<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泰.tif>同。”[8]46此说可从。可见,“[傅] [日]”是“膊”的讹字,“暴(<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暴.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泰.tif>)”是“膊”的异体字。

《集韵・铎韵》因不辨“[傅] [日]”与“膊”的关系,而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下直接说:“[傅] [日],或作<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曝.tif>。” 《汉语大字典・日部》予以直接引用,也应予以辨别。

8.[河] [辛]

《汉语大字典・水部》:

[河] [辛],“淬”的讹字。《字汇补・水部》:“[河] [辛],音未详。《谈荟》:‘砚神曰[河] [辛]妃。’”按:《说郛》卷三十一引《致虚杂俎》:“砚神曰淬妃。”《玉芝堂谈荟》误引作“[河] [辛]妃”。[1]1749

按:

杨宝忠说:“当是‘淬’字之误。”[9]250《汉语大字典》与此结论相同。此说可从。

但是,“[河] [辛]”还见于下面文献:《五侯鲭字海・水部》:“[河] [辛],水名。”[5]31清吴骞《拜经楼诗集》续编卷四:“十五夜[河] [辛]江舟中观月蚀作歌。”《五侯鲭字海》的说法是正确的,《汉语大字典》应补充这一义项。

9.<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

《汉语大字典・田部》: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同“收”。《古俗字略・尤韵补》:“<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古收。”《改并四声篇海・田部》引《类篇》:“<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音收。”[1]2716

按:

《可洪音义》第二十五册《新华严经音义》:“利<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音香,经本作末利香。”敦煌写卷S.4624《受八关斋戒文》:“第六不得着花N、璎珞、<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油、指(脂)粉涂身”。又P.2115.V《五脏论》:“射<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麝香),善除夭(妖)魅。”其中的“<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皆“香”字。

《汉语大字典》所引《古俗字略》、《类篇》音“收”的“<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番.tif>”,可能是“香”的俗讹,也可能是“香”的同形字,待考。

10.<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

《汉语大字典・疒部》: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xiāng《玉篇》思将切。病。《玉篇・疒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疾也。”《篇海类编・人事类・疒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病也。”[1]2871

按: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应是“厢”字俗书。浙敦026《普贤菩萨说明经》:“东<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有九门,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有九门,西<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有九门,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有九门。”这里的“<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厢.tif>”字即“厢”字俗书。俗书“广”与“疒”常相混,如:“<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身1.tif>”同“<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身.tif>”;“广”与“厂”也常相混,如:“[广][金]”同“[厂][金]”。《玉篇》、《篇海类编》等字书中的释义“疾(病)也”,除字书外,查无其他文献用例,故疑为从“疒”而望形生义。

11.<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

《汉语大字典・舟部》: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dì《广韵》徒礼切,上荠定。船。《玉篇・舟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船也。”[1]3264

按: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当为“梯”之换旁俗字。胡吉宣《玉篇校释》:“盖涉梯航为名。”[10]3546是也。“梯航”,古书常用词,指梯与船,水陆交通之工具,又引申指有效的途径。如唐吕温《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也是“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如唐玄宗 《赐新罗王》诗:“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当为“梯”之换旁俗字,以其涉“航”字而类化。《全唐文(清嘉庆内府刻本)・陆》卷八百二十七:“扼咸镐之咽喉,导荆吴之贡赋。途路无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航若流。”

《玉篇・舟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弟.tif>,船也”,应是讹误。《汉语大字典》也应予以改正。

12.萏

《汉语大字典・艹部》:

萏,(一)jiù《集韵》巨九切,上有t。药草名。《玉篇・艹部》:“萏,萏草,药名。”(二)dàn《广韵》徒感切,上感定。〔菡萏〕见“菡”。[1]3451

按:萏,查:《五侯鲭字海・艹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萏.tif>,音臼,草也,又药名。”[5]40《五侯鲭字海・艹部》:“萏,音K,菡萏,《说文》云:‘芙蓉未实,即莲花蕊也。’”[5]49《汉语大字典・艹部》中“萏”的义项是对《五侯鲭字海・艹部》中的“<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萏.tif>”与“萏”的音义的合并。《五侯鲭字海・艹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萏.tif>,音臼”、“萏,音K”,所以从字形分析上看,“<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萏.tif>”与“萏”应分立字头。《五侯鲭字海・艹部》处理“<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萏.tif>”与“萏”的音义是对的,《汉语大字典・艹部》应予以改正。

13.<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牛

《汉语大字典・足部》: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同“拧薄!都韵・觉韵》:“牛《说文》:‘谨也。’一曰善也。或作<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1]3977

《汉语大字典・女部》:

牛《说文》:“牛谨也。从女,束声。读若谨敕数数。”(一)chuò《广韵》测角切,入觉初。屋部。(1)谨慎。(2)善。(二)chù《集韵》叉足切,入烛初。ā#ㄈ)lài《集韵》落盖切,去泰来。好貌。[1]1124

《汉语大字典・女部》:

疲(一)chuò《广韵》测角切,入觉初。(1)同“拧薄#2)整顿;整理。(3)辩。(二)chù《集韵》叉足切,入烛初。同“拧薄ā!都韵・烛韵》:“疲ㄒ病;虼邮。”[1]1126

按:

《正字通》:“<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俗谱帧>勺:同疲非。《说文》本作拧O昵佰U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啤焙汀拧蔽异体,“<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束.tif>”应是“啤庇搿拧倍形交互影响产生的俗字。类似的情况,如《汉语俗字丛考》:“‘<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凋.tif>’是由‘帱’和‘<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凋.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或.tif>’是由‘馘’和‘<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首.tif>’二形交互影响产生的俗字。”[11]206

14.r

《汉语大字典・u部》:

r,《说文》:“r,去也。从u,带声。”

(一)dì《广韵》特计切,去霁定。又底隶切。月部。①去,往。《说文・u部》:“r,去也。”《玉篇・u部》:“r,往也。”《大戴礼记・夏小正》:“九月r鸿雁。”李调元笺:“r,去也。北来则曰向,南去则曰r。”②避。《广韵・霁韵》:“r,避也。”③同“递”。《直音篇・u部》:“递,迭传也。迢递。r同递。”1.迢r,即“迢递”。高远貌。《玉篇・u部》:“r,迢r也。”南朝齐谢I《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结构何迢r,旷望极高深。”《水经注・洛水》:“迢r层峻,流烟半垂,缨带山阜。”清顾炎武《孙征君葬不获执绋》:“遥凭太行云,迢r过夏o。”2.迭传;依次。南朝梁江淹《伤爱子赋》:“r高行之美迹,弘盛业之清猷。”唐王维《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陛下均平布政,中外r迁,尚录前劳,仍收旧齿,使备顾问。”

(二)shì《集韵》征例切,去祭章。①同“逝”。往。《集韵・祭韵》:“逝,往也。或作r。”《字汇・u部》:“r,与逝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凤漂漂其高r兮,夫固自缩而远去。”司马贞索隐:“(r)音逝也。”按:《文选・贾谊〈吊屈原文〉》作“逝”。②刀鞘。《字汇・u部》:“r,刀室。”《礼记・内则》:“左佩纷、刀、砺、小、金燧;右佩i、捍、管、r、大、木燧。”郑玄注:“r,刀@也。”

(三)dài《集韵》当盖切,去泰端。连。《集韵・韵》:“r,连也。”[1]4132-4133

按:

《说文》:“r,去也。从u,带声。”所以,音义(一)中的①、②应读dài。

音义(一)中的③“读dì,同‘递’”,应改为“读dì,通‘递’。”“迢递”并不是连绵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六引《考声》:“迢,远也。”《玉篇・u部》:“递,远也。”可见,“迢”和“递”单用和“迢递”的义是相同的。“递”与“r”本义不同,所以“迢递”与“迢r”中的“递”与“r”应是通假关系。

音义(二)中“读shì,同‘逝’”不可从,此应来自对文献的误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凤漂漂其高r兮,夫固自缩而远去。”《文选・贾谊〈吊屈原文〉》作“逝”。这只能说明“r”与“逝”是异文,异文不一定是异体关系。其实,“r”读“dài”时,是“去”意,也就是“往”的意思。此音义应该删去。

综上所述,并参照《汉语大字典》本义在前、引申义在后的体例,《汉语大字典・u部》中的“r”音义应改为:

(一)dài《集韵》当盖切,去泰端。①去,往。②避。《广韵・霁韵》:“r,避也。”③连。

(二)dì《广韵》特计切,去霁定。又底隶切。月部。通“递”。1.迢r,即“迢递”。高远貌。2.迭传;依次。

(三)shì《集韵》征例切,去祭章。刀鞘。

另:“r”还有一异体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

《五侯鲭字海・u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音r,同义。”[5]34

《汉语大字典・u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一)dì《龙龛手鉴》徒计反。同‘r’。《龙龛手鉴・u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r’的俗字。(二)dài《改并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鉴》当盖切。同‘带’。《改并四声篇海・u部》引《龙龛手鉴》:‘<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与带同。’”[1]4147

《汉语大字典・u部》音项(二)中的:同“带”,此为《改并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鉴》之说,查《龙龛手鉴》为:“<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1.tif>(二俗)r(正)”;无“<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带.tif>,与带同。”《改并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鉴》有误,《汉语大字典》亦应将音义(二)删去。

15.<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

《汉语大字典・豸部》: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chóng《改并四声篇海》引《川篇》直弓切。虫,豸。《改并四声篇海・豸部》引《川篇》:“<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豸也。”[1]4167

按:

《汉语大字典・虫部》还收一“<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同“豸”。《集韵・纸韵》:“豸,或从虫。”《太玄・坚》:“坚祸维用解<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之贞。”司马光集注:“解<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与豸同。”

“<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还见于下面的文献:

《篇海・虫部》引《余文》:“<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池尔切。虫、豸。”《详校篇海・豸部》:“<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澄浊,池尔切,读如致。虫、豸。”[12]72

《疑难字续考》:“以音求之,颇疑‘<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为‘虫’的加旁俗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与豸相同。”[13]263

但我们从音义上判断:“<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应是“虫、豸”二字常连读,从而二形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俗字。“<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1.tif>”、“<E:\123456\江淮论坛201601\虫.tif>”二字可读为虫或豸,均有虫或豸两个义项。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字典(第二版)[K].武汉,成都: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行政区划网.r河镇[EB/OL].http:///html/show.php?contentid=153742010-02-01.

[4]张青松.《正字通》异体字研究[D].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论文,2011.

[5]精镌海若先生校订音释五侯鲭字海二十卷四书五经难字一卷首一卷[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第19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6]冷玉龙,韦一心.中华字海[K].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7][清]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8][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9]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胡吉宣.玉篇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1]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2][明]李登.重刊详校篇海五卷[M]//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23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杨宝忠.疑难字续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上一篇:著名演员王志文:我是妈妈和老婆的“双面胶” 下一篇:有的人就是会有一个时尚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