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09 08:49:35

对我国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几点思考

摘要: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更广泛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目前,蔬菜价格指数在我国仅在少数地区试点,没有形成规模。本文阐述了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重要意义,在总结国内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蔬菜价格指数;政策;保险

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是指以蔬菜价格为标的、以“蔬菜价格指数”为赔付依据的一种新型农业保险产品,是对蔬菜种植户因蔬菜价格大幅波动,蔬菜价格低于既定价格或蔬菜价格指数造成的损失,给予蔬菜种植户经济赔偿的一种制度安排。一旦种植户蔬菜产地价格低于正常水平,就会启动保险机制,保障蔬菜种植户收入不受损害,从而稳定蔬菜价格,提高种植户种菜的积极性,保障蔬菜种植的正常供给,防止“菜贱伤农”。

一、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重要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体现

中国保监会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配合国家种业、海洋渔业发展战略以及“菜篮子”工程建设有关要求,开发相关险种,积极推进试点,切实将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属于“菜篮子”产品,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贯彻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是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体现

由于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蔬菜价格经常出现大幅的波动。蔬菜价格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业务,有利于有效缓解菜价大幅波动,促进蔬菜稳定供给,推动社会和谐。在蔬菜供应旺季通过理赔减少农户损失,引导农户均衡生产;在蔬菜供应淡季引导农户扩大大宗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供应量,满足城市需求。还可以增强规模化蔬菜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动“菜篮子”基地建设。

(三)是保险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从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保险正在向指数保险方向发展,以便为农业发展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为我国农业保险的提供了制度保障,落实农业保险条例,就需要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保险保障需求。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正保险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农业保险险种。

二、国内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开展的现状

目前全国有10多个省市开展了蔬菜大棚保险,而且部分省市已将蔬菜大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费补贴险种,多数已经形成规模。开展蔬菜大棚保险的部分省市财政还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例如山东省2013年底就将蔬菜大棚作为省级财政保费补贴险种,保费补贴比例为省及以下财政补贴50%,农户自己承担50%。相对于蔬菜大棚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还处在试点阶段,尚未没形成规模,补贴机制也不完善。但蔬菜大棚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是自然灾害,不保障蔬菜的价格波动,也就是对农户的种植成本没有保障,目前我国农户对蔬菜价格保险的需求意愿还是比较强烈。

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国内作为一个新事物,仅在上海、江苏张家港、北京和四川成都等4个地区试点。涉及最早的是上海市在2011年开展的蔬菜价格保险。当时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了上海本地生产的青菜,保险产品名称为蔬菜成本价格保险,保险标的为青菜的成本价格,这个价格是根据前三年种植户种植蔬菜的平均成本价格计算出,一旦平均成本价格高于当地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保险公司就要对农户进行赔偿,赔偿金额为平均成本价格和破批发价格的差。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50%。

江苏张家港市2013年6月份开展了“夏季保淡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主要保险品种是鸡毛菜、杭白菜和青菜。投保人为部分大型绿叶菜种植基地。当县(市、区)物价局提供的某批次上述保险品种的市场日平均零售价低于同期平均保险日零售价时,保险公司就差价给予赔付。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90%,其中市级财政补贴50%,镇财政补贴40%。

北京市于2013年10月在大兴开展了种植业成本价格保险,主要保险标的是大白菜,根据2009年以来大白菜的价格波动测算出基准价格,根据大白菜集中上市的区间内市场的价格确定平均价格,只要市场平均价格低于基准价格,参保农户就能够获得赔偿。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为80%。

从国内发展的情况看,目前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在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但都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小范围试点,试点区域少,保险覆盖面很小,试点蔬菜品种也不丰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

三、对我国开展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从中央层面上给予保费补贴政策支持

建议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纳入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畴,由中央财政给予农户一定的保费补贴。目前我国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险种从2007年的增加到目前的15个。从全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来看,有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发展趋势都非常好,覆盖面不断扩大,没有财政补贴的险种发展则明显动力不足,当然这也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有关系。

(二)地方政府适当给予政策支持

目前蔬菜价格指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如山东作为蔬菜生产大省,有很多特色蔬菜品种,如章丘大葱、莱芜生姜、金乡大蒜、枣庄马铃薯等,特别是寿光更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到目前还没有开展过蔬菜价格指数保险。

目前除了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渠道,广东省的蔬菜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来源也为其他省份下一步的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广东省蔬菜种植保险不如其他省份开展得早,但与其他依靠财政补贴的省份不同,广东省2013年在国内最先使用物价调节基金对蔬菜种植保险进行保费补贴,保费补贴比例为80%,扩大了蔬菜种植保险的保费补贴来源。建议各地方政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政府层面上推动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业务的开展,通过当地财政或是借鉴广东省的经验,给予投保农户一定的保费补贴资金,尽可能减少农户负担、鼓励农户投保,保障蔬菜生产供给,稳定蔬菜价格,提高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应加强相关蔬菜价格指数监测和及时,为蔬菜价格指数发展奠定基础。

(三)商业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创新开发力度

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与一般的蔬菜保险不同,前者主要是补偿投保农户因蔬菜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的损失,后者是为了补偿投保农户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因自然灾害产生的损失。而且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的理赔过程比较简便,赔付依据是价格指数这一无争议的数据,理赔成本较低,道德风险较小。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应当积极开展此项业务。建议商业保险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蔬菜价格指数协调推动机制,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开发力度,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农业保险的新趋向:价格指数保险,《中国金融》,2012年第8期,p47-48

[2] 曲哲,蔬菜价格保险破冰,《农经》2011年第12期,p52-55

[3] 阎晓军,建立北京市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思考,《北京农业》2013年8月上旬刊,p46-47

上一篇:商周青铜容器足部造型探究 下一篇: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