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单片机入门教学探析

时间:2022-08-09 08:31:02

高职单片机入门教学探析

摘 要: 作者针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单片机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兴趣驱动法、理论知识模块化、项目教学法、鼓励小制作等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推行。

关键词: 单片机入门 教学方法 改革

随着单片机的广泛应用,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高职院校里,电子、计算机等一些专业开设《单片机应用》课程成为一种必然。单片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学科,该课程兼顾了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方面,其教学内容包括: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中断定时系统,串行口通信,单片机系统的扩展,等等。对于基础薄弱的大专生来说,入门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以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方法来教学,先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总线、地址的概念,然后掌握111条指令,还没有等到指令学完,大多数人就已对单片机望而生畏。如果指令没有学好,编程更是寸步难行。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充满挫折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我认为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作如下改革。

一、兴趣驱动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充分准备好第一堂课。单纯举例说明单片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我拿出上一届学生参与科学文化节的四件得奖作品:汉字显示屏(显示字样“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欢迎您”)、音乐盒、感应温度计、八人抢答器,当堂展示。展示期间,课堂异常活跃。学生充满了好奇,问了很多关于作品方面的问题,还特别问是否是前届师兄做的。

二、理论知识模块化

将内容分解成3个模块,单片机的硬件组成结构为第一个模块,该模块抽象、精简,只需让学生知道内部结构有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即可。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为第二个模块,之后为第三个模块。在讲111条指令之前,先对指令归类、总结,常用的指令重点讲,而少用的指令少讲或干脆不讲,后期用到再补充。在讲指令的同时讲相关的程序设计。将指令与编程紧密联系,结合keil-c51软件仿真贯穿于任务驱动法中。例如:将内部以30H为首地址的5个数依次传给外部以1000H为首地址中去,程序如下:

改变内部赋值,外部地址数据由此改变,可见进行了由内部到外部有效的传输。如果不添加这几条,外部地址查到的数据全部是0,因为不赋值,所有地址的初值数据皆是0,于是无法判断是内部数据0传输过来的,还是本身外部数据的初值。补充:利用存储器窗口查询,在address编辑框后输入“字母:数字(地址)”,此处字母可以是C(代码存储空间),D(直接寻址的片内存储空间),I(间接寻址的片内存储空间),X(扩展的外部存储空间)。根据意思,明确输入哪个字母,从而进行有效查询。如此,学生可以进行简单传输类程序的编写,并且自己进行对错检查,反复检查纠错,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容易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

从中断系统之后为第三个模块,该模块有共同特点:可借助Keil-c51软件、Proteus软件和实验室设备模拟出直观效果,可采取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即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互动为方式,以能力为目标。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最后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此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际经验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教学活动目标。教师仅仅是一个学习项目的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

例如其中一个项目:中断循环控制流水灯。我先对项目进行分解:传授硬件方面(对于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包括电阻、电容、发光二极管、晶振的识别及测量)及中断概念,中断保护等新知识;巩固MOV、NOP、DJNZ、RL、LJMP指令;指导学生学生编程;软件仿真模拟;硬件仿真;实验室设备验证。部分学生程序如下:

以上程序,在Keil-c51和Proteus软件仿真模拟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实验箱上演示时,学生发现了问题:能顺利启动中断,可是结束中断返回主程序时,出现很长时间的等待(该问题是此章节学生最容易忽略和混淆的问题)。于是我给予提示,检查中断程序调用延时程序时,是否进行了现场保护?一些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在保护现场时添加SETB RS0(工作寄存器组设置为1组)语句,避免主程序和中断程序都使用默认0组工作寄存器而出现的数据传递混乱。如此一来,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事半功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项目教学法是围绕项目而展开,对项目有以下的要求:(一)该项目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二)该项目能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贯穿于实际项目中;(三)该项目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等等。这些对教师的的知识框架及教学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

四、鼓励小制作

举办电子专业科学文化节、电子设计大赛等,开放实验室,提供所有元器件,鼓励学生制作小作品,如动态汉字显示屏。对相关理论知识、软件、硬件仿真、电路板制作、焊接及硬件调试适时指导。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将理论知识模块化,采用任务驱动及项目教学法,师生互动等多种方法,结合软硬件仿真模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当然,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合理模式的产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晔.单片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董晓红.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龚利英.高职单片机课程教学探析.中国高教探讨杂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创新教育与机械制图教学 下一篇:《电路的谐振》说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