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时间:2022-08-09 06:13:53

浅析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从生态小区内涵和特点着手,结合生态小区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及主要指标,以北京良乡北潞春生态小区和扬州海德生态小区的规划实例分析了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问题。

关键词:居住区

生态小区

规划设计

一、生态小区内涵及其特点

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小区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由人和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小区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居住区。其生态系统结构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不存在任何生态阻滞和生态功能板结的现象,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畅通,整个生态系统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生态小区系统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性和循环利用的高效性,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方便居民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二、生态小区规划基本理论

随着建筑的高速发展,新建筑技术与设备的广泛应用,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机械空调大量使用引起的“建筑空调房间综合征”,全球变暖和由CFC引起臭氧层破坏,建筑和装饰材料中的有害气体和辐射,水土流失,建筑垃圾等直接威胁着人类今天的生存。建筑行为所产生的污染在环境总体污染中占34%,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及光、电污染等。人类营造的居所,不仅不能为生产、生活提供舒适和方便,反而构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威胁。因此,生态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势在必行。

1. 生态小区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MAB(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生态小区规划要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以多种复合的先进技术手段为支撑,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有序发展的目标。

2. 生态小区规划的主要指标

生态小区复合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规划指标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指标、经济生态规划指标和社会生态规划指标。当然,生态小区又可分为自然生态小区和人工生态小区,其规划指标既要注重其共性,又要考虑到各自的独特性和偏重性。

(1) 自然生态规划指标

①绿化指标:生态绿地率(植被覆盖率、三维绿地生物量、人均绿地面积和植物品种比例等)。生态小区的绿地率应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ā以上。

②生物多样性指标:自然生态指标景观效果水平、生物多样性系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生态安全达标率等,这些指标对自然生态小区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③水资源指标:雨水利用规划、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率、地下水使用与保持、饮用水品质、节水计划等。

④废物输出指标: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废水处理与利用、二氧化碳的徘放、破坏臭氧层物质输出等。

⑤能流指标:人均能耗水平、人均清洁能源水平(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节能计划等。

⑥环境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悬浮性颗粒、S02、N02量等)、辐射水平、噪声水平、光热水平(热岛效应水平)、雨水渗漏水平等。

(2) 生态经济指标生态经济指标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绿色产业比重、环保经费比例、清洁生产技术、4R计划、经济收益和清洁消费等。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

(3) 社会生态规划指标

①生态建筑物指标:建筑形象、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自然采光水平、自然通风水平、生态装修水平、原材料供应本土化水平等。

②绿色交通指标:自行车拥有率、自行车保管设施水平、公交工具使用率、到达公交站时间等。

③生态文明管理指标:居民文明程度和环保意识、医疗卫生系统水平、公共健身和文化活动水平、治安状况、物业管理和环境管理水平等。

三、案例分析

1. 北京良乡北潞春生态小区

(1) 基本概况

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生态工程理论建立的生活小区,是国家建设部生态示范小区之一,并获得了建设部金奖。北潞园居住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包括5个小区和一个公园。北潞春小区是北潞园居住区中第一个起动的建设项目,占地14.46公顷,是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重点项目。小区在建设中力求满足现代居住环境对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规划、设计、施工、选材到物业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利于节水、节能、节地和环境保护,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规划设计创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建设经验

因地度势,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为解决小区低于四周路面约2――3米,设计了环绕整个小区的架空平台,将各楼字在架空平台上联系起来,使整个小区成为一个立体的世界,实现人车分流,削弱车辆对住户的噪音影响;并新增2.64公顷再生地,使每一家住户都拥有一个车位。

专门建立了生活污水回用工程,对小区内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使之达到回用要求。处理后出水可用于灌溉绿地、冲洗道路和景观用水、消防、洗车等,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北京市节水工作以及生活小区的污水回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收集雨水,回灌到地下,以减少地下水的流失,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将消防车通道、露天停车场及挡土护坡,尽可能用可渗水的铺装料代替常用的水泥砖瓦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铺砌,并在孔洞内植草保水。这样做可以使灌溉用水和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去,保护士坡湿度。长久下去,对储存地下水有利。北潞春用量较多的混凝土六角空心地砖,它的孔隙率(绿量)约为70%。另一种价格较贵的硬塑草块用量较小,其孔隙率约为95%。

区内产生的垃圾经分拣回收可利用成分后,进行多次循环焚烧处理,成为无害物,并利用热能烧热水。

住宅楼设置的真空主动式太阳能集热器,可一年四季不分阴晴为住户提供热水。分户燃气采暖系统和复合墙体相结合的节能措施,不仅取消了集中供热锅炉、供热管道和堆煤场,使区内大气污染减到最小限度,还可以由住户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灵活取暖。

住区内道路与居住环境充分体现生态设计,居民的步行、自行车和汽车交通方式分序协调考虑,建立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绿化建设:保证绿地覆盖率在30%以上,小区集中公共绿地平均每人25平方米,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追求立体空间绿化。

(3)总结

北潞春小区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在环保建材的使用、资源

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也具有较强的典范性。而且可贵的是,虽然是“生态小区”,却是普通百姓都能买得起的经济适用房,实现了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目标。

1. 扬州海德生态小区

(1)基本概况

扬州海德生态小区位于扬州城区东北,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容积率仅为0.91,绿地率达40%以上,是一处以居住、商住、休闲为一体的核心公园和自然生态居所。该小区由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华瑞德生态工程技术中心进行生态规划,指导与协调建筑、景观环保等各项的工程设计与建设,由扬州海德地产有限公司实施建设。海德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主旨是通过利用生态学原理,采用整体、协调、循环、自身的生态控制论手段,实现高质量的景观基础设施建筑建设和管理,节能节水,从而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实现居住小区的可持续发展。该住区系扬州生态住区示范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的示范点,曾获得全国首届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人居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成就奖”’2004年“扬州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园”,2004年金秋房产博览会“最佳品牌形象奖’’以及2005年“最佳住宅环境奖”等。

(2)建设经验

合理的空间布局:该小区人均绿地面积为23平方米,景观水体面积占全区的5%以上,公共活动空间占25%以上,人均公共活动空间大于5平方米。小区内建筑类型为连体别墅和五层条形公寓各占50%,在空间上构成南低北高的布局,夏季可将东南风引入小区,冬季可抵御西北风,有利于控制和改善小区内的微气候。

给排水的生态建设:给水开源节流,充分就地利用雨水;按不同功能区的给水要求,分质供水;雨水和污水分流、收集,就地分质处理与利用,促进水良性循环;减少雨水、污水向外排放,每年可减少55%的废水排放量,节约10.8%的自来水用量。

水环境的生态恢复:在小区建设之初,紧靠小区的新城河污染严重。小区建设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环境条件,修筑三座滚水坝,维持该河段全年相对稳定的水位、水深和流动;因势利导,挖掘与疏通一些水道,将新城河水引入小区,并结合景观设计,建设了生态湖,使得区内水体面积扩大,水体也开始流动,提高了自净能力;水体采用植物近自然护岸;种植当地的水生植物,放养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外,海德公园生态小区在建筑节能、交通道路和路面的生态环境处理以及垃圾的处置等方面均采用了相应的生态工程方法。

3. 总结扬州的海德公园生态小区建设强化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利用目前成熟实用的生态工程技术与产品,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低密度生态居住区,并对周边的水环境进行生态功能恢复。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拥挤,渴望回归自然接近自然。居住区的生态小区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现代生活中,人是中心、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生态小区的空间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空间要求,体现了它的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使人们终于回归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艳成,李志伟. 浅谈居住区的规划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9) .

[2]郑平辉,陈云连. 探讨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 广东科技, 2009,(04) .

[3]刘艳梅. 论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J]. 建筑科学, 2009,(04) .

[4]张炜. 浅谈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7) .

上一篇:浅议市政工程的机械化施工 下一篇:相变蓄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