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情感的生长路径

时间:2022-08-09 04:46:33

教师职业情感的生长路径

摘要:教师的职业情感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也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进和涵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情感,既需要教师自身加强修养,同时也需要学校、政府等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教师;职业情感;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4-0057-02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理解及其从事教育活动获得的感受、体验,内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情感状态与价值判断倾向,它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荣誉感、成就感、忠诚感和奉献感等。教师职业情感的形成和变化发展既受教师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受教师所处的教育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增进和涵养教师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必须辩证地分析,从教师主观努力和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萌发于其对教师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并在实践这种社会责任的体验、感悟中得到稳固、提炼和升华。增进和涵养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教师可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如陶行知所言:“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他的机会,可分为四种:1.有可教之人;2.可教者而未能完全教;3.可教者而未能平均教;4.已受教而未能教好”[1]25。“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1]1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社会责任意识,才会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才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为了民族素质的提高,潜心钻研教学,甚至不惜放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到最需要教师的地方任教。成都市中学教师,坚守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正是缘于对教师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义无反顾地告别繁华的大城市,离开年老的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到海拔3800米的四川省康定县塔公乡的孤儿学校支教,担当起那些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与那里的孩子们结下不解之缘,并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那里的教育事业。

其次,教师要涵养“爱”的情怀。胡忠、谢晓君夫妇做出理性的人生价值选择,舍弃成都中学教师职位到塔公乡孤儿学校义务支教,也是缘于其大爱情怀。“爱”是教师积极健康职业情感的核心要素。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孩子,驱使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甘愿为他们通向美好未来之路垒石填坑、铺沙垫土;爱家长,驱使你积极引导学生矫正不良品行习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为他们消除教育孩子的烦忧;爱社会,驱使你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社会的合格公民,激励他们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于其教育愿望、心理预期在教育活动中顺利地实现,转化为学生积极的思、辨、问、答、做等生机勃勃的行为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爱呼唤你多一份热情、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包容和理解,怀着阳光的心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带着睿智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的情态。若缺少“爱”的情感支撑,则不愿意接近学生,自然难以与学生产生真情互动,也体会不到职业乐趣。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不浓,教师待遇偏低,教育问题经常被诟病的条件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了教师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爱心奉献。树立“爱”的教育理念,增强“爱”的职业情感,热爱所任教学科,热爱这班学生,热爱合作团队,热爱所任教学校,才可能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最后,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感悟教师职业的本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的忠诚感。教师职业的本质不是挣一份工资养家糊口,而是树德育人。教师的工作――备课、上课、批阅作业、与学生谈心等――看似平凡、普通,却关乎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关乎着学生家人的幸福,关乎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凝聚力。教师唯有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行变化,心中装着学生的美好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才能体味肩负责任的重大,才会潜心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探索适合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方法。教师也唯有忠实地履行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学为人师,教好书,育好人,在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中,才能收获职业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环境

提高教师的职业情感,除了教师自身加强修养外,还需要学校与政府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环境。学校的教育文化环境特质对教师职业情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魏晋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傅玄说:“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淳而清,动之则流而浊”[2]。学校教育文化环境包括教育理念、办学宗旨、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设施、人文环境、师生的精神风貌等。名校育名师,名师创名校。学校形成了尊重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管理科学、民主,教师治学严谨、爱生乐教,勤于研究,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乐学,环境优美的文化氛围,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工作舒心、事业顺心,对学校多了一份依恋,自然会安心工作,尽心竭力地钻研教材教法,虚心学习,投入教育教学。为此,学校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如,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文体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蹦一蹦”,“跳一跳”,“说一说”“笑一笑”,排解疲劳,缓解压力。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帮助教师排忧解难,使教师感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从而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是推动成熟教师成名,骨干教师成家。如:对在“教”与“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为其晋升职称、评优、发表科研成果、外出学习交流创作条件,提供帮助,努力培养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敬业感。

三要帮扶青年教师迅速成熟,特别是要从制度层面为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保障。例如,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制”,要求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帮扶。同时,在工作上为青年教师压担子,增强其信任感和重用感,促使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并搭建各种平台,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创意大赛”、“课外活动创意大赛”,展示教育教学才能和业绩,使青年教师从中体会教书育人的快乐,收获成就感,增强敬业感。

其次,政府要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地方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国家政策,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实施好国家教师培训规划,推动实施地方“名师工程”。鼓励学校创新管理,在政策、财力、舆论宣传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如以“五一”劳动节和教师节为平台,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以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平台,借助各种传媒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使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深深感到受人尊重,令人羡慕,其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55.

(作者单位:绵阳市芦溪中学,四川,绵阳 621101)

上一篇:农村教师真爱育人能力的专业修炼 下一篇:超越现实:课堂质量的忧思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