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损伤与预防

时间:2022-08-09 03:51:25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损伤与预防

作者简介:李卫东(1991-),男,山西朔州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纪荣煊(1989-),男,山西太原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史通(1988-),男,吉林白山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周荣清,(1989-),男,云南普洱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摘 要: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因此在运动中不乏出现膝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本文试就其运动损伤的类型进行探析,并提出预防办法。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损伤;预防

1、武术运动在我国的地位

武术作为一项源自中国的运动项目,是我国全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运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正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青睐。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武术项目有其特殊性,在我国称之为“国粹”、“国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特征,全国人民对武术的情感是十分厚重的,中华民族的武术情节是根深蒂固的。武术事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国人的关注,保持武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维护武术套路比赛的纯真是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武术在国际体坛,甚至在国际关系中已经被定格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武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把武术作为全运会比赛项目,为武术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武术队伍不断壮大,竞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国际武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不断深化,国际武术赛事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套路运动技术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从近年来的国际比赛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在个别项目上,我们的优势已不再明显,中国运动员虽然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但一些国外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已对我们构成的极大威胁和巨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我国继续保持国际的领先地位。

2、武术套路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2.1政府及运动员本身压力颇大促使加大运动训练量

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于机体承受的能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武术套路运动中的步型、跳跃、腿法等动作较多,例如,以弓、马、仆、虚、歇步为主的各步型身体均处于半蹲位,不但如此,而且套路运动中,各种步型变换很多,膝关节由半蹲位开始发力或扭转,骸股关节面间产生错动、拧扭、撞击和磨擦。因此,长期训练会因负荷过大或细微损伤积累等原因导致骸骨劳损。

2.2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当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此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这使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关节活动的幅度不大,身体协调性差。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因为武术运动的特殊性,在武术运动中,一些大幅度的运动需要伴随着肌肉韧带的大幅度拉伸,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粘滞性差,韧带伸展性也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容易照成不必要的损伤。

2.3思想不重视,不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

青少年的神经系统不同于成人,大脑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并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加上生活缺乏经验,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冒失地进行体育活动,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往往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比如,有些学生不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而是盲目地支压腿、下腰,或者在训练中相互开玩笑,最终导致各部位的不同程度的损伤。

2.4技术动作不够完善

武术套路中很多动作的姿势特殊,难度较大,若训练水平不高,也容易造成损伤,如“旋风脚盘腿”跳时膝、关节处于屈曲内旋状态,容易损伤膝关节的半月板;落地时盘腿动作要求双叉,臀部着地,身体前俯,这种姿势容易造成臀部的深层肌肉的拉伤。技术动作是进行武术对练的重要因素之一,娴熟的武术动作在对练时通常比技术动作不完善带来的损伤要小很多。

3、针对武术套路中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预防武术套路中运动损伤的方法

3.1合理安排训练量,做好运动疲劳恢复

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2.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后并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3.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手段。

4.心理学恢复手段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5.睡眠是人体最好的休息,是消除疲劳最有效的途径。

6.物理疗法,特别是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及机能的恢复。

总之,在运动中加强医务监督、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掌握其疲劳程度,对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3.2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的粘滞性及韧带的伸缩都处于一种高水平运动状态,关节灵活度增高,这些身体机能条件的限制使得肢体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在教学前,可以按以下程序做好准备活动。首先慢跑800米,再做一些运动量较大,学生兴趣较大的游戏,再做静力性的拉伸各关节和各大肌肉群的活动,最后做动力性的拉伸练习,从而逐步过渡到正式上课的基本部分。

3.3加强运动损伤的教育,在思想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于运动损伤的学习,做好运动损伤的知识的普及,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和常见损伤的处理方法。正确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利用科学的合理的训练方法使自己在训练比赛中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

3.4增强身体素质,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

技术动作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功要扎实。武术套路的演练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要多加领会,循序渐进,用心体会动作的时间和空间感。同时也需要专业老师的合理指导和保护设备的条件下进行训练。

4、结语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以育德,健身为主要目的,因此只有从运动损伤的原因中才能针对性的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才能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和成绩,延长运动员的寿命。(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金燕,李朝旭.散打运动员身体损伤及预防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09~311.

[2] 姚鸿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3):153~162.

[3] 吴春霞.我国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训练学致因探讨[D]2001届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4] 范谋德.散打课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54~55.

[5] 曾世华.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1).

[6] 向新建.浅谈武术训练中的伤筋原因与预防措施[J].内江科技,2008(80).

[7] 汤攀,谭明义.普通高校课外武术活动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上一篇:羽毛球步伐常见错误及其改善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析运动性疲劳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