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商业银行先进信贷文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09 12:34:45

构建商业银行先进信贷文化的路径选择

摘要: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当文化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时,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所欠缺的。本文对信贷文化内涵与特征以及信贷文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培育、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文化基本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文化

长期以来,信贷作为我国银行业最大、最传统的经营产品之一,一直是银行业创利的最主要渠道,信贷的作用和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处在显著位置。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风险防控的要求也不是简单的存款业务所能比拟的,这就决定了信贷所蕴涵的特性文化在银行企业文化中的特殊比重。

信贷文化近年来逐渐为我国银行界所认识,并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对信贷文化及其内涵与特征、信贷文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影响,如何培育、完善和发展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文化等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清楚和深刻的认识,否则谈论信贷文化只能是一种时尚。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当文化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时,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的一些银行所欠缺的。因此,构建优良的信贷文化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的现实抉择。

一、信贷文化:基本内涵与个性特征

1、信贷文化的基本内涵。信贷文化是银行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在一个相对长时期的信贷业务活动中所形成,沉淀和积累的对信贷对象选择、信贷业务取向、信贷风险认知、估价和处置的共同理念、规范、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同所有形式的健康文化一样,信贷文化相对信贷业务本身也存在于日常、衍生于细微、作用于无形,它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影响人、教育人、引导人和改变人的功能,并通过人的思想行为对信贷工作起着规范、导向、推动运行和发展的作用,使信贷生成人性化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但涉及信贷业务和信贷管理的单一政策、措施、活动不能等同于信贷文化。

2、信贷文化是银行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具体反映,具有狭义特征,是局部群体组织在一个相对长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总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总体上带有民族性特征,但企业之间文化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往往又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企业文化个性色彩的形成,有地域原因,也有人际原因。信贷文化则是银行业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业企业文化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3、信贷文化的个性特征。信贷文化的个性特征集中体现在: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不长、制度缺乏、受到的外在影响过大、利益冲突明显,因而,真正能形成、稳定和延续的信贷文化很少。由于信贷文化将直接引致银行资产的损失,所以信贷文化与一般的企业文化不同,基于风险考虑,它还将直接影响到一家银行的生存与健康发展。

二、信贷文化:对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价值体现

由于信贷文化的固有特性,不难发现它对商业银行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贡献和对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独特作用。

1、对银行员工的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功能。信贷文化的魅力在于通过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完备的管理体系、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符合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符合信贷产品创新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银行目标的一致。

2、对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功能。当前,我国银行业在信贷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信贷风险的防范、如“贷款有担保就没有问题”、“向投资收益高的项目贷款风险小”、“能还息就是好贷款”、“钱已经借出去了,转贷是没办法的事”等等,而构建优良的信贷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这些误区,使得一个银行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它对现有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造是彻底的和科学的。

3、对银行金融产品的整合功能。在优良的信贷文化的引领下,共同的愿景激发了广大员工创新金融业务、改进金融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愿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盈利水平低、风险相对较高的信贷产品将被彻底摈弃或重新整合。努力开发具有风险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等功能或多功能一体的金融工具,银行员工将努力改进现有信贷产品的期限管理、市场定位和服务手段。

4、对银行形象具有塑造功能。通过优良的信贷文化的社会渗透和宣传,让广大客户感知到银行通过信贷产品、信贷衍生产品以及中间业务的优质服务,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感受到银行为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银行的股东感觉到银行对股东长远利益的回报,使银行形象在优良信贷文化的烘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三、信贷文化:基本培育途径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各家银行发展速度和对社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中可以领悟到各自的信贷文化,也恰恰是不同的信贷文化改变或正在改变着原有的市场格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结果一定意义上检验和评价着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

在我国的银行业中,95%以上的金融产品是雷同的,仅有不到5%的个性产品,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容易被对手模仿。而一家银行的信贷文化,对手却很难仿效。要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光靠繁文缛节的规章条文不行。除规章制度外,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同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而且是长久起作用的因素。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信贷文化已伴随信贷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其产生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如果说信贷文化是理念、意识、机制的进步,那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它变成先进的生产力,变成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构建优良信贷文化是一项需全面规划、逐步推进的系统性工程。

首先,要确立优良信贷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银行优良信贷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必须立足于银行当前的现状,着眼于未来;必须与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适合银行自身的特点,不能脱离银行企业文化的主体之外。创新设计信贷文化必须不是因循守旧过时的文化,必须是高品位,员工乐意主动接受的;必须是能延伸影响到客户群中,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文化,而不仅仅是银行在内部自身展示的文化;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不断潜移默化地宣传银行有特色、有感召力、有吸引力的企业品牌文化。当前,我国银行业信贷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着眼于规范员工行为,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塑造良好形象,追求最大效益等方面。

其次,优良信贷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应渗透到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建设优良的信贷文化,银行必须把这种文化看成一种强力四射的“软力量”,这种“软力量”,虽然无法丈量它对做强做优信贷产品,提高信贷质量会产生多少效果,但它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对内对外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内它涵盖信贷主打业务部门、信贷衍生产品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审贷委员会、银行的新业务设计部门、拓展部门、宣传部门以及为信贷业务服务的前、中、后台各个岗位,对外它涵盖一切银行承诺服务的客户。因此,银行要注重开创出一种新的、设计独到的信贷文化,使其散发出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推动力。

其三,以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优良信贷文化的实施。而一旦新的信贷文化有了基础,支持和巩固这种文化的任务,就又需要新的制度来保障。

颁布具有指导意义的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是有关信贷价值取向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制定和颁布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信贷政策,可以引导、规范和统一组织与个体的信贷风险判断标准尺度,形成对信贷风险判断的共识。经过长期的努力,使这种信贷风险判断尺度成为从事信贷操作个体的自觉接受标准。

通过制订科学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科学规范的信贷操作流程无疑是调整和统一个体行为的直接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将个体的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并且使之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行为。

其四,努力打造独特的信贷业务品种或品牌。积极推行信贷品牌战略,是构建优良信贷文化的依托,只有这样才能使信贷文化扎扎实实地根植于信贷业务的创新之中。信贷和信贷衍生业务品种的推出,既要创新又要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品牌。信贷和信贷衍生产品品牌的打造,必须有利于社会公众的福祉,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自身效益的提高,有利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信互惠、良性互动,有利于改善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只有信贷品种品牌的不断打造创新,才有信贷文化的良性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信贷(品牌)文化。

最后,要开展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培训, 培养员工信贷文化意识。教育培训是信贷文化传播和同化的重要而直接的方式。银行要通过培训和教育,一方面提高相关个体的职业技能,规范职业行为;另一方面进行文化同化。教育的方式有连续式、间歇式、集中式、分散式,还有器官感知型的和行为感知型的。教育培训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管理者的言行、作风和组织内部的言传身教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黄达.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谢平.中国商业银行改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杨家才.当前中国银行业十大风险苗头解析[J].金融研究.2002(1)

[4]付俊文.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6)

(作者单位:广东发展银行总行)

上一篇: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建设 推动人民币东亚化 下一篇:浅议支付系统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