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

时间:2022-08-09 04:09:14

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

摘 要:通过比较35%甲硫.氟环唑SC等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本试验在小麦扬花初期,连续降雨、高温高湿、施药1次的情况下,42%多・戊SC1500mL/hm2、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0 mL/hm2、25%氰烯菌酯1500 mL/hm2、36%黑包公1200mL+43%戊唑醇300 mL/hm2均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效达77.52%、69.01%、63.14%、54.08%。

关键词:赤霉病;氰烯菌酯;防效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32

赤霉病是小麦上主要病害,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年份易大流行,对小麦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对赤霉病的防治,除选抗、耐病品种外,主要还是依靠小麦穗期的化学防治。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仍以多菌灵(Carbendazim)为主,其他药剂多处于试验筛选或示范应用阶段[1-3]。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发生,今年上海农场在往年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的基础上,再次开展此项试验,从中选出防效好、安全性佳的药剂,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35%甲硫.氟环唑SC(32%甲基硫菌灵・3%氟环唑陕西康禾之丰);48%甲硫.戊唑醇SC(36%甲基硫菌灵・12%戊唑醇江苏剑牌);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30%咪鲜胺铜盐・10%氟环唑江苏辉丰);42%多.戊SC (6%戊唑醇・ 36%多菌灵江苏苏科);35%戊.福SC(8.5%戊唑醇・26.5%福美双南京南农农药科技);36%黑包公SC(32.5%多菌灵・3.5%三唑酮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25%氰烯菌酯SC(江苏苏科);43%戊唑醇SC(江苏丰山集团)。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上农五队三排14号西格,供试小麦品种为郑9023,品种特性为感小麦赤霉病,播期为2015年10月30日。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35%甲硫.氟环唑SC1500 mL/hm2;处理2: 48%甲硫.戊唑醇SC1500 mL/hm2;处理3: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600 mL/hm2;处理4:42%多.戊SC1500 mL/hm2;处理5:35%戊.福SC1500 mL/hm2;处理6:黑包公1200mL+戊唑醇300 mL/hm2;处理7:氰烯菌酯1200mL +戊唑醇300 mL/hm2;处理8:黑包公SC1500 mL/hm2;处理9:氰烯菌酯SC1500 mL/hm2;处理10:清水对照。本试验于2016年4月21日施,兑水450kg/hm2,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微风,采用电动式喷雾器施药。

1.4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试验期间(4月21日―5月16日)平均气温在13.8~23℃,其中,最低气温9℃,最高气温29℃,雨日6d,总降雨量为110.6mm。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于药后25d(5月16日)调查防效情况,小区内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0个穗,记录病穗数、病穗严重度,计算病穗率、病穗防效、病指及病指防效。

严重度分级标准: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病情指数=∑(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在小麦扬花初期施药一次的情况下,42%多.戊SC1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病穗防效达76.85%,病指防效达77.52%,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600 mL/hm2、氰烯菌酯SC1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病穗的防效分别为69.21%、64.49%,对病指的防效分别为69.01%、63.14%。35%甲硫.氟环唑SC 1500 mL/hm2、黑包公15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效果较差,对病穗的防效分别为36.44%、41.32%,对病指的防效分别为37.36%、41.49%。而48%甲硫.戊唑醇sc1500 mL/hm2、35%戊.福SC1500 mL/hm2、黑包公1200mL+戊唑醇300 mL/hm2、氰烯菌酯1200mL+戊唑醇300 mL/hm2对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效一般,对病穗的防效分别为53.30%、47.14%、52.47%、47.50%,对病指的防效分别为53.97%、44.82%、54.08%、49.33%。

2.2 安全性

试验期间不定期观察各处理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无药害发生。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本地区在小麦扬花期连续降雨、高温,导致今年我场小麦赤霉病偏重流行发生情况下, 42%多.戊SC 1500 mL/hm2、咪鲜胺铜盐.氟环唑600 mL/hm2、氰烯菌酯1500 mL/hm2、黑包公1200mL+戊唑醇300 mL/hm2这4个处理在扬花初期施药1次,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讨论

通过观察试验后期赤霉病的扩展情况发现:在小麦灌浆期遇高温、高湿(5月20―25日,雨日3d,降雨量7.2mL,气温最低15℃,最高29℃)且田间群体大,已侵染在颖壳里的镰孢菌在外界条件(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则有进一步加重病害的趋势,特别是像淮33这类高感赤霉病的品种,病害明显加重。因此建议:正常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扬花10%时施药1次,间隔5~7d再施药1次,轮换药剂,便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若扬花期遇连续降雨,选用高效的杀菌剂,增加施药次数,从连续2次施药增加至3~4次,第1次施药提前至齐穗期,应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关键时期遇害雨,应于雨间隙进行施药,做到遭雨及时补治等措施来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扩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周明国,陆悦健,等.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群体动态及其治理药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1):43-47.

[2]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植物保护学报,2003,30(4):439-440.

[3]阮仁武,傅大雄,王步军.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9-292.

上一篇:萨托利自由主义民主观评析 下一篇:探究阜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困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