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2-09-02 11:57:46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摘要 为探明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雨施药2次,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对照药剂)与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 500、1 800、2 250 g/hm2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450、600、750 mL/hm2药后18 d,相对防效分别为86.3%、66.7%、72.5%、78.4%、58.8%、60.8%、68.6%,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极显著高于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 250、1 800、1 500 g/hm2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750、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 250 g/hm2与1 800 g/hm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750 mL/hm2、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750 mL/hm2与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600 mL/hm2与450 mL/hm2之间差异不显著,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 250 g/hm2极显著高于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750、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极显著高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 600、450 mL/hm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极显著高于45%戊唑・咪r胺水乳剂 450 mL/hm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预防赤霉病有一定效果,在赤霉病偏轻发生年份可以用2 250 g/hm2预防赤霉病;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预防赤霉病效果一般,不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093-02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麦田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也是中国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为严重。小麦发病后籽粒皱缩,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产量严重损失,病菌在感病籽粒中还产生脱氧雪腐链菌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等多种真菌霉素,人、畜误食病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还有致癌、致畸和诱变的作用,严重的甚至死亡。因此,中国规定小麦及其产品中毒素含量不得超过1 mg/kg[1-2]。当前,中国小麦育种过程中由于赤霉病抗性和丰产性不能兼顾,生产中尚未育成推广高抗病品种[3-5],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措施是小麦扬花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目前,中国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种类繁多,而致病菌(Fusa Hum graminearum Sehw.)对相关药剂抗药性的形成又为药剂的选择增加了不可预测性。因此,开展有关杀菌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对指导赤霉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6]。过去,南充(含阆中)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主要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为探明戊唑・福美双和戊唑・咪鲜胺与甲基硫菌灵相比是否存在优势,特开展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笔者于2015年按照省植保站安排,在阆中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阆中市思依镇小垭子社区某农户责任田,土质为紫色土,肥力中等偏上,前作为玉米,小麦为套作,带宽为双100 cm,16.5 cm×23 cm砍沟点播。

1.2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白粒6号,均为农户自留种。防治对象为赤霉病。

1.3 供试药剂

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江苏克胜集团),对照药剂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处理1),1 800 g/hm2(处理2),2 250 g/hm2(处理3);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450 mL/hm2(处理4)、600 mL/hm2(处理5)、750 mL/hm2(处理6);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处理7);以清水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 m2。

1.5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5年3月31日在上述试验地进行第1次施药,施药当晚、4月1日晚、4月2日、4月3日晚均降了零星小雨,4月4―9日连续大幅度降温,平均温度11.64~23.70 ℃,最低温度10.4~18.7 ℃,4―7日连续降雨,有利于赤霉病侵染,故4月10日进行第2次施药,10日晚降零星小雨。

1.6 气象情况

试验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气象资料见表1。

1.7 调查内容及方法

4月28日,赤霉病已成定数时,在试验各小区随机选有代表性的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00穗,按以下方法分级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从而计算出整个试验的平均病情指数和平均防效。

赤霉病调查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1级为发病部分占全穗的1/4以下;3级为发病部分占全穗的1/4~1/2;5级为发病部分占全穗的1/2~3/4;7级为发病部分占全穗的3/4以上。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采取常规统计、平均数、标准差、概率计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按马育华编著的《试验统计》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以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照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不影响小麦抽穗扬花和和灌浆结实。

2.2 防效

由表2可知,各处理预防赤霉病的效果依次为处理7>处理3>处理2>处理6>处理1>处理5>处理4。其中,处理7防效最好,其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分别为1.8%、0.7、86.3%,较处理3、2、6、1、5、4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1.0~3.8个百分点、0.4~1.4,而防效高7.9~27.5个百分点,^CK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9.4个百分点和4.4;其次是处理3,其病穗率和病指较处理2、6、1、5、4分别低0.7~2.8个百分点和0.3~1.0,而防效高5.9~19.6个百分点,较CK的病穗率、病指分别低8.4个百分点和4.0。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和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有随着剂量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

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7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处理3、极显著高于处理2、6、1、5、4;处理3与处理2、处理2与处理6、处理6与处理1、处理5与处理4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3极显著高于处理6、1、5、4;处理2极显著高于处理5、4;处理 1极显著高于处理4。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用30%戊唑・福美双(普瑞特)可湿性粉剂预防赤霉病有一定效果,在赤霉病偏轻发生年份可以推广应用;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预防赤霉病效果一般,不宜推广应用;在赤霉病偏重发生年份最好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预防,有利于保证防治效果。但本研究仅1年试验,加之2次施药晚上都下了零星小雨,影响防效,以及第1次施药后遭遇连续降雨降温,对防治效果亦有影响。因此,2种药剂预防赤霉病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319-322.

[2] 邱强.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13.

[3] 李强,王保通,吴兴元,等.陕西省新育成品种(系)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712-715.

[4]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等.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的选育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46-148.

[5] 程顺和,张勇,张伯桥,等.小麦赤霉病育种2条技术路线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4(1):59-62.

[6] 杨宏福,姚克兵,缪康,等.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64-269.

上一篇: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 下一篇: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