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形式

时间:2022-08-09 03:37:57

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形式

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课堂上,严重地有以下几点:一是串讲串问。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深度,没有中心和重点,囫囵吞枣一遍,学生没啥收获。本来有的课文文质非常优美,有的课文思想性很强,很有教育意义,可是一节课下来,给串讲串问的支离破碎。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语文教学到底怎么教不明确,导致语文课涉及思想教育方面的上成思品课,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上成科学课,几年下来,语文的功底没有打好。三是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即所教非所考。老师教的更多的是知识,考的更多的是能力;老师教的知识点比较死,学生考试考的比较活;课堂上老师考虑如何教比较多,考试时看的是学生如何学的比较多;课堂上老师去分析理解,考试时是让学生去分析理解;表现在学生身上:一是有50%左右的学生不会作文。每次考试写出来的东西没中心,没重点,言之无情,空洞无物,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阅读理解不得要领,不会方法,一到考试时,理解不到点子上,拿不到高分。

以上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课堂,而课堂上又在于没有真正探讨语文课怎么上。

第一,必须知道语文课干什么?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江苏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薛法根说:我们必须让语文课清晰起来,把阅读课的中心转移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通过语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能力,把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不是在于了解语文内容(思品、科学),“语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智能。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薛法根的这段话就语文阅读教学讲的非常到位,语文课到底干什么这个问题说的非常明确。他侧重强调的是教知识、长能力。

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阅读课应包括两个内容(内容和形式)。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往往关注内容,一篇课文分析来分析去,只是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人物的可贵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很少关注形式。很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组织表达的?是“怎么说”的?只是在“说什么”上兜圈子,这属于没有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这个样子。

例如,在熟读《燕子》之后,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外形描写出来的?围绕这个问题,师生讨论一下,指导学生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细致地体会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用了优美的词语来描写外形之美。要求学生用心感觉: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想想它是怎么写的?完成了这些,就属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是我总结的“读进去、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是明确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再如学习《桥》一课,通过多读体会出老汉的可贵品质,这属于读进去了。还要走出来,要让学生讨论:为了写好老汉这个人物得用什么方法呀?我们会用这个方法吗?这就是培养能力。

再举一例说明:什么是关注内容,什么是关注形式。问: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拔”等词,而用“挺秀”?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从语言形式切入,理解内容,设问直接指向并把握了语言形式。如果换一种形式提问:“白杨树有哪些品质”?这就属于关注内容,目的都一样达到了,但显然缺乏语文学科学习语言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低年级学习认字也有一个关注形式的问题)

第二,关注内容和形式,要解决读和写严重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抓好学生的作文教学。针对我们的实际,我想讲两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写作训练。一是在语文的阅读课教学中重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前面讲过,要注重让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组织表达的?是怎么说的,即关注形式。用课例子(学课文即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围绕这个例子,师生讨论,汇报交流,充分理解,以达到掌握“规律”的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写”,使写这个环节更符合学生实际,处处体现和发挥范例的作用,处处看到读和写的有机结合。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多抓示范课。二是认真落实各个单元的训练目标,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我们的新课标教材本身就非常重视读和写的有机结合。一年级拼音教学就把学词学句、学顺口溜结合起来,就得训练说完整话,高年级就把说话和写话结合起来。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项目。我们必须把这些口语交际、写作训练当成重要内容,备好课、上好课。我们现在这方面又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们更多地是精心备好阅读课,精讲课,更多是管教不管写,这个状况不改变不行。

第三,要解决关注的方法问题。不论从写作的角度还是从阅读和理解的角度,都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仅是课标的一个要求。一定要以问题引领课堂,问题要有指向性,问题的大小深浅要合适,问题的解决就是学习目标的完成。

我们的责任是在于教学生怎样学。深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更多地是教师把方法和事实直接地传授给学生,讲的过多,不给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的机会,教师依然是自己唱主角,每次听课十有七八是教师压堂拖堂。孩子没有异想天开,没有自主对话的空间,没有思想的交锋。长期下去,从作文的角度,学生没啥可说的,他怎么能写作文呢?从阅读和理解的角度,老师喋喋不休的一堂课,学生最讨厌,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才是阅读和理解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应该是点燃火焰,而不是去灌输。”点燃火焰比灌输知识更重要。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强力推行。(包括限制教师讲的时间)继承和创新可能走老路坚决不行。一定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对问题充分讨论,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探究,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收获,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特点和区别。不能六年一个模式,十年二十年教学风格不变。这就是我校的教风要求的那样:以问题引领课堂。

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备好课,在关键处,在所要学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进行问题引导,放给学生解决。所提的问题不要就课论课,要站单元训练项目的高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开放性,不能一问一答或者三八两句话说完了,激发不了思维的火花。

第四,必须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咱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第一个环节就是三维目标。这个环节可在课前,也可在课上但必须要有一个清楚的目标,这样才能根据这个目标,确定怎么组织教学,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也只有有了这个教学目标,才能围绕这个目标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引导。才能有其它几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指出:从教的层面说,优质课具备以下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这就对我们做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不到这些,也就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还是要立志,也只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五,就要抓好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尤其是自读课本)、经典诵读、书法小课等课外延伸的东西(推广检查背诵的方式)。现在,有一部人不重视这些东西,老认为是多余的负担,应付了事,不把它看成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是非常错误的,这也是事业心的问题。

第六,必须把学生主体地位这个观念在教学实际中,在课堂上要再强化、再提高。最有效的办法是注意自己的态度,主动关心学生,积极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怎样进行教学,经常去征求学生意见,同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然后组织我们的教学。“当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考虑学生应该学习的必须学的就得教,就得教好。”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转移到学生如何学这个理念上来,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问题,举一反三。

抓住这些东西,就是关注“内容”。就是积累素材,学生就有东西可写,就有话可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科学实验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