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的比较

时间:2022-08-09 02:42:41

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的比较

【摘 要】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引起职业成就感下降的几个因素,并从薪水、职称、教龄、成就动机、教学成果、个人追求方面出发,对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做了分析论述,得出结论:薪水、职称、成就动机、教学成果、个人追求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成正相关;教龄与教师职业成就感成倒U形关系。文章最后对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出了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教师 高校教师 职业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41-02

教师职业成就感指的是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由此而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内在满足。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有利于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职业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表现之一,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个人成就感降低来自于Maslach和Jackson给职业倦怠的定义,即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个人成就感降低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它是指个体自我感觉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或感到所从事的职业乏味,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消极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所以可以说职业倦怠程度高,职业成就感低;职业倦怠程度低,职业成就感也就高。提升教师成就感对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对提升教育教学也有直接的意义。

一 影响因素

1.薪水

薪水是对劳动的认可,是劳动的报偿。这并不意味着认可工作就等于薪水。只是说其对于维持人们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对于从职业中获得的成就感可能也就无从谈起。毕竟生存问题是涉及我们安全需要的,而成就感是属于尊重的需要的。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需要满足了,个体才能追求上一层级的需要。这是作为基础性的,能对成就感的体会起支撑作用。再如,薪水与当地房价相差悬殊的实际性问题和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无关系。

2.职称与教龄

职称越高的教师个人成就感相对越强。暂不讨论这个他评的严格公平性。优秀职称能让教师获得家长的好评、外界的赞誉。从这个方面来说,教师的自我成就感就会相对高些。职称的获得是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可。一定程度而言,职称也代表社会地位,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

教龄与职业成就感的关系,没有肯定的关系,在众多研究中结论不一。有些研究得出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职业成就感没有明显的差别。而有些研究则认为,青年教师因为工作期望过高而导致职业成就感下降。而后慢慢地练习,不断地探索,积累经验,教学能力提高,成就感逐渐上升,并达到教学的顶峰。随后可能由于教学性质的缺乏创造性、挑战性,而长期的重复又会导致职业成就感的降低。这也取决于教师个人应对这种职业特点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如何。

3.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高的人相比成就动机低的人更可能获得高的职业成就感。成就感是个体自身的感受。就教师自身而言,教师主体的成就动机如何,与成就感也存在相关。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所以职称低教师也可能具有高的职业成就感。

4.教学成果与个人追求

而对于教学本身所取得的成绩也会让教师感受到较高的成就感。最直接的就是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还有学生对于老师的敬爱和关心,这些都会让教师体验到职业成就感。相反,教学成绩的不满意,会降低职业成就感。学生成绩在短时间内没能提高,可能需要长时间才能凸显,这样就有可能让教师的自信心逐渐降低,成就感缺乏。

教师对自身的期望与价值的追求与职业成就感的体验有关。教师个人对成长的追求,即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知识理论完善,体系化的追求探索的过程中,认可自身的价值,期望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教师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学更加灵活,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成绩也随之提高,个人职业成就感体验甚高。

二 比较分析

1.成就源泉

中学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集中在教学,教学成绩的取得是其成就感获得的源泉。中学教师大多有比较清晰的理念,即自己的成功是以学生的成功得以体现的。而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唯一主要的。个人专业的发展体现着自己的成就,个人专业的发展辅佐教学。其成就感更多的是来自自我的成长发展。

由此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有限,而对于中学教师的评价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是主体性的。

2.薪水与职称

对于薪水方面,重点要说的是高校教师,有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的薪水达不到期望值,其与社会一贯的认为高校教授的高地位、高水平、高薪不相符。而且这种社会评价,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一种压力感,成就感也更无从说起。虽然近年来教师的收入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教师薪水的整体水平相比国外而言还较低。

职称而言,实际上可能由于评比的不公正性,让其对职业的成就感的感受大打折扣。由此有些老师可能还会出现心理不平衡现象,进而出现职业倦怠,也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

这可能就要求教师在这之外获得职业成就感了,比如中学教师更加看重教学本身,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情况在中学教师身上更为常见。

3.压力

中学阶段,教师教授基础知识,应试教育的环境没有完全改变。凡事以成绩说话,而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学教师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做更多的培训。众多的要求可能会让老师顾此失彼。加之家长对此阶段的学生成绩格外关注,有时会施压于教师,甚至于对教师表示不理解。但凡成绩下降一点,就找教师质问。这些势必会造成中学教师不良的情绪和低成就感。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课上表现着实让高校教师无奈,大学生表现出对课本内容的没兴趣,关注更多的专业学习以外的娱乐活动,甚至把活动搬上课堂,上课上网、看小说、聊天、睡觉。学生对老师人格魅力、学术能力、生活经验哲学的要求则较高。他们不再只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他们需要观点、需要评论。高校教师需要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这个角色当好了,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当得不好,也可能会变成抱怨,严重的还会产生职业倦怠。

三 对策与方法

总的来说,社会学校要关注学校的身心健康,给予教师应有的待遇和公平。家长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教师只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教育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强加压力于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教师,而不承担自身改革的责任。

对于学生来说,我不想过多地批评,教师是指导者,而学生的种种恶行,是教师指导的错误吗?我们需要给予教师教学的良好环境,给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实现良好的良性循环,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就感,教师获得了职业成就感,而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恶性循环中循环。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需要加强身心健康学习。要学会调节在教学、生活中的各种负性情绪。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断地追求自身的成长,提高自身的成就动机。适度的降低期望值,多方面评价自身,也可依据内在标准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成就感,避免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王树果、王荣森.高职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成因及对策[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孙红.职业倦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22~25

[4]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92~95

[5]吴金昌、刘毅玮.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8(9):41~43

[6]丁迈、侯隽、陈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索[J].传媒教育,2010(9):114~117

[7]杨炳君、何潭潭.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压力来源情况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0(5):9~10

[8]杨雪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2010(06):183~184

[9]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2):12~16

[10]阎升光、李翠维、朱小茼.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1331~1332

[11]魏彦红、李玉侠.从成人学员学习态度看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缺失[J].成人教育,2007(4)

上一篇:成人依恋研究简述 下一篇:数学史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