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街头美食

时间:2022-08-08 09:08:07

济南街头美食

济南人称红薯为地瓜,在那些艰苦的年代,地瓜是庄稼人的活命口粮,也是咱老百姓可靠的“朋友”,非一般粮菜可比,何以见得?有一首老歌为证:“家有二亩地呀,种上那大地瓜呀,一家的老小全都靠着它。单等那秋风起,地瓜大呀么大地瓜,伙计们使把劲呀,一齐往家拉!拉!拉――地瓜!”

歌词朴实生动,旋律欢快跳跃,唱出了老百姓对地瓜的倚重,洋溢着农民分到土地后积极生产的欢乐情绪,带有那个时代的气息。这首上世纪50年代十分流行的老歌,就像人们对济南街头烤地瓜的摊点那样稔熟,像香甜滚烫的烤地瓜那样惹人喜爱。

那时,济南街头有好多烤地瓜的炉子,选用两头细中间粗的博山窑货,外涂白石灰,再用红漆写上“济南名吃烤地瓜”之类的小广告,以吸引行人眼球。炉膛内用铁钩悬吊着生地瓜,底部是炭火,慢慢烤熟。烤地瓜香甜可口,堪称美味。但美中不足的是,块块地瓜留下了窟窿眼儿,淌着浓浓的地瓜油,一不小心粘在手上,黏糊糊的,怪腻歪人。

卖烤地瓜的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他们系着粗布围裙,站在半人高的烤炉前,乐呵呵地边烤边卖。年轻人偶而也有干这一行的,他们性子急,为了让地瓜早点儿出炉,将半生不熟的地瓜从铁钩上摘下来用手捏捏,尔后再挂在铁钩上放回炉里,这样挂来挂去的,不知怎么竟“挂”出了一段市井佳话――“司炉挂钩”的故事。说的是,那年月自由恋爱刚时兴,有一对恋人谈得正热乎,女的问男的是干啥的?――“司炉挂钩”!小伙子颇为潇洒地回答。女人问,是火车司机?男人笑而不答。结婚后方知新郎官是个烤地瓜的。此事真假已无可考,或许是杜撰的吧,但“老济南”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

烤地瓜一年四季都有,而冬天上街的烤炉最多。原料大都选用南山地瓜,因为南山土质优良,地瓜品质极佳。秋天的新鲜地瓜淀粉多,掰开后亮晶晶的颗粒就会往下掉,吃在嘴里,香喷喷的;冬春地瓜糖化了,烤出来好像软柿,还未入口,一股浓郁的甜香气直扑鼻子。这个季节,走在街上,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烤地瓜的香味。

“地瓜甜,伴着穷人度荒年”;“日子不抓瞎,还得种地瓜”……这些顺口溜反映了往年庄稼人对地瓜的倚重。“老济南”们也爱拿地瓜说事儿、调侃人,称胖子为“地瓜膘儿”;长得矮叫做“地瓜蛋”;“地瓜,地瓜,我是土豆”――被用作代号;久食地瓜不厌叫做“有够无伤”……品尝着烤地瓜浓浓的香甜味,咀嚼着饶有风趣的“地瓜文化”,逝去的岁月真是让“老济南”们回味无穷啊。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地瓜炉还是济南街头的一道风景,烤地瓜仍然是济南人的一道美味。不同的是,旧式炉早已销声匿迹了。眼下,“现代化”的烤炉已经露面儿,有圆形的,也有六角形的,新炉上街,铁皮锃亮。摊主儿也不乏年轻人。炉膛内简陋的铁钩子不见了,装上了可旋转的烤盘,采用轴承运转,操作起来轻便快捷;有的采用上下两层,地瓜的出炉率因而大增。烤炉安放在三轮车上,便于移动。烤出来的地瓜都是囫囵个儿,比先前带窟窿眼儿的要卫生多了。如今你上马路、逛商场,随处可见围着新式烤炉挑地瓜的食客,有的包了带回家;嘴馋的经不住“诱惑”,当街边走边吃起来,吃相不雅,也顾不得了。烤地瓜的魅力可见一斑。

地瓜无论生吃熟吃都很有营养,因为地瓜中含有大量的糖、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但是,如果烤着吃,绝对别有一番风味。烤地瓜车走到你面前时,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你不买都不行。叫上一声,卖地瓜的就会立刻停下来,走到你身边问买几个,大的还是小的。然后,揭开炉子上盖着的棉垫,随着一阵扑鼻的清香,几个圆滚滚的胖地瓜就会出现在你面前,挑了几个后,他就会麻利地称好,再给你一张报纸包着,套上一个塑料袋,直接吃即可。

外表砖头块似的烤地瓜,扒去外面一层褐色的外皮,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焦黄焦黄的地瓜肉,用手一捏,像个软柿子一样,吃一口,保证让你想一辈子。烤地瓜外外“稣”里“嫩”。先入口时只觉得有些酥酥的,捏几下又觉得软极了,那个香,那个美,那个味道,那个甜,在冬日的寒风中凭空送来了几许温暖。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生活好了,地瓜不再是老百姓的活命口粮,而成为调剂口味的“稀罕物儿”,其身价也一路攀升。据说一位卖烤地瓜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名字和肖像申请注册了商标,济南“品牌烤地瓜”即将问世。此举无疑将传统烤地瓜提高了一个档次,丰富了“地瓜文化”的内容。

地瓜虽然作为原料极为常见,而且烤炉和烤制的工艺也极其简单,但是全国各地的烤地瓜都没有济南的好吃。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济南的烤地瓜在烤制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特别的秘诀。虽说是秘诀但是却很简单,其实济南的地瓜不完全是烤熟的。假若熟为十分的话,烤的过程只占七分,余下的三分全是凭着烤地瓜师傅一点点捏熟的。所以烤地瓜要想好吃,七分靠烤,三分靠捏。少了这三分捏,便不是正宗的济南烤地瓜。 (蔡 鹏)

上一篇: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下一篇:集成吊顶选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