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物理实验 提高教学时效性

时间:2022-08-08 08:07:51

注重物理实验 提高教学时效性

初中物理教学如果不重视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对枯燥的课本知识毫无兴趣,课堂变得毫无生气。因此教学必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实践中感悟知识,通过课堂实验透彻地领悟知识,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笔者在教学时,注重情境创设,具体的情境创设方法有:(1)利用教学仪器做实验;(2)引用日常生活的例子;(3)讲中外科学家发明的例子等。例如学习光的折射这一课时,通过介绍海市蜃楼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以及鱼民叉鱼应怎样瞄准才能叉到下面的鱼引入教学内容,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叫学生去拉抽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再强壮有力的学生也拉不开,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就像拔河一样也拉不开,这时,教师让学生及时提出问题,互相探讨,使学生在热烈地气氛中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进而联想人生活在大气层中,鱼生活在海水的下面,“神州七号”冲出大气层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作用。再如讲摩擦的时候让学生体验走路时摩擦的方向,进一步提问,“如果没有摩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讲重力时问学生“如果地球突然失去引力,世界将会是什么样”以及纸锅烧水等,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既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实验方法,培养动手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把一些讲授课变成学生探究课,例如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一节就是通过学生在实验室自己探索得出结论。再如教学《浮力的应用》一课时,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应沉入水底,但为什么铁制的轮船却不下沉?这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废牙膏皮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恰当的问题,多样的实验,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为学生构建了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另外,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控制条件、以大量小等实验方法以及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三、开放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主张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索、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便利,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或课外活动课等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习题型实验或阅读型实验在课堂上反复讲了好几遍,很多学生对原理还是很模糊。例如要求学生画出用甲、乙、丙3个开关和红、绿、黄3个小灯泡模拟的医院病床电路。即使这道习题教师反复讲,学生重复练,结果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如果开放实验室,提供器材,让学生亲自到实验室中连接电路,弄清开关控制灯光发光的原理,让学生体验因实验成功而带来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重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在实验中,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途径,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科学思维过程的形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例如让学生探究短路电路时,教师可以把4盏灯串联在一起,开关闭和后,4盏灯都亮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不拆电路能否只让2盏灯亮,另外2盏灯不亮?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最后交流结论,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探究出串联和并联的转换方法。又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一节时可通过:(1)联系生活让学生先进行猜想;(2)引导学生分析制定计划和实验方法;(3)选择器材进行实验;(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影响电阻的因素。不但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还能激发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兴趣。而且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生活引入课程,以实验为主要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时刻牢记训练这一主线,从而把感性知识理性化,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之路。

上一篇: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玩游戏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