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8 05:04:26

新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新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给出了多种新型教学法的涵义、特点、实施过程及实例,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PBL模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4-02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提高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现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已经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因此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但是该课程尚存在以下问题:[1,2]

1.学生基础差别大。由于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学生经常接触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非常熟悉;与之相反,有些学生从未或者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认识不清,甚至有的学生不会开关机。这样导致有些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授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有些学生又认为内容简单,心不在焉,从而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

2.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环节脱节。目前该课程虽然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的学时达到1:1,但是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一般是分开进行,学生上课所学的知识或纯理论操作,在上机时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导致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过程周期过长,学习效果不明显。

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该课程的重要性不及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并对计算机的应用认识不充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是极为有限。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校老师一直都很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变革,使用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案例教学法、基于PBL模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协作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SCL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虽然着眼点不同,但内涵却是相互融合贯通的。

二、新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最早被应用于法学教育,随后哈佛商学院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医学、风险投资等等。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的特点优点:[1,3](1)符合认知规律,软件是不可能学得完的,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总结出普遍性原理和软件的一般操作方法。(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来自社会实践、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出发,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破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教学进度,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案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具有如下的典型实例:(1)个人简历制作:[1,4]个人简历是求职者对自己的一份简要介绍,分为封面和正文两部分,包括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联系方式,以及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荣誉与成就、求职愿望等信息。通过这个案例,可以把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页面设置、字符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表格设置、插入图片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该案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2)学生成绩分析:[1,2]该案例包括学生成绩求总分、平均分、总分排名、突出显示单科不及格成绩等内容。完成该案例,学生将用到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的页面设置、排序、筛选、公式与函数、边框底纹等格式设置知识点。学生通过实践,先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基于PBL模式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起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医学教育领域。是一种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问题为驱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5,6]该教学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基于PBL模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5-8](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与教,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和知识的建构者。(2)以问题为核心,教师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问题必须是结构不良、能够自由探索,有多种解法的;有充分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在现实中有一定价值,能够加以推广的。(3)以提高能力为宗旨,促使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同时又用所获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抽象、批判甚至创造性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基于PBL模式教学法的实施具有如下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提交成果、总结评价。基于PBL模式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具有如下的典型实例。[8,9](1)IP地址的格式、分类:首先通过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如疑犯玩网络游戏被警方通过IP地址抓获,提问学生警方如何抓到疑犯?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IP地址上。接着提出多层次问题,如,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为什么能作为证据来破案?IP地址有什么规定?能否根据IP地址知道网络大小?并且教师在课堂上给以简单的讲解。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IP地址?如何解决IP地址资源的有限?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给出答案,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2)超级链接: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一个学生先后操作超级链接失败和成功的演示文稿,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教学主题“超级链接”。接着提出多层次问题,如,超级链接有哪几种方法?有什么区别?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上一篇:对地方高校按类招生下专业分流实践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物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