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8 04:40:07

案例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都能在案例教学中得到培养和锻炼。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案例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订方案;在案例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的综合能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

三是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案例教学摆脱了“唯一标准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针对同一个案例,不同学生都会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通过思想上的碰撞,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楚,识别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

四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例如,近期做了关于“时间都去哪里了?”的案例材料里,除了对自身经历的大学生活进行回顾,同时还对较高年级、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等进行访谈等。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组织协调好。最后,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的原则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情节要清晰,要利于思考。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编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典型性原则。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紧紧抓住不同类型案例的要点和特征,进而形成案例的自身特色。

第三,针对性原则。案例教学应有意识地针对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要与我国经济环境相适应。由于国外案例教学开始较早,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但应注意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在应用之前要适度调整。同时,尽可能多选取国内的典型案例。

三、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是准备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二是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案例中,我们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仿真模拟事故发生的经过,使学生感到形象逼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总结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指出学生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四、完善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

一是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注意角色转换。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其次,教师是总结者,对学生发言作必要的点评、总结和归类。另外,教师也是启发者,推动学生思考,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二是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开拓他们的视野,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

三是要建立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

四是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对涉及到的已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理论的关联性。

五是对课堂讨论实施科学地引导与控制。具体包括:合理掌握课堂节奏;有效掌控课堂发言等。

六是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各个成员准备情况;课堂现场讨论情况;课后撰写案例报告情况等。

上一篇:浅谈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发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房产建筑业税收专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