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8-08 04:24:49

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375-01

摘要:我国的护理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其发展规模、从业人数等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当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事业受学校、医院及国家相关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牵制和影响,使得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根据我国国家卫生部2004 年对12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专或职高学历人数占57.65%,而大专学历占36.7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中专、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人员是我国护理队伍的主体。因此,如何培养好、利用好、改革好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职业教育 相关体制 护理事业

引言

目前,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着2个问题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设置护理课程;如何在新的国际护理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护理教育进修改革为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如何改革护理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如今的护理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狭义的临床护理教育,而是以医疗护理课程为主干,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它是我国社会发展、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和护理教育逐步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职业教育扩招 应对我国护士人力短缺

早在2001年,教育部依托卫生部对全国的护士人力配置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结果发现我国职业护理教育与国际差距很大。当时,我国护士总数为128.69万人,全国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993。虽然我国千人口的医生比例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国际水平,但护士数量则远远不够,医护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再加上,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相对落后,这就需要我们对职业护理教育进行改善,使之适应社会发展。

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规划,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人数将达到232.3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加103.6万,平均年净增加 11.5万。再综合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

对了适应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我国在护理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护理专业中职、高职招生数量有很大增加。中职护理招生从2006年的257799人(中医护理4 763人)增加为2007年的277 704人(中医护理5084人),高职(专科)生从2006 年的109 849人,增加为2007年的132 970人。护理职业教育的扩招,为临床缓解护理人力紧张提供了保证。

2.加强院校联合,促进教学与临床的衔接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如何将理论教育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是护理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我国教育部、财政部从2005年到2007年连续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已在全国建立了75个护理教育实习基地。护理职业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行半工半读。基本学时安排:中职3年,实习1年,高职实习半年。实习基地的建立在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按专业进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2008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作为护理职业教育,要求充分了解医疗单位的需求,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细分,临床上对人才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岗位细分、层级细分是必然趋势。2010年卫生部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提出,2010年至2015年内,我国护理教育必须进行细分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从而针对这些领域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护理职业教育改革中,我们还必须针对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

4. 严格执行国家规则制度

《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正式实施,强调了护士执业考试与资格管理。这样能够使教育、考试、临床连接更加紧密,学生可以在校接受考试培训,可以把学校教育与执业考试培训结合起来,把执业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手段,发挥执业考试连接教育与临床需求的桥梁作用,促进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

但是,许多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护士没干多久就转行做其他工作了,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目前,护士的权益、待遇等方面还需提高,护士的使用管理上还需要建立一些利于留人的机制。

5.结束语

护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只有将临床与教育紧密衔接,才能做到按需培养,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杨华丽,崔世泽.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1,5(9):31-33.

[2]沈宁,李俊漪,白玫,等.对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的预测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9,1(1):17-19.

[3]刘华平,巩玉秀,么莉,等.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和配置标准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9,5(4):22-25.

作者简介:姓名:张岷珉 性别:女1980年11月 籍贯:四川省乐山市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职业教育方面 工作单位:四川省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上一篇: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试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