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理念

时间:2022-08-08 01:05:24

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理念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环境,所以要发挥地理教学的优势,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也是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希望能够实现的愿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渗透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79-01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提醒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人口众多的,环保意识淡薄的基本国情下,加强环保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做起,高中地理课程存在一定的优势,教材与当今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挂钩,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且高中地理教学还能够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的理念,通过注意身边的小事来进行环保,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动员作用带动每一个家庭开展环保的活动,更广泛的达到环保理念的宣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是我国能够长远发展的前提,所以现在环境保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也是教育者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中国高中地理课程中体现环保意识现状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可持续发展使如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得到了世界上的广泛认可。从一个比较重要的角度来看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中国,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高,环境保护教育上更是如此,高中的地理课程是与环保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但是纵观我国高中地理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许多老师不能够正确认识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地理课程把环境教育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上,没有做到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而是把知识死板的、硬性的传递给学生;高中地理的教学系统没有固定的环境教学计划,教学的过程和内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接受的知识不成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再就是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环境教育中的频率较低,不能够培养人们在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合作意识,阻碍了学生在环保活动中的创新,不能够把促进环境教育很好的用在学生身上。

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保护环境,教育先行,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面对如今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越来越必要。

二、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环境的一再恶化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教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工作是践行这一基本国策的需要,环境保护法也已经把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范畴中,环境教育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两个层面。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几乎存在于每一个章节:大气、陆地、海洋、人口、资源、污染等等这些教材上的内容都包含在环境中,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教材是学生了解环境的窗口,也是接触环境,培养环保意识的一个与现实接轨的平台。鉴于当前高中地理课程体现环保意识的现状,进行教材的改革和老师教堂的授课来融入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要,而且环保教育内容是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1.优化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方法

我国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今的地理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目的,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不仅要继续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还要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树立学生主动进行环境保护行为的意识,发挥高中地理学科的环境保护教育的功能。

2.结合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要学习地理,了解地理知识,需要第二课堂的辅助。高中地理教育中可以组织夏令营、生态旅游等活动,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进行实地考查,现场讲解,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这些自然景观与环境保护的生态关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环境污染与保护知识的问答,不断强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并时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3.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用切实的行动升华环保意识

(1)倡导学生每天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环保小事。比如,在室内栽花养草,净化室内空气;生活中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能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木材资源;文明出游,避免旅游污染;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参与到世界环境主题日,开展环保教育。比如参与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都结合环境主题,进行环境保护的讲座活动等。

(3)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利用幻灯、黑板报、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知识,以及经常告诉学生国际上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等。

结语:

利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教学中从学生抓起,利用学生带动身边的不同的家人,逐渐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新红.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科技信息.2010(17)

[2]李瑞霞.地理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J].科技学院学报.2010(04)

[3]凌平生.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J].科教文汇.2009(06)

上一篇:探析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式反思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