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城市”探求城市病新“药方”

时间:2022-08-08 09:59:05

“模块城市”探求城市病新“药方”

“模块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将超级都市分解为数个具备独立城市功能的有机部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多规合一”。

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国际健康论坛——“营造健康城市新模式”分论坛上向记者道出了解决之道——“模块城市”。

根据他的介绍,所谓“模块城市”,是指城市的各类开发在受到规划和设计规则约束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半自律的发展,形成各自的特色,成为城市整体中具有个性的有机部分。“模块城市”由复数的城市模板组成,每一个模板由核心区、产业园区、住宅区、大型文化游乐设施等模块组团构成,拥有相对独立的交通体系、能源体系、上下水道体系和生态体系,而模板本身也是一个有着相对完整功能配套的中型城市。然后,通过交通网络、通信网络、能源网络、生态网络等“城市网络”,将城市模板连接成完整的“多极中型城市联合体”。

“这种结构可以规避和破解许多‘一极集中型城市’结构的城市病。模块间、模板间的互补和互动形成的相乘效果,更是增添了‘模块城市’的活力和魅力。”他强调,这在当今世界城市中不曾有过。

科学规划应对城市“亚健康”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人口流动问题、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问题、能源消费引发的环境问题、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酿成的土地问题及房价上涨等诸多社会经济问题。

“这说明,我们的城市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周牧之看来,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通过城市规划来有效解决的。

2012年,位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启动了镇江生态新城项目,拟在22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内建设百万人口规模的生态新城。50多位中国、日本和欧洲的顶级规划专家们,正是运用“模块城市”的规划手法,制订了全新概念的镇江生态新城综合规划。

作为镇江生态新城项目规划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设计师,周牧之表示,镇江生态新城项目是一个案例,也是一次探索。其目的是为综合实现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立体城市、紧凑城市、节能创能城市、创新城市寻求新的开发路径,也试图为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生态文明城镇化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模块城市”需要“多规合一”

现实中的一大困境是,一个城市即使什么规划都做了,往往依然解决不了城市病频发的问题。

对此,周牧之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条条”上的规划政出多门,而乡镇、区县、地级市等“块块”上的各级政府又多从本位的利益出发进行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这些“条条块块”使得土地机械割裂,由此造成越投资城市布局越不合理、越建设城市居民生活越不便利的怪异现象。

“因此,在规划镇江生态新城时我们强调要‘多规合一’。”他表示,城市规划“多规合一”并不是说把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使多个规划整合互通,充分发挥系统性的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镇江生态新城规划是统领各类专项规划的综合规划体系,通过城市、交通、能源、IT产业等各领域专家的充分沟通,实现了城市合理布局和各种功能科学匹配的“多规合一”。

注重生态环境考量

采访中,周牧之多次强调,城镇化发展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适用于所有区域的完美规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应该是基本的规划思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将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

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规划中的镇江生态新城将以完善的路面电车(LRT)系统为骨干交通网络,打造由徒步圈和路面电车组成的交通体系,着力限制传统燃油汽车,抑制大气污染、能源消耗和交通堵塞现象。

同时,新城的能源供给采用由热电联供及太阳能、地热能等组合而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力争在新城内实现电能和热能的“自产自用”,并通过导入城市能源管理系统和共同沟能源网络,最优化新城的节能和创能系统。

“新城规划区域65%的空间将保留为农地、水系和绿化面积,只有35%的空间用于开发和建设。”周牧之最后表示,新城着力探求建设用地基本不增加、农业及生态用地基本不减少的土地集约利用新模式,力图打造智能、节能、创能、生态、宜居的崭新城市模式。

上一篇:上海干部海外培训揭秘:几人合租 自己做饭洗衣 下一篇:欧洲官邸遏制官员住房特权:每月还需缴纳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