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0:10:27

模块教学论文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细分专业模块、多层次教学

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比如机车车辆检修专业,可以根据铁路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它分为货车检修模块、客车检修模块、空调检修模块等。其次,根据分好的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实施具体教学。多层次教学是指安排课程的关联与衔接,使学生多方向多领域的掌握专业技能。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该课程分成若干训练项目,针对上述不同岗位需求有重点的教学。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尽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岗位需要来培养学生。

3.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凡事都有利弊,对于高铁学院的学生,首要目的是培养他们铁路岗位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正是加强这一点,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较为弱势。针对此种情况,主要采取模块化知识交叉方式来弥补。

二、课程模块设计

1.认识机器

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机器的组成及机构的功用。该模块课程的学习标准是为了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特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设计机构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传动件

传动件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和齿轮系。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了解各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齿轮的结构;能进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安装及维护方法;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和齿轮传动。说出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过程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原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区别直、斜、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及转动方向。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当然,由于车辆专业自身特点和专业群的需求,教师将根据各岗位群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轴、轴承、传动的箱体

轴与轴承使用最为广泛,每个专业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学习重点。在本模块中,学习轴的结构(含分类、结构设计、材料)、轴的基本设计方法、滚动轴承尺寸选择的基本方法。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识别轴的功用与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轴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轴承的功用、类型和结构以及选择材料,说出滚动轴承的组成、特点,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通过现场观察能说出铁道车辆中轴承的使用。

4.连接件

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复杂的连接包括运动副及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该模块的课程学习的标准为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说明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掌握螺旋传动相对运动判断及运动量的计算。识别键、销联接的特点和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平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说出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方法。认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认识弹性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构。通过现场教学能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装置和弹性连接有一简单认识。辨认机构的组成,说出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理解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区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

5.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

通过减速器基础设计这个综合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参数分配、传动比分配,完成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从动轴、从动齿轮的图纸设计,建议采用二维软件完成设计;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专业毕业学生都从事铁路一线工作的特点,对于该模块教学并不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事物、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通过作图,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结构和领悟铁路工人刻苦严谨、半军事化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不可忽略

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不仅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实验,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对零件观察和装拆,并且对零件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以后该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到相应技能,所以仅用最后的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判。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如由平时表现、实验、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束语

模块教学的改革除了得到高职学院的政策支持和相关考试政策支持外,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也应该得到重视。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课程改革能力和熟悉高职教学理论同样重要。教学改革这条路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努力,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其职业性,才能为职业教育和国家的产业建设做贡献。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基础会计课程特点适宜运用模块教学法。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模块教学法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正好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模块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解能力有限,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更喜欢基础会计技能的学习。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很枯燥,希望减少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增加会计技能操作的时间,模块教学法能满足高职学生上述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我们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二、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技能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尝试运用模块教学法,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划分。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打破原来的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为基础理论模块,均为必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账户结构等三大部分。模块二为基本技能模块,可分为下列5个子模块,子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如下:

1.1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①认识常见的原始凭证②填制原始凭证③审核原始凭证。

1.2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具体任务可分为:①根据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处理②认识各类记账凭证③填制记账凭证(专用和通用)④审核记账凭证。

1.3登记账簿,具体任务可分为:①开设账簿②登记账簿③结账④试算平衡,对账。

1.4更正错账,具体任务可分为:①查账②更正错账。

1.5编制会计报表,具体任务可分为:①编制资产负债表②编制利润表。模块三为实训模块,主要包括建账、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及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四大部分。上述三大模块的重点是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基础理论模块穿插其中,三者之间融会贯通,互为一体。

2.模块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为了更好的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基础会计基本技能模块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任务教学法。在划分模块的基础上,采用模块、任务、活动的结构体系,将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通过角色的分工和扮演把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原始凭证的学习任务中,根据技能要求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开票、制单,认知各种原始凭证使用范围、编制方法、审核方法等。模块教学使教学目的更明确,教学任务更细化,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连贯性。

3.充分利用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实施模块教学。为了更好进行模块教学,我们利用厦门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软件进行实训模块教学。实训模块教学让学生扮演企业财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实训。在技能实训的过程中,学生练习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此外,技能实训还让学生分组合作,明确财务各岗位的分工及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权限,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平时出勤、工作态度占20%,团队合作精神占5%,理论考试占30%,实际操作能力占45%,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企业一个月的账务处理,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

三、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成效

本课题组经过1年多的教学实践,基础会计课程运用模块教学法有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过程,另一方面,模块教学法往往根据技能的需要适时的传授相关的、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学生普遍反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减轻了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认知的负担,达到了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为学生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课程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正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高职高专工科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使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1)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代替枯燥无味的理论,具有真实性。其教学内容是实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2)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知识。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学会绘制硬件原理图,掌握仿真单片机及其程序以及外部接口电路,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KeilC51,Wave6000,ProteusISIS的使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效地结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媒介,先把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加入若干生动案例,再通过仿真软件Proteus把运行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理论为分析基础,模块化学习,项目化考核。通过案例的探讨和剖析,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块和案例,轻松掌握知识,具有一技之长。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工科课程教学上尤其是“学”和“做”环节,深入推进该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2教学方案的实施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工科类课程中的实施,需要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先进的实训室条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重点环节包括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如何精心设计和选取案例,案例和模块相关知识点的吻合度,案例的实现等,具体细节如下:1)课程模块的划分。模块化的单片机案例教学,首先,把单片机系统分成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又可以互相衔接的简单模块,然后,将案例教学法融合其中,将复杂难懂的指令、语法、编程及其电路分解,使编程简单化、电路透明化。通过对各个模块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电路原理设计及编程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2)模块案例的设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着手,每个模块中的案例难度适中,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联系到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案例的实施和优化。教师根据模块知识点选取案例进行课程教学,同时,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各个模块的案例安排及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发现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向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过渡,采用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能实现某一目标的参考程序代码,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际操作,同时不断对模块的案例进行扩充和优化。本教学方案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教师和学生2条主线,分层次、分阶段研究。教师主线是从模块划分、案例设计与实施到模块案例库的建立;学生主线是从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学习到参与评价教学。本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5],首先,把该课程分成单片机入门、单片机硬件结构模块、软件模块、内部资源模块(含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外部扩展模块(含存储器扩展、I/O,A/D,D/A,人机接口)、综合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根据内容设计若干个知识点的案例,并设计1个综合案例,或几个模块设计1个综合案例。这样就把一本书的重点、难点分解开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又可以融合形成一些综合案例,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综合运用的理解。如在教授异步通信的类型时,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全双工方式通信,设计一个案例[6],如图3所示,1,2号机把P1口的开关状态通过TXD,RXD进行互传,把状态信息送到P2口,并经过2片7447驱动BCD码数码管显示,1号机显示信息反映的是2号机的开关状态,2号机显示的是1号机的开关状态,还可以通过示波器VT观察波形。有了例子,学生对全双工含义的理解更容易了,再通过自己动手设计、连线,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学习兴趣更高了。

3教学方案的创新点

高职高专类工科课程大多数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它以掌握某一种职业的从业技能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案例教学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社会的择业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融合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扩充了高职高专工科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高专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相关文件所提的提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创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2)把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生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案例仿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东西可授,学生有知识可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形象的运行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3)该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实验操作和仿真案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4实践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教和学”转变为“教学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势在必行,需注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把握。若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使该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去记忆基本原理。模块化案例教学,在项目的实践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利于学生对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不断研究和探索,可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对教学的意义。不仅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对教师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案例教学在单片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3)对学生的意义。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结合能力本位教育和分模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4)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技术日新月异,高校采用传统封闭型的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单片机技术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5结束语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目前在工科课程教学中应用还不多。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该方法可作为其他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参考,对高职高专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陕西师范大学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切实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培养方案,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了“教师教育”核心选修课;组织编写了“学科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12部)、“学科教学技能”(7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南”(13部)等系列特色教材;构建了分层次有重点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实践体系,分别以基本技能与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内容;将师范生钢笔字、粉笔字书写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科教学技能训练列入正式教学计划,开展相关测试及比赛。

加强教育实习管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一是丰富教育实习模式。采取“多学科混合编组”为主、 “单一学科编组”为辅的集中教育实习模式和“区域集中、分片管理”的管理体制;将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有机结合,由专业化、高层次的教学指导团队和心理辅导团队通过教育实习网络平台在线答疑,适时指导;将基地实习与返校反思有机结合,精心开展编印优秀教育实习成果、刊发教学研究论文等实结工作。二是建设优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依托“国家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成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0多个微格教学实验室等校内基地;与新疆、青海、宁夏、陕西4省以及甘肃天水1市达成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协议;在河南、广东等7省份建立了300多个校外基地;积极开展国外教育实习交流与合作,先后选派多名师范生赴国外高校进行教育实习。三是与实习基地建立双赢互惠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会议,搭建双方交流平台;发挥学校学科教学论、课改等专家优势,为基地学校教师聆听讲座报告及听课进修提供便利;选聘基地学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担任学科教学论兼职教师;征集出版基地学校教师教学论文,为其提供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平台。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设置学科专业导引课程,由资深教授讲授引导;设置师范生科研基本素养训练课程,明确学年论文和综合设计数量质量要求;将高水平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校企合作项目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立校级项目评选机制,精心筛选和组织学生参评部级项目;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并帮助学生积极转化为研究成果,共获得专利3项;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师资和经费保障,组织、辅导学生团队协作攻关;办好“暑期学校”,开设涵盖学校所有学院(部)的各类课程30多门,超过千余人次的学生参加学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维度;翻译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81-02

一、翻译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仅将翻译简单地界定为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不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

中国内地的翻译教学起步较晚,最早的MTI专业硕士设立于2007年1月,距今不足十年。笔者统计了翻译教学论文(2000―2007年)在公开发表的翻译论文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3.7%,足以证明学界对此领域的忽视。在笔者统计的为数不多的翻译教学论文里,比重最大的是教学方法研究,而现代科技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极为有限;跨学科翻译教学的研究更是少,仅占翻译教学论文总量的2.8%,而且基本上集中在语言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上,这就足以说明诸多翻译研究者囿于本学科的范畴,难以在其他领域寻找有效支撑点。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当前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突出问题。

1.教学论文选题集中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但都是各执一词,难以找到比较完善的范式来指导翻译教学。

2.翻译教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虽有少量的研究者试图从语言学、跨文化、传播学等角度探究翻译教学,可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很少,这表现出交叉学科研究者的缺失及学界对实证翻译教学研究的忽略。

3.教育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结合研究较少,制约这方面发展的瓶颈是懂翻译又懂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太少,不利于二者的结合。

目前的翻译教学研究方法仍以思辨性探究和教师自我教学经验总结为主,研究结果缺乏实验数据支撑,说服力欠缺,皆成为制约翻译教学研究进步的瓶颈。

二、翻译能力

国外关于翻译能力的界定,最具代表性的是2000年《培养翻译能力》(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一书的问世。该书共收录了17篇论文,根据论述的侧重点分为三个部分:(1)翻译能力界定;(2)翻译能力培养;(3)翻译能力评价。翻译能力界定部分的研究重点是对构成翻译能力的各个“分力”的探讨。几位学者达成共识:翻译能力包含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知识至少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在国内,关于翻译能力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不少学者已就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翻译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教师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转换、语言差异和具体的翻译技能上,才可以确保学生摆脱第一语言概念系统的干扰。翻译初学者与一般双语学习者具有相似的双语表征,在接触翻译的初级阶段,两种语言相互作用相互累加,较长时间内译文都带有翻译腔,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惯性地套用第一语言的语义或概念表征。

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因此在持续改革进程中的各个学校都面临同一个新问题:如何设置课程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呢?教育部于2006年批准了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希望借此举措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由以前的单纯偏重于读写教学,转型为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均衡发展。部分高校试验了分级教学,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沿袭固有的读写和听说课程模式,提高阶段的教学各个高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有院校偏重于学术英语,有院校偏重于专门用途英语,占主流的是依据教师学术专长与兴趣开设各类选修课程。

为顺应大学英语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模式,现在大部分本科院校已针对四级后阶段教学,探索合适的课程设置。鉴于学生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各高校在“语言技能类”、“文化知识拓展类”、“专业英语”等方面开出了不少课程,不过不少课程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论述与研究,也难以成为一个体系。而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所忽视的一个专项能力,应该在四级后阶段的教学中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翻译能力培养理应成为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多维度视角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培养路径

翻译能力是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必要标准。21世纪需要大量外语翻译能力与专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普及翻译教学具有优化教育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近几年,翻译领域的专家呼吁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将原来选择性使用的翻译题改为必测题,说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重视翻译教学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块或课程的确立,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异,没有已有成熟的范式可借鉴,不可套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范式。一种新的教学范式的确立,首先必须借助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其体系应涵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诸多问题。该范式可涵盖两方面:基础阶段的教学翻译和提高阶段的翻译教学。在基础阶段,教师可借助精读材料,设计专门的翻译练习,其一可巩固学生对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其二让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练习可以单句操练为主。现在新版的主流大英精读教材都增加了翻译单句和篇章练习,完全可以满足此阶段的教学需求。在提高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将学生对翻译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教学目标。

对于笔译教学,应注重进一步锤炼学生的双语能力,侧重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素材选择上可以尝试多选择贴近其专业的材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翻译也是一个意义的再构建过程,对于主讲教师来讲,需先解决学生在理解英文原文上的障碍,再解决学生在表达阶段出现的诸多受原文影响的翻译腔问题,典型错误分析可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问题。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克拉申的“i+1”的原则,不应过度拔高难度,贴近六级难度的语篇比较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操练;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甄选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大的材料。

鉴于个体学生的认知风格具备较大差异性,学习动机有高低之分,因此可以从心理学视角为课堂组织形式提供理论框架。翻译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需经历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其主体性的发挥无不受其情感、动机、语言风格、信念等影响。教师应先培养学生的翻译直觉,例如,处理特定模式的句子翻译,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晋升到经验层面,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最后让学生养成各种翻译技能的潜意识习惯,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适应性调整。

鉴于计算机技术给翻译过程带来的巨大便利和翻译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语言作为基本交流工具的理解,并促使他们掌握与翻译、实践有关的各种技术,以适应社会进步和职业需求。计算机科学与翻译学科结合的优势在于评价测试系统的研发,可以更有效的界定学生的翻译能力。有能力的研发者还可开发在线测试系统,设立各种级别的翻译能力测试,与CATTI考级相衔接,搭建考试模拟、作品上传、学习跟踪、作业上交等各种模块,以便学生能对自我翻译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升学习动力。

四、结语

长久以来的读写优先教学模式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翻译模块的缺失,学生翻译能力严重不足,译文质量不高。在新一轮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对翻译模块的教学予以更多的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更需从多维度予以确认,凸显翻译技巧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和双语转换与职业翻译能力培养。不同学科研究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普遍,消融彼此的学科壁垒,实现单学科本身的纵深发展,多维度视阈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5.1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青年教师自身而言,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促使其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职业乐趣的内在需要。

按照“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区域发展策略而崛起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地方政府投入高校的经费有限,地方本科院校产生的时间又短,没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对外来人才缺乏吸引力,内部人才流失严重,青年教师成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解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成长问题,已迫在眉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设符合青年教师群体切身实际、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的网络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

1 网络平台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它以促进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目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应用日益广泛,从网络平台的功能来看有的侧重于资源共享,有的侧重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也有的侧重于教师培训。通过对现有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的调查分析,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平台主题不明、平台交互性不够和平台开放性不足几个方面。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从需求入手,精简内容模块设置,注重平台中各模块所能发挥的真实作用,突出平台主题,摒弃现有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重技术而轻需求的做法;非实时互与实时互结合,整合已成熟的网络交流工具,利用实时互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教师对平台的暂时性关注,依靠非实时互实现教师教学反思和教研活动反馈等维持教师对平台的持续关注;提高平台开放性,参与主体由单一的青年教师群体,扩展到专家教师和学生,提高平台利用率,优化教学资源。

2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设计

青年教师专业化网络平台涉及五个模块,包括个人中心、课程中心、教研活动、教研资源、学习中心,如图1所示,从教学、教研等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图1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模块结构图

个人中心模块用于教师登录平台后管理和操作个人信息。其中个人档案用于显示教师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个人简介和详细信息等。日志文章记录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记录了教师教研活动后所有的日志文章、教学工作后所有的教学反思和工作日志。资源管理除了包括教师在平时学习中订阅的期刊书籍等各类资源,还包括教师负责或参与的课程管理、教师发起或参加的教研活动以及平台的最新成果及最新文章。

课程中心模块用于对各课程的资源进行管理。课程负责人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在网上,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以课程组的形式开展平台集体研究性备课、组织进行网上专题研讨,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同时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等在网上,进行网上研究交流与研讨。青年教师对网络化、信息化接受程度高,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能够利用平台资源不断学习和提高。课程中心部分面向学生开放,提高平台课程资源利用率。另外平台组织专家教师点评教学论文、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主持专题研讨,引导青年教师在专业上迅速成长。

教研活动模块是教研活动的网络化、教研工作管理的网络化。其中活动概况 包括活动介绍,发起时间及结束时间,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相关讨论是本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教研活动的发起人提供活动资料,教研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时互形式,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时间以聊天室的形式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一种是非实时互形式,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时间段以论坛的形式进行讨论,在群组讨论和话题讨论中发表所有讨论主题及跟帖。活动成果用于显示活动发起人提交的阶段成果和教研活动成果。活动反馈供参与者或浏览者写下活动反馈。

教研资源模块对教研文章、课题讨论、教研成果等资源进行分类展示。学习中心模块提供了培训资源和名师事迹两部分内容。培训资源以平台为载体,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资料、培训进修的学习视频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的经费有限,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受惠,网络平台能够在远程学习、信息、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名师事迹部分用于展示教学名师风采,优秀教师的事迹本身就是广大青年教师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些宣传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成长。

3 结束语

研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新建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搭建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起到了引导作用,对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君伟.校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建设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6):15-19.

[3]朱永红,罗凌.网络平台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成效[J].教育与职业,2009(10):45.

作者简介:张小松(1979-),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河北唐山 063000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下午好!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述职,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历时两年四进考场,拿下计算机五个模块的合格证书,创造了我这个年龄段教师独立作战的小小记录,三年来我锲而不舍的报了12门继续教育课程,亲历亲为地修得246个学时,展示了我这个年龄段教师吃苦耐劳的秉性,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我是年月晋升中级职称的,年符合高级教师晋升条件,参加校内排队,年通过了市晋升高级职称水平能力测试,加入了学校候排的第一梯队,但同年月我南下,教学生涯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年中,我担任了三年备课组长、半年科组长,四年班主任、一年年级组长,现任高二(8)、(11)两个理科班的数学教学,从粉笔加黑板到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服从安排努力拼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常规教学日益成熟。累计承担了5次全校公开课,3次市区教学视导课,1次部级示范高中迎评课,今年3月获学校教案评比一等奖,6月获学校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二是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我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每期考试均位居学校同类班级前列,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年6月在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年3月在市高三数学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实施“三中”战略提高复习质效》的经验发言,受到大会好评。在—学年高考工作中成绩突出,被市区教育局评为“高考先进个人”。

三是教学研究颇有心得。本人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撰写的教学反思《学生启发了我》登载于校刊,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方法初探》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学》上发表,《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直观教学》在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学数学参考》上发表,另有一篇“教师博客”被《教育》刊用,一篇教学论文在《教研》上登载。

四是热心指导青年教师。从教案编写到课堂教学,指导结对教师调整教学标高、规范课堂结构,很高兴的看到她们在学校和区高中综合素质大赛中获奖,她们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五是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本人秉承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个学年度均被评为“街道优秀班主任”,连续五年考核被评为称职以上,其中刚刚过去的一学年度被评为“优秀”等次。

以上是我对五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我表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现特申报晋升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一、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二、有关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申报编写“十一五”高师本科音乐课程教材。

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继续进行收集资料工作,并于今年8月召开第三次核心组全体成员会议,届时每一组课题拿出一个内容体系相对完整,具有说服力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年底交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四、2006年下半年同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联合举办“珠江杯手风琴比赛”。

五、拟正式开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网站”(简称“中国音教网”)。

六、各学术委员会工作:

1. 基础教育器乐学术委员会:2006年下半年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邀请赛,包括系列八孔笛合奏、重奏和独奏;在此基础上,年底将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竖笛冬令营,营期将进行颁奖和演奏交流;编辑出版中小学竖笛教材与重奏、合奏曲集,为全国比赛提供资料;编辑中小学器乐教学论文集。

2. 基础教育舞蹈学术委员会:2006年上半年举办“高中舞蹈教学研讨会”。会议内容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舞蹈选修模块和教材的介绍;舞蹈选修模块及教材中“跟我学”模块基本教学方法的培训;高中舞蹈模块教学示范课例展示观摩;高中舞蹈教学实践交流与研讨。

3. 基础教育童声合唱学术委员会:组织中小学以录像的形式进行合唱评选活动。

4. 中等师范教育中心:于2006年6月召开常务理事会,就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音乐教育工作进行研究;中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和钢琴学术委员会将于2006年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全国中师(含高职、小教、大专)40岁以下教师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比赛;同时举办声乐、钢琴论文评选活动。

5. 高师钢琴学术委员会:组织以我国近年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包括与钢琴教学相关的理论、观念、方法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经验体会等论文评选活动,并于2006年9月中旬召开钢琴学术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会议主要内容为钢琴教学改革学术研讨和获奖论文颁奖。

6. 高师合唱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在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第二次合唱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组织编写合唱与指挥教材;继续编印《高师合唱通讯》。

7. 高师手风琴、电子琴学术委员会:2006年5月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同时召开电子琴学术研讨会;继续做好高校手风琴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8. 高师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200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召开学术委员会年会;组织主题为高师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评选。

9. 高师声乐学术委员会:组织以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的写作队伍,完成高师大专、本科、研究生系列教材及声乐新学科丛书的编写工作;拟于2006年秋召开全国高师声乐教学研讨会,就当前全国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继续做好声乐方面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2006年7月初在福建举办全国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声乐比赛;2006年下半年落实组建全国高师声乐艺术团工作。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学历、教学、科研水平调研

全面了解学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培训工作讲究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结构性过剩,英语专业背景的教师稀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培训工作启动之前,笔者对前来参训的遍布全省各地的48位骨干教师,就教学、科研、培训等状况展开专题调研,摸清总体状况。

1,参训教师以中青年女性教师为主,大多来自乡镇中心校,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参训教师均由各区、市教育局选送。参训教师之间学科背景、年龄、职称等差异突出。大多数教师由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师转岗,少部分教师由乡镇初中英语教师转岗,也有少部分教师刚由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在48位骨干教师中,女性教师41位,年龄不满40岁的教师46位,来自乡镇的教师34位,来自中心校的教师38位。通过近几年的学历补偿教育,全体参训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23位教师具备本科学历。

2,大多数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但英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在职称不低与本学科教龄短之间的反差上有显著体现。据统计,48位教师中,40位教师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甚至12位教师已具备高级职称。然而,仅10位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满10年,接近半数的教师从事本学科教学未满5年,个别教师甚至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根据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多数教师对本学科教学仍处在适应期和探索期。(见表1)

3,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科研成果薄弱

科研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参训教师的科研状况可以从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两个维度加以说明。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的经历匮乏。近5年中,仅有1位教师主持过2项县级以上课题,8位教师主持过1项县级以上课题,其余教师均未主持过县级以上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经历匮乏也影响了科研成果。近5年中,仅有2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6位教师在CN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其余教师均未在CN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见表2)

4,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资源,在职培训在城乡的配置上存在明显差别,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显然较少。受学科特点的限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调查发现,近5年,仅有13位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16位教师参加过2次市级培训,4位教师参加过3次县级培训。(见表3)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

针对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设计、开发培训课程,是举办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基本思路。本次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如下。

1,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设计的理论基础。理智取向、实践一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理论模型。理智取向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授者,主张向校外的“专家”学习专业知识,获得发展,实践一反思取向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历史、社会关系和情感倾向,主张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生态取向关注“教师文化”或“教学文化”的影响,主张通过教师文化的构建和综合的,整体的学校重构来促进教师发展。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应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展开。

2,培训定位

针对参训教师现有的教学、科研水平,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旨在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为次重点,帮助参训教师牢固树立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夯实学科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设计,初步掌握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写作要领。

3,培训模块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由五大模块构成:教育理论模块,重在介绍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骨干教师的成长方略、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试,英语教学法模块,重在学习国内外英语教学最新理论成果,剖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观摩、评析小学英语优质课;技能技巧模块,重在训练英语听说技能、英文儿歌唱法、简笔画、英文课堂游戏及课件制作;教育科研模块,重在介绍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承担课题研究工作,交流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学科拓展模块,重在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欣赏英文影片,举力、英文晚会。

4,培训方式

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自主研修相结合、教学法指导与教学观摩和研讨相结合、学科技能与教学技巧训练相结合、院级总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培训考核与辐射交流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关键举措

培训工作要讲究实效性,必须注重细节,敢于创新。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关键举措如下。

1,以班主任为轴心,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加强管理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前期策划中,学院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实施了参训教师学籍管理、出勤、考核等多项制度,并建立了培训工作安全预案。

为加强业务指导,我院特整合名师资源,成立项目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成员既包括学院外语系教师,又包括教育学院、进修校教研员,也包括小学一线英语教学名师。专家指导组共同开发培训课程,担任培训课程讲师,指导、考核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班主任由学院业务较扎实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既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又是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在培训工作中,班主任不仅直接管理班级事务,而且参与课程开发,指导、帮助参训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以班主任为轴心的培训工作双重领导体系,保障了培训管理与业

务指导的专业质量,加强了学院领导、专家、参训教师间的多向沟通。

2,学习、研讨与展示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能力是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重点。针对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转岗多的特点,提升教学能力工作由教学法指导和技能技巧训练开始。第一阶段,学院邀请福州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名师讲授教材处理及课堂教学技巧,聘请学院外语系、艺术系教师组织听、说、唱、画等技能训练,聘请教研员介绍英语课堂运用歌曲、简笔画、游戏的技巧。第二阶段,学院组织参训教师赴小学听课,并与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设计经验。第二阶段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根据最新培训成果,在导师指导下,在当地开展学区级以上的公开课。第三阶段,学院与县教师进修校合作,举办“送培下县”教学研讨会,由参训教师向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做示范教学。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经历了由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到优质课观摩、评析,再到开展示范教学三个逐步提升的阶段。使研讨与展示、巩固与提高得到了完美结合。(见图)

3,在承担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锻炼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是农村骨干教师的软肋。很多教师存在畏难、茫然情绪。为此,学院举办了科研规范讲座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讲座,解除了参训教师的疑惑和顾虑。教育科研的选题来源于教学实践。为了确立切合农村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学院组织参训教师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讨。培训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选定参训教师集中关注的领域,形成研究方向,申报学院课题。参训教师根据所在学校的特点及自身的科研兴趣、能力,确立校本教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引下,以参与学院课题子课题的方式开始课题研究工作。最后,各课题组召开结题会,交流教育科研的经验与成果。

在该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学习了科研规范与方法,参与了总课题研究,独立开展了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撰写了相关教学论文及研究报告,体验了教育科研的全过程。

4,框架内自主选择阅读图书,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阅读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无限制地随机阅读,难以保证阅读书籍的质量;指定性阅读,可能会脱离教师的兴趣。在阅读方面,学院在广泛征求项目专家指导组意见的基础上,从教育基本理论、学科教学法、教师教育、教育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精选16本图书,构成指定阅读书库。参训教师可以自主地从书库中挑选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在集中培训阶段,学院专门组织了读书报告会,供每位教师分享、交流读书体会。

通过这种方式,参训教师不仅能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保证所阅读图书的质量,而且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阅读的心得,增长见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模块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能力本位 中职语文 模块化教学方法

一、引言

现代社会对一线技术工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轻能力、重知识”的倾向已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由于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缺乏能力培养和低效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二、中职语文能力本位概述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和职业语文能力。

所谓的基础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听说能力方面,要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花大力气培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学生的自我推销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能力方面,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和合理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写作方面,要对学生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写作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所谓的职业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与学生就业需要和专业学习等具有密切关系的语文能力。职业语文能力对语文的应用性要加以强调。其中,不同的专业在内容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要严格以专业和职业的需要为依据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职学生的从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职场适应能力得以有效增强。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8个语文教学模块,见表1。

(一)中职语文基础阅读模块的教学方法

1.精读模块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选择各类文体的典范性文章开展教学。这些文章要语言优美和文化内涵深厚,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老舍的《我的母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阅读精心指导,帮助其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典范文章的过程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文学欣赏模块

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帮助和指导,使其广泛地阅读报纸杂志以及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好文章,从而能够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增广见闻、开阔视野等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中职语文的基础写作模块的教学方法

基础写作模块主要是对中职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该模块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强化学生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的能力。随后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强化培养,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情感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写作能力。

(三)中职语文的基础口语训练模块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基础口语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两项训练,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在该模块中要让学生训练出一口流利、规范和标准的普通话,学会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将来中职学生就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在与人交往时具有自然大方的仪态,文明得体的用语,有内容、有条理、有逻辑性、思维清晰的语言表达。

(四)中职语文的基础工具模块教学方法

1.书写训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规范、正确、工整的文字书写习惯加强培养。在书写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书写,尽可能地写出清楚、端正、美观的字体,同时还要对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加以训练。

2.学习工具使用训练

现阶段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较差。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词典和字典等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料搜集,并且学会如何利用书店、阅览室和图书馆等各种各样的资源自主学习。

(五)中职语文专业性阅读模块教学方法

所谓的专业性阅读模块,主要是指以基础阅读模块面向专业的拓展阅读。在专业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不同专业特点为根据,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与专业相关的材料开展阅读。这样除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成功的广告案例中的广告词作为学习材料。广告专业的学生通过这些广告词可以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广告语言设计能力;可以选择优秀的导游词作为导游专业学生的阅读内容,使导游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的知识更好地掌握。

(六)中职语文的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专业应用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常用应用文主要包括广告、通知、协议、合同、启事、教学计划、总结、自我介绍、求职信等。对于专业应用文,要以不同专业为依据确定专业应用文的课程内容。比如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应开展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计划和教案等各种专业应用文的教学。利用应用文模块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工作以后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七)中职语文的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教学方法

在口语交际训练模块中主要是对口语交际中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等加强培养。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应对、倾听和表达能力。以不同的专业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比如辩论、演讲、洽谈、采访、导游、推销等。

(八)中职语文的实践活动模块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生动性、活动性、直观性、情境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其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如何构建实践活动模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以学生的专业为依据,合理地选择实践活动模块的内容。比如可以开展影视评论、歌曲评论、课本剧、演讲、手抄报评比、主题报告、诗文朗诵等各项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推销、采访、招聘会、社会调查等校外活动。通过该模块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培养,这样学生在走向岗位之后就能够具有较强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结语

以“宽基础、活模块”的要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模块化教学,能够与学生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职业生涯需要和专业学习需要相适应,并且还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梅加艳.改变现状 教好中职语文[J].成功(教育),2012(01).

[2]万芹兰,潘立宇.中职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刍议[J].职教通讯,2012(15).

[3]王文超.职业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职教通讯,2012(14):68-69.

上一篇:语音教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文教学方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