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四心”

时间:2022-08-08 08:05:38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四心”

摘要:古诗词是艺术创作的果实,它追求情与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教授古诗词 时,语文课堂的着眼点定格在创设古诗文的情景上,并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真实贴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及诗人书写时的创作背景。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峰体验;配乐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96-01

人类的心理体验是一个完整的序列,由低到高排列构成一个金字塔形。其中,最高层的是人的审美体验,读者在这种深层次的体验中,常常会进入一种沉迷痴醉的状态,心灵会受到触动乃至震撼。古诗文教学活动中的体验,就是让孩子们越过文字,进入诗与画的情感世界,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并投射自己的情感,自觉领略诗词内部世界的旖旎风光,感受人类精神的博大深邃。

古诗文教学应该是最富有情感的课堂,因为各种式样的文本中由语言所描述的意象世界无不是作家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再造。学生作为主体进入古诗词,被作品所触动,所感染。孩子们那一艘艘充满个性的情感之舟,立刻就投入到作品的情感海洋,自由自在尽情的肆意航行,冥冥之中就会感受到诗人所提供的情感世界。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逐渐深入,愉悦和陶醉之心就会油然而生。这是进入意义世界的前奏和基础,引导学生深入其中,通过不断体验,从情感世界进入意义世界,在激情中沉醉和超越,在振奋中创造和奉献,在"最高的瞬间"窥见人生的秘密,这就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唯有如此,教学的深度才能被充分发掘。

课堂需要"爱心"铺垫――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中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中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让教师跟孩子们融为生活中的知己、学习中的朋友。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聆听者,而是美文的共同欣赏者、品味者。爱心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的良心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把握、去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去超越、去创造。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爱满天下",施爱给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施爱给我们自己的事业。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师者如慈母似良友,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忘我地投入古诗文的美妙意境。

课堂需要"慧心"营造――古诗文有它自身的亮点:语言和谐精炼、感情丰富深沉,即准确性、言简性、想象性、含蓄性。语言的描述常常能给人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而想象力又是分析古诗词极为重要的能力。古诗词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孩子们通过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语文知识就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以提高和升华。在课堂上,为激起学生们的共鸣,借助于配乐朗读来指导练习。当我在教授苏轼的古诗词《江城子》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贴切地表述了坡失去妻子之后的那份孤单相吊的寂寞之苦。课堂教学的技巧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娴熟掌握的精妙演示。

课堂需要"重心"支撑--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锦囊中的瑰宝,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和非凡的审美价值。反复品读古诗词,就能深刻地理解该作品,进入它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体会它优美的词句,欣赏它和谐的韵律。"旧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湛。"要想出口成章,一泻千里,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语言量,即语文的重心――扎实的根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信口拈来。量变会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没有踏破铁鞋去觅,哪来得之不费功夫。在教授《沁园春o雪》时,通过配乐朗读,插入理查德o克莱德曼的《蓝色狂想曲》,让孩子们激情朗读,反复吟诵,去领略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丽;去想象那"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磅礴气魄;去翻阅那"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千秋史册。

课堂需要"匠心"设计--诗歌是艺术写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而课堂容量、密度与效果又有着必然关系。因此,在教授古诗词时,着眼点应该是创设古诗的情景上。为了让孩子们更直接的汲取古诗,在创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课时,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集于同一界面,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更强。课堂上孩子们如闻其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如临其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直观地理解诗意,体味诗人感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罗曼o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是麦田的守望者,语文课堂承载着传道、解惑、授业的重任,而古诗词又将文化与现实生活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当然,具备了以上的四心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我们还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即了解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知识基÷知识、认知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找到一条促进他们发展的通道。

上一篇:今天,我们怎样上好初中物理课? 下一篇: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