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助力小学数学空间问题的解决

时间:2022-08-08 05:54:59

多媒体助力小学数学空间问题的解决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师在小学数学的部分内容教学中,比如,涉及空间观念的部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多媒体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问题不仅局限于几何图形,还包括运动物体、物体内部空间变化、方向、方位、距离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性认识,而空间的问题用语言来描述很难让人理解,所以,借助技术的力量,把不容易理解的空间图形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并顺利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下面以一些实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三角形”知识的教学

传统教学中,关于“三角形”部分内容,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手画,或者用三角板的教具,然后再凭三寸不烂之舌去一遍又一遍告诉学生,什么是三角形的边、角,根据特征划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者是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学生即使能拿到实物,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固定的三角板,在小学生脑海里可能会形成定式:三角形就是看见的那几种。

现在好了,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先进的设备,我们想让学生看见什么样子的三角形,教师用手就可以在白板上画出来,想要什么特征的都可以很快地给学生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上讲台来,想画什么样子的三角形都可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得以完美结合。

进一步操作,通过拖动三角形的编辑句柄,可以实时让三角形发生变形,在变化过程中观察角与边的变化情况,给学生留下空间观念的初步印象:空间是一个变化的东西。

二、多媒体动画助力空间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例子就是大家普遍使用的,利用动画过程来呈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像蛋糕一样被切成若干块“三角形”,再拼合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出它的公式。

再有,利用动画过程来呈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过程:剪切两个角,拼合或一个角,形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这一知识。再通过量角器去测量,证实用不同方法推导的结果都是一致的。

在给学生讲解“相遇问题”时,利用动画,让行驶的车辆进行相遇问题的表演,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空间变化带来的数值变化,也能从中发现变化规律,从而利用规律去解决相关问题。

在讲解“水池注水”这一类型的数学问题时,如果没有动画演示来呈现注水变化的情况,单靠用大脑去空间想象,即使是成人也是很困难的。

三、借助实物展台解决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虽然课本上已经告诉学生圆锥体积的公式,但本着探本求源的精神,我们还是带领学生共同来探索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借助教室里配备的实物展台,将展台巧妙地转向90度呈水平状态(就像架了一台摄像机),展台前边正好可以摆放一张实验桌(可用课桌代替),拿来现成的教具(圆柱水槽、圆锥形水杯,大大小小的圆锥,准备好一些水),实验就可以开始了。这是一个安全的实验,所以,完全由学生来做,教师边指导边讲解提示,其余学生观看大屏幕上呈现的实验过程。因为三圆锥的水倒进等底等高的圆柱中,正好装满。反向操作:从圆柱中把水分装到圆锥杯中,正好装三杯。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者说圆柱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实验,验证了公式,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印象就会特别深。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注重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上一篇:农村小学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略 下一篇:浅议数学老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