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实干型工科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08 03:30:04

论创新实干型工科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这些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它贯穿了整个培养过程,包括教学计划模式、课程体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它们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所以,工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实干人才时,也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架构符合工科院校的个性化模式。

教学计划多样化

在工科院校可实行按大类招生,前两年不分专业,按素质教育理念,着重打好宽厚的基础,进行全面性教学。重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系统性,目的是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科学技术意识;后两年根据专业和社会需要,通过专业课程模块的选修确定专业或专业侧重面,实施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学重心逐步转向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全面进行科研训练、工程训练。①

为配合教学计划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可全面实行学分制,加大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门数,但可以缩小单课课程的学时,增加选修课,学生根据工厂技术和产业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学即为所用,所用即为所学,保证学生与社会对接。教学计划要体现出对创新型实干人才的培养目标。因为教学计划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纲领性执行文件,所以要体现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要求,也要体现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的内涵。工科院校为培养创新型实干人才,务必压缩课内学时,加大课外自学、练习和实验的分量,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训练的比例和衔接要充分满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重视课内课外对学生实干能力培养的安排与要求,人文、社科、经济、管理、创新教育类课程的课时也应占一定的合理比例。

在宽知识面的基础上,后两年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社会的需求定制相应的专业,加大毕业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的力度,让学生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中得到历练。

课程体系模块化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模块应包括道德修养、哲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创造学、法学、人才学、情报学、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外语、科学学、社会学、市场学等。其特点是增加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注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的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自然科学基础模块。此模块内容应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计算机,还应增加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等选修科目。传统的基础教育可以使学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践不够,知识面须拓宽,要避免按学科体系教学及内容重复,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加强实践能力。此模块的特点是拓宽、更新内容。此模块可以借鉴一些国外优秀教育经验。例如,美国的课外设计比赛;苏联的大学生参加科研或开办发明创造大学;日本设立的“星期日发明学校”等。②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模块。此模块的教育目的是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课程确定专业及专业方向。各个专业有各自的体系,专业基础课应注意扩大专业基础面,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必须的基础知识;同时,专业课还应使学生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工科院校学生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掌握专业技能,树立工程意识,养成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课程应努力跟踪吸纳高新技术,加入学科前沿的知识,坚持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努力将生产一线在用和将用的技术引入教学。另外要注重学科交叉,因为现代的工程产品设计除要求设计者拥有必要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外,还要有生态学、节能技术、再生技术等的知识,因此应开设如新材料、纳米技术、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

实验与工程训练模块。此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模块中,应保证足够的实验教学时数,采用分模块、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和动手,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较高技术含量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交叉学科的实训项目,逐步形成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组织多维化

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教学、科研二维化。根据高校教学、科研新情况,建立教学基层组织的新形式,可以按教学和科研两类任务对教师加以组织,实行教学、科研二维模式管理,一个教师按教学课程的类型和学科方向参与(或隶属)相应的教学组织(如教研室),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或课题,参与某个科研组织(如研究所或中心),教师属于哪个组织,可以根据承担任务的变化而灵活组合。教师既搞科研又搞教学,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学校的科研组织与社会的研究机构和企业紧密联系,教师的科研结合当代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的课程作业、毕业设计可以是有实际意义的课题,这样对教师和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很有帮助。

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多维化。班级是高校学生的基层组织,传统的教学一直采用班级授课制,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应改变单纯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讲授法以外的讨论法、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学研产一体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要培养创造型的实干人才,发展与创新科学技术知识,就要实现教学、科研、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工科院校更应当努力拓宽学研产结合的路子,营造学校良好的科学技术创新环境,发挥高新技术源泉的作用,与产业界建立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主战场。走学研产结合的道路,使学生能够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增强设计力和创造力。③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一方面,在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现实的环境,学校便可以借助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接触到工程实际和较先进的实验条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大学生可以到企业中学习,可以把专业学习和道德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与人相处;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创办工程研究、实践中心、中试基地等。

高校为企业提供研究成果,开展科学技术服务。高校可以面向工厂企业,不断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企业提供新的研究成果,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益增长;高校要充分利用人才高地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经营指导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服务。

高校和企业共同兴办高新技术产业。高校为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也必将发挥其智力优势推动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兴办大学工业园区、高校与企业创办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或者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如以斯坦福大学工业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闻名全球的“硅谷”,以剑桥大学“科学公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科学城,我国高校近几年也出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东大阿尔派等,不仅发展了知识经济,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北京的中关村、武汉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京的浦口、沈阳的三好街等都是高校的密集地。

大学创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是科学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的孵化器,是激励学生发明创造的好形式。近几年大学校园涌起大学生创业潮。如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邱虹云因发明设计思路更加科学、性能更加优越,且价格相当于国家同类产品1/3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而招来了上海第一百货大楼5000万元的风险投资。

综上所述,该模式在创新教育观和大工程观的指导下,以实行学分制为前提,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强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注 释:

①李钢:《教育思想演进的实践性对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中国大学教育》,2005(9)。

②大学生思维训练课题组:《大学生思维训练实验》,《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9(4)。

③潘云鹤:《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编校:施 宇

上一篇:新闻专业实习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下一篇:刍议英语新闻翻译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