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引发变革

时间:2022-08-08 02:20:51

软件引发变革

在各种概念漂浮在空中的喧嚣时代,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技术、新言论不断涌现,目前的行业趋势如同“乱花渐欲迷人眼”,哲学上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行业发展的本质,才能够清楚为什么是软件引发变革

软件的本质

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开始认为很幼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软件”。我带着这个问题跟很多软件企业高管进行探讨,有人认为软件并不神秘,可以理解为“程序+文档”,但我认为这只是看到了软件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才是软件的本质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软件处理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是信息,所以要了解“软件是什么”,必须先理解信息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信息真正承载的是我们人类的思想,与我们人类思想最相像的一种物质是空气,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看不见、摸不着、无拘无束、无孔不入、自由飘移、无处不在、弥漫在整个星球上等等。

空气组成中78%是氮气,而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只占到21%,其他还有氩气,还有1%是一个很复杂的空气组成,比如水蒸气、臭氧、一氧化碳,还有重要的二氧化碳。我们一开始认为二氧化碳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我们吸食二氧化碳过量会窒息死亡,后来发现二氧化碳可以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新鲜的氧气。所以,二氧化碳对于植物和人类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它的含量还不到整个空气组成的1%,这是空气的一个很有趣的组成。事实上我们的科学一直在研究人类怎么样能运用空气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服务。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思想(外化为信息)包含了哪些?最早人类发明了语言,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之后出现了文字,包括数据,都是用文字的方式展现我们脑海里所想的东西。另外,还有声音,我们通过声波来传递思想。接下来我们用图像把这个多彩的世界存留下来,进行传播和分享,最后出现了影像,影像是什么?我们今天眼睛和耳朵天天都在接触多媒体,天天接触3D,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立体的,但我们赖以记录思想的工具常年处在落后的状况,我们只能看平面的东西,我们只能把文字记录在平面上,而不是用三维立体的东西展现看到的一切。现在3D技术获得较快的发展,因为3D仿真技术试图模仿人类日常看到的立体环境,这就是我们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想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希望用一种先进的技术来还原我们的思想,包括眼睛、耳朵看到的一切,从而使得外在的世界和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一致。

通过以上分析,我尝试给出一个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人类思想意识外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可以被我们感知的特性。如果我们把信息理解清楚了,再去理解软件,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软件是什么呢?它是让信息“显形化”,也就是可以被我们看到、听到、感知到,并且能够被处理和加工的一种计算机专用的语言工具。

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

理解清楚了软件,我们再看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更加清晰。9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了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是促进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开启心智,增进我们对思想的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接着出现了物联网。我们发现不仅人类的思想可以连接,几乎星球上存在的所有东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转换成我们感知的信息,从而使得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所以,物联网是比互联网更宽泛的一个概念。

目前,在物联网上的各种应用处在大踏步前进的状态,比如我现在特别渴望能有一项技术,能够详细记录中国发生的“雾霾”天气现象,“雾霾”的每一秒钟、每一毫秒发生的变化都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感知,我们才能知道它的起因、变化、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进而找出解决办法。

移动技术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因为思想本来就具有自由的特性,天然不喜欢被束缚,承载思想的信息当然继承了这种特性。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是一种对信息的解放。

无线取代有线同样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自从网络出来以后,我们一开始都是在有线方面进行各种技术创新的,但是有线仍然有边界,会束缚信息的自由度,所以,它一定是过渡性的技术。未来无线技术会在整个人类世界大行其道,使信息的自由特性得到充分释放。

当这些技术储备完成后,我们就必须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并非以人类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而是发展的必然。从ERP、CRM处理的结构化数据时代到Web2.0再到大数据时代,这个跨越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发现在目前可处理的所有信息和数据中,结构化的数据和信息只占15%,非结构化数据占到了85%,从“小数据”到“大数据”这样大的一个跨度会让很多人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因此,对于专业的IT软件公司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来讲,大数据时代要先把自己变得专业,积极拥抱大数据技术,并与各种业务需求进行深度结合,再指导更多的客户实现从结构化数据向全数据时代进行跨越。

从大数据时代必然来临的角度看待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就会明白实际上云计算是为大数据时代来临所做的必要技术储备,因为信息在海量地飞速增长,它需要一个合适的“容器”,这个“容器”要能够把所有的数据装下来,并在其中实现数据的存储、整理和再加工。而原来硬件的物理结构无法承载这样的职能。

因此,我的理解是云计算是一个突破边界的计算,它的长远目标是实现无边界计算,也就是让所有的信息能够完全释放自由度。

从当今新涌现的各项技术应用的相互联系看,大数据应用环境的形成是必然结果,而云计算、物联网、分析技术、社交工具、移动计算等都是为大数据时代来临所做的必要技术储备,这个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点像工业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起到一个转折性的跨越式的作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

现实与梦想的差距

不过,对于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如同我们遭遇的“雾霾”天气一样,现实的产业发展状况是非常严酷的。

我们看一组数据,我们把2012年全球软件500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的中国最大规模前100家软件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全球软件500强当中第一位是IBM,软件营业收入是833.5亿美元,我们第一位是华为,161.2亿美元。第十名的日立2012年149亿美元,我们的第十名神州数码营收8.9亿美元。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数据当中还统计了大量的嵌入式软件,在全球软件500强当中并未涉及。

如果从这个分析来讲,大家知道中国和全球的软件豪强之间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另外,我们也做了全球和中国前100强当中后10名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如果要进入全球500强的前100行列,至少需要8亿美元的业务收入。但对中国来讲,我们只需要1.24亿美元,之间有8倍的差距。

我们还对全球的Top100和中国软件Top100做了比较,软件业务收入全球Top100加在一起是6103亿美元,研发是664亿美元,员工总数436万人,而中国Top100软件业务收入580.8亿美元,研发费用99.5亿美元,员工数65万。

我们做了个统计,中国软件前10名的公司加在一起营业收入的总和相当于1/3个IBM,中国软件百强的总和只相当于0.7个IBM。华为因为在研发上持续的投入,同时还有大量硬件的嵌入式软件。所以,它的营业收入可以排到全球第8位,排到中国第100位的软件企业在全球软件500强中排名第257位,研发方面更不用提了。全球软件500强营业收入的基数要远远高于我们,在基数高的情况下,它的研发投入占到12.7%,而在我们的营业收入中,却只占到9.5%,这两个数据大家可以看到研发投入方面,中国企业的差距是有多么遥远。

差距也意味着机会,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望诸君多努力,我们还在路上!

上一篇:软件助推中国 下一篇:大数据助力企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