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传染途径

时间:2022-08-08 02:09:0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及传染途径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嗜神经病毒。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时,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

许多学者认为10岁以下儿童患此病最多,可能与血脑屏障功能薄弱有关,使病毒易于从血流进入。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神经细胞呈广泛变性和坏死,脑组织充血、水肿,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较重病例,脑组织有软化灶形成。虽脑炎病变分布广泛,但以大脑皮质、中脑、丘脑和延脑病变较重。因延脑呼吸中枢受损,或由于大脑皮质、下丘脑、桥脑病变抑制了呼吸中枢的功能,可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由于脑实质炎症一般均有颅内压增高症,严重者可形成脑疝,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如不积极抢救治疗,很快就可死亡。由于病变程度和分布各有不同,故在临床上神经症状表现极不一致。严重脑组织的破坏是产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其中猪与马是重要的传染源。①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使种群更新快。因此,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达100%,马的感染率达90%以上。②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

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过蚊虫叮咬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有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类。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此外,从福建、广东、云南和四川的蠛蠓中,已分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反复多次隐性感染或病后有较高免疫力。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通常流行地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老少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

上一篇: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年计划... 下一篇:浅析中西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