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do、re、mi”情趣识“音”路

时间:2022-08-08 12:15:19

【中图分类号】G623

教学现状:

从毕业到现在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工作在农村教学的一线,教学中遇到的疑惑的确有很多,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孩子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说音乐基础好点的几乎没有。在课堂上,同学们演唱歌曲情绪非常活跃。一说到叫大家把歌谱唱一下,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到歌谱就像看到天文数字一样。任凭你问谁都耷拉的脑袋没有一个回答的,课堂陷入死谭。这也就是专家们所说的:"现在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记得有一次,我在初一上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1、2、3、4、5、6、7"七个唱名,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说说他叫什么名字?"有些同学直接就当作阿拉伯数字来念,而有些同学把它当作"顺口溜'来念,我把其中的几个音单独拿出来叫大家认识,很多同学就打不上来了,或者想想才能说出来,不能脱口而出来。更不用说有关乐谱其他方面的知识了。那如何让学生爱上"Do、Re、Mi、Fa、Sol、La、Si"?就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来谈谈对识谱教学的认识。

一、音高"形象化"

"音高"指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即音的高度,音的基本特征的一种。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低"。记住音高是识谱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一种音乐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这七个"音符宝贝"给"形象化"。例如:把七个音符按高低排列起来,让同学们用手来做爬楼梯的样子来记忆音的高度。在课堂上,我叫了7名个子高低不一的同学,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我说"同学们,她们就是我们的音符宝贝Do、他说我们的音符宝贝Re.........,我们唱他们来做。"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就这样大家很快就把七个音符牢牢记下来了。其实想这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搭桥"、"盖大楼"、"跳格子"。把我们"抽象化"音乐"形象化"。学生再也不觉得音乐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东西了。

二、 节奏"趣味化"

"节奏"指音的长短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旋律的骨架。节奏的学习并十分复杂,但对学生而言,单纯学习节奏符号、死记节奏时值是件很枯燥的事情。记得我在讲认识节奏的时候,对同学们说:"音的长短叫节奏。四分音符唱一拍,二分音符唱二拍......"。我口若悬河的讲完了,再看看同学们一脸的茫然。看到这一情况,我灵机一动在讲台上摆放了几把椅子,一把椅子当作一拍,叫学生扮演音符,一个同学做一个座位就是四分音符唱一拍,两位同学做一个座位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就这样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座位,把黑板上的节奏型掌握的非常好。在教学中,用直观、生动活泼的方式趣味节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节奏贯穿于游戏(比如分苹果、接龙大比拼、跑步感知法、语言朗读法等等),只要教师有心把它贯穿实际教学就能取得可喜的效果。

三、乐器"辅助化"

小响板、铃鼓、串铃、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课堂上是学生们的宝贝玩具。我经常弹奏教学歌曲,让学生选择乐器进行节奏训练。同时,我设计了《动物说话》,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小猫叫X-模仿二分音符,小鸭叫X模仿四分音符,小鸡叫XX模仿八分音符。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音符房子)中,再唱一唱,拍一拍,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把他们送回家。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比如通过竖笛等乐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视唱主题的难度,感受、表现了音乐的情感,又在审美的过程进行了技能的练习。在欣赏一些短小的、易于演奏的歌曲音乐主题或片段时,可让学生先跟着音乐吹奏,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接着试着吹奏主题,帮助他们解决视唱主题时的音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识谱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识谱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心得。让学生在快乐中寻找音乐的真谛,获得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送给学生一把音乐殿堂的金钥匙,插上一对音乐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吧!

上一篇: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方法的掌握 下一篇:教师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