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07-19 01:53:46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与学的主体,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行为,教师不再做教材的单一阐释者和习题答案的唯一宣判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者和学生成长的参谋者,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置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那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的角色必然要转换。

(一)语文教师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若不正确引导,可能迷失方向。语文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心,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目前受教育者中独生子女多,被父母、长辈溺爱的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劳动观念差,怕脏、怕累,爱花零钱,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弱点,在家长配合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若缺乏引导,可能带来灾难。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对文章中描写美丽景色的文字的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对文章中励志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提问题的方法,乃至衣饰、姿态、表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应在这个过程中千方百计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

(二)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学生与教材中的"桥梁"角色

学生、教师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要素。其中,学生和教师属于实践主体,教材属于实践客体。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学生与教材中的"桥梁"角色。教师如何扮演好此桥梁的角色呢?我认为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应从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美。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目标、内容及进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学习过程,即知道自己将学什么,该怎么学,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习的结果,即学得怎样。第三,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学环节或步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然后,让他们自己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老师实际上和学生的关系也已演变为合作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识规律。第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对课文质疑,有了老师的带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迅速的被带动起来。然后教师有计划地由自己提出问题而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学生开口。当学生动起来后,要善于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思索。多注意教材中那些深沉含蓄和意在言外的文句,多注意起关键作用的部分,以使得学生逐渐能够提出系统化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教师再组织讨论。这样做,将会大大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产生了认识上的飞跃。第五,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创新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只是载体而且是艺术和创新思维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

(三)语文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在教师的角色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是要有一桶舒展自如、自能增值的活水,就象是一个随时都有活水流出来的自来水龙头,不管学生什么时候要用水,要用多少水,都可以自如的流出来。而储存活水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人文知识。只有不断学习,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才能在教学中需要的时候从自己储备的知识仓库中信手拈来。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是博览群书的实践者。要不断加强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用深厚的文学底蕴去感染学生。如果我们一味教育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己却把书束之高阁,不注意去汲取书中的光彩的语言,讲起课来语言乏味,干燥枯乏,又怎能说服学生呢?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经过持续不断进修,才能日趋成熟。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作为心灵导航的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领悟、理解也应该深深地打上其精神世界独一无二的烙印。因此,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应该是理所当然地,而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倒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只有发展自己的个性空间,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四)语文教师应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引领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独立处理各种信息,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的能力,会直接作用于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语文教学中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使之成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能用单纯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只强调容量,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使之为学生提供新知,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做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实现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整合。教师也不应是多媒体的消极执行者,而应是直接的建构者和参与者。

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语文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