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成本控制

时间:2022-08-07 09:53:06

浅谈国有企业成本控制

【摘 要】 本文笔者结合会计工作实践,探讨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途径,通过降低国有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成本控制 途径

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市场份额以及占有多少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优势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然而,一些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不当,亏损严重,有的甚至倒闭。可见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之重要。

1.国有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1.1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一些国有企业员工把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当作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事,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广大国企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1.2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片面

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产品的制造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产业链条更是不重视,这样只考核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国有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1.3企业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目前国有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或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成本信息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脱节。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它只提品成本,不能反映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个人的成本责任,企业不能依据成本信息评价内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对成本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有些国有企业领导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突出所谓的业绩,粉饰报表,人为调整利润,这些不可控因素使企业感到对成本的控制无能为力,导致管理心理失调,对加强成本管理信心不足。

2.国企成本控制的作用

成本控制就是利用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计算实际成本预算成本脱离目标成本的差异,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差异,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

国企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对于充分发挥成本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1成本控制的实施是保证国企完成既定目标的重要手段

国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的利润指标,应确定目标成本指标,以便进行考评。目标成本的完成,国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是保证目标成本完成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成本控制手段的使用,不但能完成目标成本控制,还能大幅降低成本。

2.2成本控制的实施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盈利是国企的主要目的,降低产品成本,就可增加企业盈利,对于同产品成本有关的经济业务都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控制方法,其控制手段越严谨、完善、效果越好。

2.3成本控制的实施为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盗窃等弊端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通过成本控制制度,特别是成本控制中采用的内部牵制制度、成本控制严密、完善,并得到贯彻执行,就能有效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盗窃、浪费丢失、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

2.4成本控制在国企诸控制系统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国企在进行成本控制时,要从国有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人员控制系统、生产技术控制系统、资源配置系统等都要服务于国有企业的整体利益、发挥好成本控制的综合功能。

3.国企成本控制的途经

3.1强化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进行全系统成本控制

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国有企业现在大多是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在实施控制过程中,全员参与,依据等级秩序原理,在厂长领导下,建立以财会部门为中心,以车间为纽带,以班组或作业中心,及作业岗位和个人为基础的纵向多级责任实体,以财会、生产、供应、销售、工艺、技术部门为主导的横向平行责任实体,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连锁、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统。

3.2加大国有企业成本控制范围,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成本与资金需求、设备配置、原材料质量、产品工艺制作流程、功能、资源配置、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选择最佳的成本方案,确定最佳的成本目标,约束和监督未来的经济活动,使损失浪费防患于未然。以销定产,制定准确的销售预算、以安排工作计划、切实把好进货关,加强采购成本控制。采取比质、比价,就近等原则,降低进货成本;加强事中成本控制,做精目标成本、定额成本,以便考核有据可依;跟踪售后服务管理等。

3.3增强国有企业成本信息勾通,进行全指标成本控制

全指标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全指标成本控制是在全系统成本控制的机制上,根据控制论理论,依据各责任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权限和控制功能,采用不同的量度指标予以控制。根据目标利润等指标,上下结合,反复测算,在严格控制实物量和劳动量的消耗基础上,确定目标总成本,执行、落实,以保证实现全厂的经营总目标。

过去国有企业传统的降低成本方式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约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这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但是,这种成本降低治标不治本,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形式。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不必要成本的发生。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管理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必须自己主动地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若企业不遵循这一客观需要,总想着自己家大业大,疏于成本控制,企业就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编.企业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4).

[3]陈浩.试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J].上海财税,2008,(3).

[4]于昕.我国成本会计的新特点及其对成本管理的推动[J].上海财会,2008,(7).

[5]隋淑兰,周文芹.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J].黑龙江财会,2004.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长春石油机械厂)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