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提高探讨

时间:2022-08-07 08:35:57

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提高探讨

【摘要】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深入,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如何提升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探究,并针对目前教学现状提出若干教学对策,以此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教学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0-01

前言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是医学专业学生快速步入临床学习的重要学习科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增强专业技能,从而为临床诊断及防治疾病提供有力地保障[1]。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要求,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以下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研究,以期能给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1.多媒体结合板书图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实验诊断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习科目,内容繁多且复杂,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措施,以此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因其直观性强、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其主要通过图像、录像等方式将教材内容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来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氛围,二来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学下结合板书图示进行教学,以此全面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2]。

2.利用PBL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通常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一来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还会降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及探究。当前,在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下,PBL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通过将学习内容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参与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利用PBL教学法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梅毒测定过程中,一般以TPPA抗体检查内容为主,经常忽略Trust的检查。针对这一情况,通过“检查Trust对确诊梅毒的重要性有哪些?”“Elisa测定梅毒抗体有什么优势?测定方法是否可以多变?依据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但可以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综上可知,实验诊断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因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们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学习,很少将学习精力放在实验操作上。如此一来,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正确认识,还会降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强化学生的实验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脂质代谢紊乱的实验检查教学中,首先由教师确定讲课形式,其次借助多媒体展示理论内容及操作程序,接着演示正确的实验过程,确保学生的操作规范。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力量,应实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改进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最后,由教师反馈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做出有效评价,另外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教师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试剂耗材管理等内容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认真讲解。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还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提升中,教师应针对教学现状积极探索教学措施,并做出不断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国丽,周宇,梁坚,等.PBL教学法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02):170.

[2]王敏,阮志群.病例分析结合理论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教学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8):3859-3860.

上一篇:论瑜伽教育与锻炼的健身作用 下一篇:种藕20年 生活苦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