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时间:2022-08-07 08:17:36

初中物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人才。

实验能力主要有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亲身体验。

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记录必要的数据,会分析整理实验数据,会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会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实验素质,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反复的要求学生每次做实验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为什么做实验,也就是实验目的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需要测那些物理量?根据实验原理考虑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各种器材的规格性能及如何正确使用和读数,并拟定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等。在做实验时要严格的按操作程序,认真的进行操作,力求实验准确,细心读数,如实的记录结果及数据。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整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写简单的报告。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①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②提出假设: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它们都成倒像,物体和它的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正像就不同了,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看来像的正倒很可能跟与物体是否同侧有关。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一支蜡烛作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屏,承接烛焰的像。

④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火柴。

⑤实验步骤:a.测焦距;b.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c.分别把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之上,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之内等位置。观察其成像特点,光屏位置并记录下来,得到表格中的数据。

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即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u>2f成倒立缩小实像,f

当f

当u

⑦分析误差原因:测量误差、太阳光影响等。

⑧各组相互讨论总结,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就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提高了各方面能力。

再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

①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串、并联电路电流有什么不同呢?

②设计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各种电路图,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如下电路图

图甲 图乙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甲、图乙中的A、B、C三点的电流,看看有什么关系,这时候学生有了积极性,脑子里有了问号,顺利进入下一步。

③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键、灯泡、电流表。

④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测出了串联电路的电流:IA、IB、IC,再测出并联电路中的电流:IA、IB、IC,记人表中,重复几次。

⑤分析论证:老师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即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让学生讨论,各小组对比实验结论,最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IA=IB=IC,并联IC=IA+IB。

⑥反思实验中误差的原因,实验中应避免的错误。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其实在实验之前老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所猜测,做好对学生正确引导的准备。这里有知识方面的和实验技术方面的,还有观察分析方面的。对于实验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仪器,老师要给以介绍,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中的难点,在实验前老师必须适当的引导启发。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做到不凑合,不毛糙,养成严谨操作,尊重客观事实。实验完毕,要爱护仪器,自觉整理仪器,摆放有序。这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自然提高了实验兴趣,提供了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重要的。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每一个规律,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应用而得到的。为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注意:①应从什么地方观察起,发生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前提是什么;②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③再从这些问题中如何判断推理,概括出什么有关性质和规律等,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断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鼓面发声,观察刻度尺发声。

先把纸屑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纸屑静止。敲击鼓面,鼓面发声,纸屑跳跃,用手按住鼓面而停止发声,纸屑停止跳跃。

将刻度尺伸出桌边一段,按住尺的一端,用手拨动伸出端,能听到声音,此时的尺子处于震动状态,用手按住尺子,让尺子停止震动,就没有声音产生。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震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这样使学生手、脑、眼并用都得到训练,逐步掌握: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又可以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先给烧杯中加入热水,再给热水加热到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开始加热时有水泡从锅底部向水面上升,气泡不断变大一直到水面破裂,放出水蒸气。再用冷水重做实验,即:将烧杯中注入冷水,然后加热,加热了一会没有沸腾,我就告诉学生倒掉一部分水,同时将酒精灯火焰调大点,这样很快水会沸腾了。引导学生观察,刚开始加热时,器壁上有气泡产生,过一会气泡脱离器壁向水面上升,气泡逐渐变小,还没有到水面就消失了,同时伴有吱吱的响声,再过一会又有气泡在器壁产生,渐渐的变大,于是脱离器壁向水表面上升,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气体,这时水就沸腾了。

这个沸腾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如果不细心观察,就不能发现冷水沸腾和热水沸腾时有区别的,热水沸腾的过程只有沸腾时才有气泡产生,而冷水沸腾是有两次气泡产生的,刚开始时器壁刚热,就有一些小气泡产生,到了沸腾时又有气泡产生,而且两次气泡的变化迥然不同,学生是很难观察清楚的,所以这个实验应该多次做,让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目的。

其实,百讲不如学生亲自动手一做,在这个实验中,用冷水的过程中,开始我有意让学生在烧饼中多注入一些水,酒精灯的火焰小一些,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沸腾很慢,这时学生很着急,于是启发学生想办法,就有了前面的两种方法,一个是倒掉一些水,另一种是把酒精灯的火焰调大一些。实验后课本说上有一道这样的习题,原题是:“观察水沸腾”实验,如果想缩短实验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种)。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答对了,而且大部分答两种,就是倒水和调火焰,而能答出第三种:杯口盖上纸盖的就很少。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没有引导学生加盖,只是在课堂上口述过。于是学生的印象就不深。这足以证明实验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讲为主,忽视实验,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物理困难,把实验给抽象化了,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中,学到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影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挥能力,以致于学的理论也不扎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初中阶段要为下步学习打基础,也为日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建设者打基础。就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上一篇:谈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下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