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的高效复习法

时间:2022-08-07 08:08:30

高考数学的高效复习法

摘要:解题后反思其解题失误,反思一题多解,反思题目变式及延伸,反思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反思其用到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断的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反思、探究、思维发展

学生经常会问“老师!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也经常反思,为什么有些孩子进行了大量的解题训练,概念、公式、规律背的烂熟,可是成绩却没有起色,而且现在高中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教师追求课堂的高密度,讲究的是熟能生巧,教师很少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很少反思学习过程。他们只注重进行大量的解题训练,凭借自己有限的解题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解题实践。在题海战术教学中,学生整天是马不停蹄地做题,有时连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更谈不上对解题进行回顾了。学期初,我对我教的高三文科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常回顾学习的习惯,多数只能做到偶尔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约30%的学生从不回顾学习情况。90%以上学生只限于通过考试或解题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途径单一,而表示不清楚自己学习水平的学生比例高达56%。在学习或解题过程中,60%的学生没有做小结的习惯,只有6%的学生有在做完一题后进行归纳的习惯。由此看来,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反思习惯。

通过几年的观察、分析、验证,认为解题后反思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波利亚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遗漏了解题中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阶段,通过回顾完整的解答,重新斟酌、审查结果及导致结果的途径,他们能够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的训练:

1、对题意理解的反思、

即解题过程中,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是否弄清了题干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能较快地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又是怎样改正的?

2、试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

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是有限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也是有限的,而题目却是灵活多变的.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但很多同学在面对新题型时,往往觉得很难,其症结主要是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

因此,每解答完一个题目后应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挂钩,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还可优化知识结构,便于知识的消化、贮存、提取和应用.

3、解题思路形成的反思、解题规律的反思

对每个问题都要寻根问底,能否得到一般性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点滴的发现,都能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长期的积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并增加知识的存储量。

4、解题结果表述的反思

在答题过程中,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是否答出是多得分的关键,如何答题才更规范?答题过程要整洁美观、逻辑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比如要将你的解题过程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得分,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移为 “文字语言”,尽管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因此得分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对容易题要详写,过程复杂的试题要简写,答题时要会把握得分点。

再如: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任何结果要最简、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要考虑消参数过程中最后的限制范围、轨迹问题:①注意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还需要说明图形情况。 ②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注明轨迹中图形的范围或轨迹方程中x或y的范围。

5、解题失误的反思。

学生解题时会出现种种失误,产生失误的根源往往是知识的零散、对概念掌握不好或思维过程的不严密造成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题后总结应该注意的方面:数学符号的处理是否恰当,数字的计算是否准确,解题过程中是否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答案是否与题中隐含条件相抵触,是否有其他可能情况,是否会掉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易错的题,引导学生辨析.只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解题时多加反思,做到细心审题,认真检查,养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就能有效地避免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能让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反思上下功夫,反思解题失误,反思一题多解,反思题目变式及延伸,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反思中获得方法,在反思中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既可促进其牢固掌握双基,又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灵活性、广阔性及变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89页.

[2]徐永忠.剖析错因,反思教学.数学通报,2003第12页.

[3]龙朝.数学中“悟”的教学策略探索.中学数学,2003年5期第36页.

上一篇:浅谈如何“减负” 下一篇:面对复读生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