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时间:2022-08-07 06:50:01

银行信贷风险研究

摘 要:信贷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本文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初步研究,包括目前行业的定义和广泛应用的分类,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最后介绍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及适合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信贷风险;定义;分类;信贷风险管理

银行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在经营各种业务的同时,也在经营各种风险。作为金融中介组织,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四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而信贷风险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这是由于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还未发生根本转变,存贷款业务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信贷资产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也是收益的主要来源。信贷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银行目前的信贷风险进行相关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一、信贷风险定义及分类

1、信贷风险定义

信贷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不同的时期,信贷风险具有不同的涵义。起初,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从而引起银行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定义已经不能够反映现代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的本质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履约能力的下降、违约或者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因子变化而对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

2、信贷风险分类

在银行实务操作及风险管理中,根据信贷风险的程度,可以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五类。

(1)正常: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的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的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

(2)关注:尽管借款人当前有能力偿还贷款,但存在可能影响其清偿力的不利因素。

(3)次级: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及时足额还本付息。

(4)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担保也肯定会有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后,贷款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我国目前信贷风险现状

分析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这对有效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无参考意义。

1、商业银行资金运营渠道单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集中在信贷风险中

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资产投向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贷款。中间业务相比国外仍显滞后。在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占比大多都在90%以上,这部分收入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和信贷风险的影响。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日趋集中,信贷风险增大

我国短期贷款主要是工业贷款及商业贷款,而投向私营及个体和三资企业的贷款比重过低,二者加起来还不足5%,投向乡镇企业的贷款也不足10%。信贷过度投向国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私营和个体、三资、乡镇企业的贷款比重很低。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不甚合理,信贷资产日趋集中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些行业,信贷风险增大。

3、贷款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大部分都流向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获得的贷款较少。据统计,目前,我国约80%的贷款资金向占经济总量约36%的国有重点企业发放。其他经济类型仅占20%左右。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倾向和历史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宁可将贷款贷给绩效不佳的国有企业或政府主导的基础项目,原因就是政府为这些贷款提供隐性担保。这一来,各商业银行有大量的资金无法转化为社会所需的投资,还使自己成为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

三、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信贷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信贷风险管理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信贷风险的识别和计量

风险识别是在各种信贷风险发生之前,对风险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判别分析,以便实行对信贷风险的计量、控制和处理。它是信贷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正确识别贷款风险将为成功的信贷风险管理奠定基础。信贷风险识别有两大任务:一是判断银行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什么风险;二是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

2、信贷风险的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是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规模的贷款风险,选择与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或方法,使贷款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处理的方法一般为风险规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与风险转移.

3、信贷风险的处理

风险具有客观性和不可避免性,虽然通过风险的识别,可以建立起风险的预警系统或预测预报机制,通过风险规避、抑制、分散和转移可以构建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机制,从而降低风险损失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风险并不会完全被控制;风险的客观性,意味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应包括发生信贷风险损失的事后风险补偿,即商业银行利用资本、利润、抵(质)押品拍卖收入等资金补偿其在信贷风险上遭受的损失。

四、我国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授信制度

信贷业务的评估调查、审查、审议、审批、贷款经营管理是信贷风险管理主要环节。规范每个环节的操作行为,对于贷款风险控制都至关重要。将评级授信、客户分类、五级分类和贷款监测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多个单项工作变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合力,从整体上、不同角度对客户的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相互衔接的把握和控制。

2、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现实情况,将信贷风险管理体现在贷款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信贷业务审查、审批分级授权和客户授信额度控制双线制约下的贷款管理制度。截然分开的两条管理主线,将真正体现审贷分离,这样的体制使得风险控制人员能够公正客观地对所在业务部门的信贷资产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和控制,不受权力和利益的驱使。

3、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手段,通常是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立足局部分析多,站在全局分析少。创建和应用风险预警体系,有助于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提高风险分析的技术含量,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一个新突破。

五、结论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在经办各种业务的同时,也在经营风险,风险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控制、降低和化解。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本文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初步研究,包括目前行业的定义和广泛应用的分类,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最后介绍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及适合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高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4).

[2]何五星.银行风险与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产涪砷.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 ,(15).

[4]李国庆,张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4).

[5]张同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J].经济导刊,2008 ,(5).

作者简介:包薇薇(1988-),女,河南洛阳人,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

上一篇:浅谈高州市重振香蕉产业的对策 下一篇:如何强化公证员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