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研究

时间:2022-08-07 05:37:47

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研究

摘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门户网站都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研究了数据大集中方式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分析了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的结构特点、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框架结构,有效地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

关键词:资源整合;数据大集中;门户网站;技术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73-05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完成其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的重新组建,以便实现跨越时间、地域以及部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形成一种新颖、简捷、有效、廉洁的新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各界提供有效、规范、公开并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与服务。政府门户网站则主要定位于政府门户网站这一综合性的政府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一些统一、有效的服务,包括主机管理服务、电子邮件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以及安全认证服务等;平台可以通过现有的导航功能来实现不同站点之间的有效连接;可以完成对政府机构的域名、应用服务、站点风格以及链接方式等有效的规划与管理;可以便于群众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咨询和办事,从而有效地将电子政务建设加速推进到实用阶段。该文重点针对以上需求,详细分析了门户网站这项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大集中模式的主要特征;并详细分析了门户网站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框架结构和资源整合技术和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子政务效率。

1 门户技术与数据大集中技术

1.1 门户的基本定义和典型结构

门户(即“Portal”)这一名词在很久以前已经出现。当门户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后,其作用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WEB应用框架。门户是一种具体层次的概念,可以给广大用户提供有效的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以及手机等设备对其进行访问。门户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在通常的标准中采用以下方法来定义门户,门户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主要是用来提供个性化以及单点登录等各种信息源所产生的重要信息,并通常作为系统表现层的重要载体。门户可以提供统一、个性化的智能信息平台。通常,一个完整的门户由门户服务器、Portlet容器以及Portlet这几部分构成。门户系统的典型结构主要由客户端、门户应用服务器、Portlet容器和Portlet应用几个部分组成,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门户网站的层次结构

从整体逻辑结构来看,门户系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用户层:主要用于完成与系统进行连接的功能,通常指的是用户界面等外部实体。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器来对系统进行访问。该层通常需要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交互性,以便于用户完成信息填写等操作,并将返回结果及时有效的在用户客户端显示出来。

权限控制层:主要完成系统中的权限过滤等工作。其主要依据系统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权限信息,实现对当前用户的相关权限进行有效审查。

表示层:主要完成为系统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等工作,以便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服务质量。

信息接入层:系统的服务器位于此层,其主要功能是为外界提供有效的信息传递服务,并完成用户请求信息以及返回信息与门户网站的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及时交互工作。

应用层:主要完成系统中的业务逻辑控制以及业务流程处理等工作。该层将完成最初的权限控制,并完成系统交互日志的记录以及交互过程中的存储转发等工作。

数据访问层:主要完成对访问后台数据方法的统一。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此层,该系统也是整个门户的数据核心,它可以有效地完成结构化信息处理与存储功能。

系统层:主要用于完成为门户系统提供所需的运行环境以及进行有效的硬件系统管理等操作。

硬件层:主要用于提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主机、网络等硬件平台。

1.3 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框架

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框架如图 3所示。

如果从应用层面出发,系统的应用通常可以分为面向公众、面向管理以及面向后台的三大类应用。每类应用用于完成不同的功能,从而保证系统可以为用户优质的服务质量、安全的使用环境和及时的数据交互等功能。

如果从系统的工作流程来看,通常政府门户网站的工作流程则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网站内容管理、信息以及应用管理等功能。

信息的采集功能是指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来实时监测和跟踪重要的网络资源以及系统资源,并采用分类、去重以及过滤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完成对各单位以及互联网信息的有效采集。

网站的内容管理则主要包括网站的构建、网站内容的建立、编辑以及审核等操作。能够有效地完成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维护与管理。

信息主要完成采用多种方式向各种用户信息的功能。

1.4数据大集中模式

数据大集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其原本是用于区分以往“数据分散”以及“有限集中”等概念。这一概念产生于银行等机构在日常业务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模式,随着电子政务的飞速发展,有效的资源整合也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利用数据大集中模式来提高电子政务中的资源整合效率,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

数据大集中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特征:首先是“大集中”这一概念并非只简单地局限于普通的数据集中或者是单纯的系统整合过程。其次,随着网格计算以及云计算等资源协同共享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该模式的各项基础技术条件已经日趋成熟。最后,数据大集中处理后的所需要的数据挖掘。数据挖掘这一技术主要是用于从大数据中对发掘潜藏有用的重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服务。在进行数据大集中处理后,将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以及合理的决策支持也是现阶段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 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的研究

2.1 基础业务模型

为了加快深化电子政务发展,2009年,工信部提出了政府门户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着眼于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三个环节。参照这一体系标准,数据大集中模式下政府门户网站的业务模型如图4所示。

数据大集中模式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政府门户网站的三大功能,对企业以及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需求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查询、处理以及交互等多方位一体的整体式服务。

其次,集中统一的有效服务平台。依据上文提出的基础业务模型,建立一个集信息、信息交互以及网络办公等服务为一体的整体化平台,从而实现将对外服务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最后,集中统一系统的后台处理过程。通过外网接入等方式,为系统的后台管理建立统一有效的平台,从而完成对后台处理功能的有效整合。

2.2数据大集中模式下政府门户网站的总体框架模型

数据大集中模式下政府门户网站的总体框架通常分为六个层次,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客户端:主要是指系统中各类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有效访问。

门户表现层:主要是指实现门户网站的具体形式,包括简易信息聚合定制、特色化网页设计等功能。

门户应用层:主要可以采用两种组件来对其进行定义。这两种组件包括服务类组件以及管理组件,其中,服务类组件主要包括信息、信息互动以及网络办公等服务功能。管理组件则主要用于实现门户的内容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后台管理等功能。

应用支持层:主要完成系统中的业务逻辑控制以及业务流程处理等工作。该层将完成最初的权限控制,并完成系统交互日志的记录以及交互过程中的存储转发等工作。

数据层:通过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政府门户网站中运行过程中产生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基础层:用于提供网站给我提供所需的基础技术支持以及各类用户实现外网接入的网络平台。

2.3系统整体硬件部署

在数据大集中模式下,可以对机房、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等进行集中建立和使用。系统的整体硬件部署图如图6所示。

数据大集中模式下的政府门户网站,在逻辑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互联网服务区:主要通过统一的互联网接口以及有效的安全隔离设备,实现系统与各类用户之间进行安全连接。

公共数据区:主要用于在系统的隔离区内建立安全的外部数据中心,以便于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的有效部署,以及完成门户网站对外的提供网络服务等功能。

专用数据区:主要用于在系统的安全区内建立安全的内部数据中心,以便于实现主要服务器以及工作流和数据交换中间件等设施的有效部署。

数据存储区:主要用于建立基于光纤的存储局域网,用于存储内、外部数据中心服务器传送的数据。

工作区:主要用于实现维护以及管理用户通过外网接入门户等功能,并可以通过后台管理程序来满足门户网站的基本业务需求。

政府门户网站利用外网平台进行各项业务的逻辑过程如图7所示。

按照开展逻辑业务的分工,可以对整个过程中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公共网络区:主要是指使用外网公用地址的网络区域。该区也是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主干道,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互联,为跨区域以及跨部门的相关业务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

专用网络区:主要是指针对特定部门或者业务设置虚拟专用网。该区可以对不同部门或者不同业务间进行有效的隔离。虚拟专用网主要用于实现特定部门、特定业务数据的安全传输。外网平台通常主要采用VPN技术来实现特定数据与其它数据的有效隔离,以便符合用户的特殊需求。

互联网接入区:主要是为了不同级别的政务部门通过隔离的方法实现互联网区域的安全接入,实现各级政务部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与公众以及企业用户进行交互。通过利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为政务处理中的互联网接入业务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门户网站发展以及资源整合的总体发展需求,使用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框架,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下政府门户网站体系以及资源整合等重要应用。并有效结合门户技术以及数据大集中的主要特点与需求,依据政府门户网站的三大主要功能需求,研究并提出了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业务模型、框架模型以及硬件部署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数据大集中模式的政府门户网站的总体结构。但本文由于选题较大,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在理论和具体技术环节还存在许多可以完善的细节。例如,如何开发统一的互动交流平台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清理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新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8):46-49.

[2] 袁红.电子政务数字产品及其经济学分析[J].情报杂志,2006(9):93-95.

[3] 张敏娜,李招忠.政府门户网站互动性评估模型[J].图书与情报,2006(3):15-18.

[4] 周菁.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与规划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100-111.

[5] Zakareya Ebrahim,Zahir Irani..E-government adoption: architecture and barriers[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11(5):595-598.

[6] 那日萨,郭宇鹏,贾运蕾.门户集成 Struts 应用的 Portlet 化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47(3):444-447.

上一篇:基于GPS技术的大连某界线测量研究 下一篇:基于Mapinfo的通信管网数据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