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科技 22期

时间:2022-08-07 04:51:20

司法科技 22期

紫外线

紫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到的光,波长范围为10~400纳米。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依据紫外线自身波长的不同,主要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

在案发现场,收集受害人或嫌疑人的体液痕迹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此时,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体液侦察,因为大多数体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作用下可以发射出肉眼可见的荧光。虽然这种方式不能直接确认所找到的体液是哪一种,但是通过使用高强度紫外线灯远距离大面积的搜寻,可以直接帮助刑侦人员确定在哪里有提取价值的痕迹物证,然后可以对这些地方进行编号标出,从而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有价值的物证。

不同体液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体液中的DNA含量是不一样的。中的DNA含量很高,有很强的荧光反应。在高强度紫外线灯的作用下,的荧光反应无论在浅色或是深色的织物上都可以直接看到,并且不用任何有色目镜就可以看到。阴道分泌物的DNA含量较低,荧光反应微弱不易发现。尿液在高强度紫外线的作用下,即使在较远的距离荧光反应也可以很轻易看到。通过对找到的尿液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发现是否有混于其中的带有DNA的其他体液像血液等。汗液含有DNA在高强度紫外线灯下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荧光反应,通常在手套、罩门、衣服、地板等表面是汗液较集中的位置。唾液中的DNA含量也较高,在高强度紫外线灯下极易看到唾液的荧光反应。

在刑事技术检验工作中,刑侦人员还利用紫外线鉴别物质的异同,有效地扩大痕迹的利用范围。如利用油墨和染料在紫外线激发下所产生不同的荧光反应,可以鉴别货币、证券和票证的真伪,辨别文件纸张、墨水、糨糊、胶水等物质的异同,判明文件的真伪和伪造的方法;利用消字灵在紫外线照射下特有的荧光现象,可以发现消退痕迹,并恢复销蚀文件的内容,利用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发现和查明密写内容,确定密写物质的种类属性,区别同色不同染料的棉、毛织品。

多波段光源

在刑侦现场,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出多用波段光源收集证据。多波段光源由多种单色光组成,集普通光源、红外光源、紫外光源的特点于一体,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波段可调等特点,是刑事物证照相、摄像、与图片处理的理想光源,在刑事工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多波段光源在现场勘查中的使用,无疑为在现场上直接完成痕迹物证的观察、拍照采取提供了方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率和采取利用率。

当光照射在物质表面上时,物质可以吸收光,也可以反射光。某个特定物质可能较强地吸收某个特定波段的光,而强烈地反射其他波段的光。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波段和反射波段是不同的。用一束特定波段的光照射承载痕迹的客体表面时,由于痕迹和客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有较大差别,痕迹与客体之间的反差会显著加强。例如,用415纳米紫光照射浅血指纹,指纹纹线的颜色会被加深。

多波段光源在刑事技术中主要应用于现场勘查、发现物证以及在实验室中对物证进行处理。在现场勘查中常用于探测血痕、精斑,显现射击残留物,显现现场的无色汗液手印,被荧光物质污染的潜在手印等。其具体现场实用操作规程如下: 第一步:白光搜索。进入现场后,首先进行第一次搜索,应先使用多波段光源的白光输出进行第一遍现场勘查,这与以往我们用强光灯进行现场勘查时的方法是相同的,主要目的是勘验是否有灰尘足迹、灰尘手印以及各种微量物证。第二步:蓝绿光搜索。然后将现场尽可能的遮光,如果在允许的条件下,可在夜晚进行再次搜索,使用多波段光源的蓝、绿光,带上橙色滤光镜进行第二遍现场勘查,可发现可疑物质如体液、纤维、油漆碎片及射击残留物等发出固有的荧光。如有尸体,应用蓝、绿光在尸体和衣服上检验精斑、唾液、毛发、纤维、伤痕或咬痕。第三步:改变输出波长搜索。改变输出波长并更换滤色镜,多次搜索,看是否有新的发现。第四步:显现处理。在显现出指纹时,能带回实验室处理的检材,应尽快带回处理,如有不便,可在现场用荧光粉末或其他处理方法显现指纹。

荧光

当一种物质吸收某一个特殊波段的光波时,一部分的能量被转换成热量,另一部分能量被转换成新的光波被发射出去。这个新的光波称为荧光,被物质吸收的光波称为激发光。荧光的光子能量低于激发光,光强度低于激发光,波长大于激发光。物质吸收某一特殊波段光波产生荧光的特性可以用来提高痕迹物证的反差,有时也能消除或减弱背景干扰。

对一些反差很弱无法直接拍照的指纹,经荧光粉末或化学试剂处理后在特定波段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出较强的荧光,拍照指纹的荧光图像可以获得高反差的指纹图像。除了汗液成分外,在汗液指纹的纹线中还可能包含一些异物成分。一些日常生活使用的化工用品和一些油脂在蓝绿光线照射下,都能够显示可见荧光。 例如,犯罪嫌疑人在接触或触摸日常一些物体的表面后会留下油脂指纹。很多油脂指纹无色透明,因此油脂指纹较难发现,而在高强度紫外光的照射下,油脂指纹能发出荧光,而且指纹的油脂量越多,荧光越强。

汗液需要经过荧光粉末或化学试剂处理后才能激发出荧光,而案发现场的一些化学物质,如纺织品纤维、油脂、纸张碎屑、射击残留物、油墨、炸药粉末等,不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就可以在吸收特定波段光波时发出自然荧光。利用这些物质的自然荧光特性,可以找到这些痕迹证据,并可拍摄到它们的荧光图像。

X射线

X射线也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波。由于X射线频率高、波长短(波长0.01~10纳米),它具有辐射能量大,穿透性强的特点。它对固体物质的穿透力受电压和物质原子量等因素制约,电压高时产生的X射线波长短,对物质的穿透力强;受检测的物质原子量大时,吸收X射线的穿透能力相对就弱。利用X射线这种穿透不同密度的物质的能力,可以在X射线感光片上产生光化学反应而呈现不同密度的感光效应,可为判明物质内部结构及是否含有其他异物提供可靠依据。

我们都知道X射线常常用于安保领域,主要是监测旅客携带的物品或交通工具运送的货物中是否夹带违禁物品。其实,X射线在刑侦和法医鉴定时也常常会用到。例如,当人体遭到枪击或其他金属物侵入的损伤,可使用X射线对人体内部损伤处进行透视。如果人体内留有子弹,利用X射线就很容易查找到子弹在人体中所处的部位。在物证技术中X射线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和X射线荧光检验物证。在物证鉴定中X射线衍射光谱法多用来确定不同场合发现的物质是否相同。例如,现场提取的灰尘和人身上黏附的尘土是否相同。有时也可利用X鉴定某一特殊的化合物为何种物质。

用X射线摄影时,必须有X射线机和双面涂有感光乳剂膜的X射线感光片及增感板、遮光筒、滤光器、厚度测量尺、防护铅板等器材。进行X射线摄影要首先了解X射线机的电压电流使用表,测量投照部位的厚径,决定合理电压,并依据所选择的X射线量计算出曝光时间,然后使用相应的光圈和遮光筒 ,测定中心,摆正被摄物的位置,最后再行曝光。物证鉴定中,有时会用X射线荧光法对检材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定性分析。常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荧光仪联用。这样,当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枪轰击检材时不仅能获得清晰的放大三维图像,而且能根据X射线的能量,对检材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

链接:刑侦摄影的特点和分类

各种刑侦光源最重要的用途是为刑侦摄影服务,因为现场发现的各种痕迹要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呈现,必须要借助图像的形式。刑侦摄影的首要特点是真实性,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必须依照比例摄影的规则,不准采用任何艺术加工手段。对于拍摄情况(时间、地点、技术参数)均要作详细记录,并且要使摄影工作与笔录及现场绘图工作有机配合为一个整体,起到相互印证和互为补充的作用。

除了真实性外,刑侦摄影还有一个特点是连续性。刑侦摄影不是靠一幅照片来表现主题的,而是通过多幅成组的照片来集中地表明一个主题,去记录犯罪分子在现场活动的全过程,揭示犯罪分子作案的实质。刑侦摄影的连续性决定了它的主题不仅仅存在于一幅照片中,而是存在于一组照片中。每幅照片只表现犯罪活动的一个侧面,每张单幅照片的有机组合,才能揭示出一个完整的犯罪主题。

刑侦摄影一般有“现场摄影”、“检验摄影”、“辨认摄影”和“指纹摄影”四种类型。现场摄影要依据实际情况采用由远至近、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层层展开的拍摄方法。现场摄影一般分为现场方位摄影、现场概览摄影、现场中心摄影和现场细目摄影。在刑侦摄影中,用于检验痕迹、物证的各种专门摄影,称为检验摄影。辨认摄影包括人犯辨认摄影和无名尸体辨认摄影。指纹印迹对侦察案件有极为重要的证据意义,而用摄影记录指纹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侦破工作中的指纹摄影除要求拍摄者具有一般的摄影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通晓化验指纹的原理,这样才能拍出有侦破意义的指纹照片。

栏目主持人:刘雨濛

上一篇:给外来务农者一个名分 下一篇:商业应为慈善长效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