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女孩贾玲

时间:2022-08-07 04:48:05

相声女孩贾玲

这个80后女孩儿,师从冯巩后开创了“酷口相声”,和搭档白凯南合作4年就登上春晚舞台,并获得了央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曲艺类节目评选三等奖。这个一笑俩酒窝的漂亮女孩贾玲,用自己的“酷口相声”证明女人不但可以说相声,还能把相声说得更酷

上对中戏入错班

别看贾玲现在这么热衷于相声,其实她走上相声之路只是因为报错了专业。

贾玲喜欢的是表演专业,而且她从11岁就开始学习戏剧表演,梦想就是考上中戏的表演班。为了保底,在报专业时,贾玲特意多报了个喜剧表演的相声表演班。成绩公布时,贾玲被两个专业同时录取,她马上给家里打电话,让妈妈给她报戏剧表演班。谁知妈妈错把“戏剧”听成了“喜剧”,结果她就阴差阳错地学了相声。“我因为这事跟我妈哭了一个多月,我要上表演班,不愿意上相声班。”想起当时报专业的事情,贾玲现在还有些耿耿于怀。即便老师是相声界大腕冯巩,贾玲依然对相声提不起兴趣。

贾玲不喜欢相声并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认为相声对女孩子的局限性太大了。那时候一个班36个学生,女生只有10个。表演的时候,从来都是贾玲这边铺上一句,那边男生抖包袱,贾玲站在那里就是只“花瓶”。随着在中戏相声班的学习和不断的表演实践,贾玲逐渐找到了相声的乐趣,她发现相声的魅力很大,演员站在台上能让观众笑出来,自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慢慢地,贾玲发现自己喜欢上这个行当了。

毕业后,姐姐不希望贾玲再从事相声这个行业,帮她把工作安置妥当,打电话让她毕业后马上回来。坐在一旁的老师冯巩昕后急了,接过电话说,“你妹妹是好苗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在北京,要是混不下去,我管她。”就是这句话,让贾玲留在了北京。

然而,在新人不受重视的相声圈,一个女孩子混在北京谈何容易?摸着囊中羞涩的钱包,贾玲好几次想要放弃,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缍坚持了下来。在这个炒作盛行的时代,有着大牌笑星冯巩为师的她不想借师父的名声抬高自己。她深知,自己的进步才是恩师最愿意看到的,所以,她继续着自己的奋斗之路。

抛了“花瓶”变“花盆”

2005年底,贾玲遇到搭档白凯南,开始只是想试试,没想到一试,俩人特别默契。随后她们又与编剧邹僧合作,效果极佳。在舞台上,贾玲和白凯南这对新人可谓是一对“活宝”,他们用独特的幽默让观众捧腹大笑。贾玲也散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把女性独特的魅力释放在相声中。贾玲觉得对自己更加有信心,而她也彻底翻了身,真正说起了女人为主角的相声,从捧哏的变成了逗哏的。“现在我已经是‘花盆’了!”贾玲有时会调侃自己。

搭档有了,但是要想被认可并不容易。开始,只要有俱乐部肯让他们去表演就已经不错了,而且很多情况下还是免费表演。慢慢地和俱乐部熟了以后,而且反响不错,贾玲和白凯南的演出也多了起来,由原来的一周最多演一场增加到了一周两场。演出场次多了,但进入腰包的演出费却依然少得可怜。有时候演一场也就100块钱、50块钱。

“相声太累,真不是女孩干的事儿。”这是贾玲的心里话。女孩说相声最大的困难是角色的把握,既要保持女孩的优美,又要表现相声的幽默。在男人插科打诨的舞台上,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辛,用自己的话说:“姐说的不是相声,是寂寞。”都说相声圈里的女人就像错进了男人澡堂,连个给女人更衣的屏风都没有,所以,更多时候陪伴贾玲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中戏从2001年至今只招收过两届相声表演班,贾玲班上的10个女同学有9人转行了,只有贾玲一个人还坚持在相声舞台上。虽然日子不好过,但贾玲觉得自己喜欢这个舞台,为了自己的相声事业,再苦也值得。

贾玲是个有些情绪化的人。比如排本子时,她常常会“崩溃”地说“不干了,不干了。”刚开始搭挡听到了会很认真地劝她,但第二天贾玲还是会笑嘻嘻地来彩排。“狼来了”听多了,每次贾玲“不干了”,大家就会默契地说“好好,不干了。”不过贾玲自己却说“每次说不干了,我都是特别认真的。不过就是回去想想,为什么会做不好呢?怎么会做不好呢?要不咬咬牙再试试?”9年了,贾玲就是用无数次咬咬牙,挺了过来。

也正是凭借着喜剧天分和创新精神,贾玲多次在相声大赛中屡获殊荣:2003年,参加首届北京相声大赛,她的男女相声作品《怎么了》得了一等奖;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相声大赛,她又凭借男女相声《望夫成龙》拿了个专业组二等奖:2007年,贾玲和邹僧合作创作的相声《爱拼才会赢》,获得央视相声大赛三等奖。贾玲的演出总是新颖清新、场面火爆,尤其深受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

标新立异说“酷口”

贾玲自己存有几套传统相声大全,但她认为里面并没有适合女生说的相声。贾玲与搭档白凯南和写相声的老师邹僧,三人开始创作“属于女孩的相声”。一开始,贾玲只是想写一段80后90后“拼客”题材的相声,但写出来觉得和自己想要的有些差距,后来邹僧加了一个很蒙太奇的东西,一下子就到位了。写好后,贾玲请一位老师提意见,老师说你这个相声“巨新”,根本没法提意见。因为她们不但在相声里做舞蹈,甚至加入了电影电视剧中的一些手法。这就是那个获央视相声大赛三等奖的《爱拼才会赢》。虽然不是最高奖,但是它让贾玲有了信心。

贾玲觉得相声表演远远不只是“说学逗唱”,还要有丰富的“唱念做打”,各种鲜活有趣的“包袱”。贾玲为自己创造的所谓“女孩说的相声”起了个名字,叫做“酷口相声”,贾玲是女孩儿,所以相声中从来没有“荤口”,再加上幽默感上男女之间本身就有差异,男人更强些,所以在“说”、“逗”上女演员更难掌握尺度。以往,有些女演员只能用“学唱”代替“说”、“逗”,但时间久了,大家并不爱看,发挥空间也会越来越。为了避免这些局限,她要求自己的剧本要新颖独特,她的相声《灰灰的故事》中捧哏白凯南一句词都没有,逗哏贾玲的嘴却一直不停,不仅把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各种童话故事幽默地“串烧”,而且巧妙地将传统双簧加以创新,大受欢迎,成为贾玲“酷口相声”的重要代表作品之。贾玲新作《白白的梦》一人出演8个人物,每个人物又有两种性格,相当于贾玲一人要分饰16个角色,而且还没有服装变换,可见难度之高。实践证明,贾玲想通过“酷口相声”这种新的表演形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些喜欢并想参与贾玲酷口表演形式的年轻人还聚在起,成立了“酷口邦”。

2009年7月18日,贾玲领衔成立了一个相声俱乐部。叫做“新笑声客栈”,每周六晚她和相声俱乐部的成员会在西城文化中心小剧场说相声,并且说的几乎全都是新段子。

贾玲的“酷口相声”除了相声本身概念上的创意,加入了一些时尚元素,

更注重表演,更活跃,更搞笑。贾玲相信女人比男人幽默多了,她上台不是当个傻大姐,而是要表现女人的美、女人的幽默。

黑马笑驰相声场

2009年12月1日,他们接到虎年春晚剧组的初审邀请。他们二人台说的相声《大话捧逗》

路绿灯登上了“春晚”,只是原作品结尾处“大长今版”被导演组要求换成了“宫廷版”,时间也由原来的13分钟缩短到9分钟。

《大话捧逗》是在传统相声段子《论捧逗》的基础上,加人现代元素,以“言情版”、“武侠版”、“宫廷版”三种方式进行全新演绎,台词搞笑,包袱不断。《大话捧逗》在上春晚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作品,贾玲和白凯南也在多个演出场合说过这段。虽说春晚前在网上就能看到《大话捧逗》的视频,但更多人还是通过春晚这个舞台认识了这对新人。

春晚演出时贾玲不免有些“紧张”,直到听见台下观众的第一次笑声才算彻底放松。虽然《大话捧逗》几乎压遍了北京城的相声场子,基本上是演一处火一处,不过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新人说新段子,要承受的压力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从鲜为人知到被称为春晚黑马,贾玲的心情直很平静。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夜成名,“能走到今天,我能想象得到,我们俩这么努力,可能这个东西来得太快了,但我觉得我们俩肯定有成功的一天。”现在的贾玲说她特想接点话剧、相声剧来演,还得是那种小剧场的。她其实也挺爱虚荣的,不过这个虚荣不是买个名牌包,而是特别享受在剧场里听到观众欢呼声的那种感觉。

虽说上春晚也是一种成功,但贾玲所认为的成功却另有含义,她觉得俩人的成功在于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小剧场。酷口相声走上春晚的那一刻,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她想通过一些商演、电视台的节目进步推广酷口邦这一品牌。现在的她,身兼女相声演员、俱乐部负责人、经典回眸主持人、外联部主任、演员五种身份,哪个都不轻松。

生活中的贾玲喜欢看话剧、观摩电影和跳舞机,在声光电的世界里体会快乐。“我瘦的时候挺喜欢逛街,可惜现在胖了……”贾玲露出一脸无奈,但紧接着她哈哈一笑“反正我也不是偶像派”。

好多次,姐姐张罗着给她介绍对象,可她总说:“过了今年,明年肯定嫁人!”就这样一年一年的拖着直到现在,姐姐总说妹妹从没有享受过20多岁女孩该享受的切。“20多岁的女孩有几个能享受我享受的一切呢?我啊,就是一直和相声在谈恋爱!”,贾玲说道。

上一篇:卢永强:造就史上最贵的“羊” 下一篇:作家六六的写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