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走出的山水画家

时间:2022-08-07 02:47:02

黄河岸边走出的山水画家

人生就像一列急驰的“和谐号”,机遇与缘分会让许多素昧平生的乘客,在路途中相遇、相识、相交、相知。多变的人生,缤纷的生活,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我与画家张守堂先生就是在那个满山红叶、月光皎洁的金秋里相识。或许是对先生人格魅力的敬慕,或许是彼此兴趣爱好相投所致,或许是更多地对先生国画作品精湛技艺的崇拜,从初次见面起,就注定了我们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张守堂,字舒,号秀岭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宋庄印象街艺术园区舒云阁创作室主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现任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职业画家。

张守堂先生从小生长在黄河岸边素有“天鹅之城”之称的三门峡市。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长期苦练绘画技艺,先后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学习深造。从事绘画30多年来,张守堂先生不断探索和追求艺术上的突破,先后师承张大千、李可染、钱松岩、施云翔等大师的画风和技巧,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其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企业家周刊、艺术收藏等报刊。

2012年8月5日,为迎接三门峡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的举办,加强豫晋陕“金三角”三地文化交流,在三门峡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和三门峡市文学艺术界等精心组织下,张守堂先生应邀在三门峡市举办《情系故土――张守堂中国画作品展》,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画集《张守堂书画集》。他的多幅书画作品被国际友人和企业界人士收藏,同时亦受到许多著名美术评论家、书法家、国家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人员的高度评价。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张守堂先生骨子里透出一股西北汉子那种直率、纯朴以及真挚、细腻的情感。言谈中更能感受到张先生对生活深深的热爱与眷恋,对国画创作和艺术事业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张先生的山水画画风飘逸洒脱,大气磅礴,清新自然,让人观后耳目一新,如身临其境。

由于受多年工作环境的熏陶,张守堂先生对太行山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格外喜爱,情有独钟。他经常背着行囊,自带干粮,深入太行山脉写生画画,收集素材,积淀资料,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题材。作品《太行青龙峡》表现初秋之时,清冷墨色入画,群峰挺拔,风云在近实远虚的峰巅、沟谷激荡,右下角阶石两旁几棵青松迎对飞瀑显崛峥精神不屈于严寒将即;下部舟船逆风向内,溯远处山涧急驰,划裂层层浪花。此画境,恰有道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惧环境艰险,坦荡胸襟正视坎坷的诗意化解。

作品《太行英姿》,层山叠峦逶迤蜿蜒,云雾在山涧、峰巅激荡、盘旋、冲腾,焦墨崖石与淡淡赭石、花青融合,亮光激化墨色活性,松林墨色以干湿笔交合叠用,则为以润化质的破法妙用;尤为点睛之处是小庙坐落崖下云雾、山林氛围之中,宏幅巨制之中而不见一人。此作的情感、旋律、意境不由使读者感叹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诗情画意。

一幅好的作品,总是那么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张守堂先生的作品,相对集中于小写意彩墨山水形式,亦有水墨山水体现,就其彩墨形式看,当为张大千彩墨山水的本缘,且容有对李可染、钱松岩、施云翔等大师笔墨形式承接源流的画风。

以作品《春染太行》、《川江云岭尽朝峰》来看,其骨法用笔,将施墨的皴擦积染的坚实与松动笔性相互兼顾,由此破解线条板结,呈现出墨色质地的凝重,尤其是线条的光明性,使水、云流动得极其活泛,呈现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风范,这恰是对王中年、施云翔先生笔墨真情真性的所得。不一枚举,守堂先生彩墨山水师从张大千先生一脉,贯通李可染、钱松岩、王中年、施云翔的笔墨链条关系,具有真情真性、严谨端正的一脉贯通性,其兼容并蓄的共性恪守和个性独悟形成的笔墨符号是可圈可点的。这是他彩墨山水的基本基础。

如果以“画如其人”的原则对应,说明的是他作品的人格依据。其中最基本的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寓寄于笔墨形式表现山水画的文意、技能、技法,因而带有相当的学术性意义。就这一点来看,其对一些青年书画家是有启示意义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心血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不断探索、完善、研究、超越自我的精神,这就是艺术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他自身对生活的理解。生活的遭遇、坎坷,进而形成他独有的气质、学养、修养、境界、深化、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从而形成了自我,这就是著名水墨画大家――张守堂。

上一篇:推进农用地流转的三条对策 下一篇:金融法学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