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翻出成就感

时间:2022-08-07 12:41:45

“翻转课堂”翻出成就感

摘 要:“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话题之一,它正在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翻转课堂切合教学改革,尤其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学会学、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大有裨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去年秋季,我校瞄准课堂教学改革最新动向,在十堰市范围内率先在农村乡镇学校中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尝试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幸被推上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沿阵地。在尝试的过程中,我虽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更多的是收获。很感谢领导把我“逼上”翻转课堂试水之路。现在我极力赞同翻转课堂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乡镇学校推进,并且愿意坚持下去。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带来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学方式,教师收获了喜悦和自信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到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到教室内,以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教育的“破坏式创新”。

通过试水翻转课堂,我心里最大的感受是:这才是我想要的课堂,这才是成功的课堂!翻转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充满自信与激情。我在用翻转课堂模式试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端午日》时,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及虚实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精心制作微课“怎样描写热闹场景”,提出“抓主要人物,摹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的步骤。对课文中“捉鸭子”“赛龙舟”片段进行精彩解析,图文音形并茂,内容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课前反复观看视频,交流探讨和练笔,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上,我大胆尝试将课堂变成学生的解说场和演艺厅,老师则成为学生的忠实观众: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向观众和游客介绍湘西端午日的习俗民情和热闹场景;一组则向观众和游客介绍本地过春节的习俗民情和热闹场景,比一比哪一组的解说更具体、更生动、更动人。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很多学生自动上网查找资料、图片,做足了功课,甚至“本地组”集镇和移民点的学生,显十八般武艺,将我们几位老师参与的春节民间文艺汇演的视频“挖”出来,并进行现场解说,有意识地融入了“抓主要人物,摹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的步骤,一下子将课堂带入了高潮,无可争辩地压倒了“湘西派”,这个结果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当然也深受感动。我想,如果不是翻转课堂,我的学生是不会如此这般舍得下大力气“愿意学”,更不会如此“乐学会学”,翻转课堂,让学生享受学、教师享受教,这堂课下来,心里一直充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二、翻转课堂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

通过这次尝试活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翻转课堂倒逼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现在这种“互联网+”的形势下,不努力地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很快就会落伍,跟不上形势。作为40多岁的教师,我开始对翻转课堂和微课也是持怀疑和抵触态度的,但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和年轻教师的引领下,我也慢慢接触、接受并喜欢上它,它使我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也算学有所获吧。

说实话,上班20年,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前我的课堂也是包办为主,一讲到底,重点问题反复讲,唯恐哪个知识点没讲过,提的问题学生答不出就把答案说出来,导致学生上课不愿学习、不爱回答问题、课堂死气沉沉。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和“一管四学五法”教学改革后,虽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总感觉学得了形,学不得神,直到试水翻转课堂后,我才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认为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先学后教、乐学会学”。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走在老师的教之前,课前敢于提出疑惑,开展互助学,课堂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课后通过查漏补缺和拓展提升巩固,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教师的课前准备和预设增多了,课堂上反而轻松了,教师的课堂角色更多时候类似于主持人、观众、裁判,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角。

三、翻转课堂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尝试翻转课堂以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心底感谢和尊重自己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爱屋及乌”,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是学生的良师,还应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应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海无涯,学有所获,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希望翻转课堂也让我的教师生涯更加多姿多彩吧。

上一篇:初中数学“一题多解”训练策略 下一篇:做教育的“千里马”,做学生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