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恐惧的内容和结构

时间:2022-08-07 09:37:03

青少年恐惧的内容和结构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青少年恐惧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方法:采用修订过的儿童恐惧调查表-Ⅱ(FSSC-Ⅱ)对1126名青少年施测。结果:(1)青少年恐惧的内容结构包括危险和伤害、失败和惩罚、社会关系、动物、未知和不确定性事物五个维度(χ2/df=1.823,RESEA=0.047,NFI=0.940, IFI=0.972, CFI=0.972)。(2)青少年最恐惧的前10位事件依次是服用有害的(71.4%)、家人出了意外事故(66.3%)、家人去世(59.9%)、不能呼吸(57.7%)、核战争(54.6%)、自己的国家被侵略(53.6%)、被绑架(53.4%)、艾滋病(53.1%)、父母分居或离婚(52%)、没有朋友(47.1%)。(3)总体恐惧水平及对危险与伤害、对未知与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均表现为年级越低,恐惧越甚(如总体恐惧得分从小学到高中依次为55.0±10.3、53.8±10.3、50.9±10.3,F=17.16,P

【关键词】 恐惧;青少年;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6-0413-06

恐惧是个体为了适应环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而对新异性、伤害性和可能带来消极后果的危险刺激或情境进行反应时所有系统或要素的一种非线性动态加工过程。恐惧情绪是从种系进化而较早分立出的一种基本情绪,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和个体适应能力的重要表现[1],是发展心理学与情绪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恐惧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恐惧。现代社会新兴技术的不断出现、日益加剧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随时都会威胁到自我,恐惧情绪会不断产生;一些突如其来的恐惧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意外伤害的发生等,经常让人措手不及,乃至恐慌。因此,及时地了解青少年感到恐惧的事件或情境,并让他们学会有效的调节或适应这些恐惧情境,培养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青少年恐惧事件的发展特点进行了一些探讨,如Ollendick研究表明青少年恐惧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身体伤害、死亡和学校的恐惧[2]。Gullone和King研究表明青少年恐惧的前十位事件中主要与死亡和危险相关的事件有关[3]。夏勇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最常见的恐惧事件是与学习和学校、社会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危险和伤害以及未知和神秘有关的事物或者事件[4]。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水平、主导活动、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那么青少年恐惧的内容及其发展特点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条件下,我国青少年恐惧内容及其发展特点,为有效地开展青少年情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先从济南市区和维纺市的农村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各一所,然后从两地分别选取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各1个教学班,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发放问卷1154份,获得有效问卷1126份。其中男生568人,女生558人;城市648人,农村478人;小学350人(平均年龄11 岁),初中299人(平均年龄14 岁),高中477人(平均年龄17岁)。753名被试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373名被试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1.2工具 中文修订版儿童恐惧调查表-Ⅱ(FSSC-Ⅱ)。儿童恐惧调查表-Ⅱ(FSSC-Ⅱ)是由Gullone等人编制的,原量表由78个条目组成,采用完全不害怕、有些害怕和非常害怕3级记分[5]。经过原作者同意,本文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的过程如下:首先,就英文问卷进行翻译,并由在国外定居的同行进行回译。第二,对问卷的条目进行了是否适用中国国情的初步分析,通过对245个被试的问卷调查发现,有些条目如老鼠、打针、坐公共汽车,在我国文化背景中有70%以上被试普遍感到不害怕,由此删除了4个条目。第三,项目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鉴别度分析没有删除条目。第四,对剩余的74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94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根据碎石图和理论构想设定5个维度进行探索。根据3个标准(①共同性系数h2小于0.25;②载荷值小于0.40;③所在维度的条目数少于3个)删除不符合测量学要求的条目11个(如护士或医生给打针、打雷、雷雨、猫、乘公共汽车等),最后形成的正式问卷有67个条目,分为5个维度(总体解释率为41.18%)。第五,信效度检验。总体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953、0.916、0.822、0.845、0.721、0.779,间隔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分别是0.684、0.785、0.764、0.834和0.762;重做373份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结构效度见图1;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6] 、修订的儿童显性焦虑问卷(RCMAS)[7]进行了效标效度检验,发现恐惧水平与消极情感、儿童显性焦虑正相关(r=0.26、0.18,P

1.3 统计方法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

2结果

2.1青少年恐惧内容的结构

根据碎石图和理论构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抽取了5个维度。维度1,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维度2,对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维度3,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维度4,对动物的恐惧;维度5,对社会关系的恐惧。采用Amos 4.0(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s)矩阵结构模型对青少年恐惧结构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其结果是χ2/df=1.823,RESEA=0.047,NFI=0.940, IFI=0.972,CFI=0.972(见图1)。

2.2 青少年恐惧内容的发展特点

2.2.1 青少年最常见的恐惧事件

以修订后的儿童恐惧调查表-Ⅱ(FSSC-Ⅱ)中青少年报告“非常害怕”选择频次最高的条目作为儿童最为恐惧的事件,结果表明青少年最恐惧的对象主要与危险和伤害有关,如服用有害的(71.4%)、不能呼吸(57.7%)、核战争(54.6%)、自己的国家被侵略(53.6%)、被绑架(53.4%)、艾滋病(53.1%)以及亲子关系(家人出了意外事故66.3%、家人去世59.9%、父母分居或离婚52%),没有朋友(47.1%)也在最恐惧的10件事件之内。

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最恐惧的事件进行比较发现,学龄期的男孩与女孩最恐惧的事件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两者在最恐惧的前10件事件中只有一项不同,即男孩的第10项(47没有朋友)和女孩的第10项(35鬼怪或幽灵);女生最恐惧事件的百分比普遍高于男生(见表1)。

2.2.2青少年恐惧对象的数目及年级、性别差异

以青少年报告“非常害怕”数目的多少作为衡量恐惧对象数目的指标,考察了青少年恐惧对象数目的特点,见图2。

对青少年恐惧对象的数目进行2 (性别)×3(年级:小学、初中、高中)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27,P=0.767),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79.48,P

2.2.3 青少年恐惧内容的年级、性别差异

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恐惧各因子以及总体水平为因变量,进行3×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生恐惧调查表-Ⅱ各维度评分及总体恐惧水平评分均高于男生(见表2)。

在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未知与不确定事物的恐惧、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以及总体恐惧上年级的主效应均显著。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以及总体恐惧上,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在对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上,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和小学生,初中生低于小学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期青少年的危险与伤害的恐惧、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以及总体恐惧水平逐渐下降(见图3)。表2显示仅对动物的恐惧维度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为不同年级的女生在对动物的恐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2.803,P=0.061),不同年级的男生在对动物的恐惧上存在显著差异(F=6.329,P=0.002),表现为高中男生对动物的恐惧显著高于初中男生。

3讨论

3.1青少年恐惧内容的结构

本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恐惧内容的结构分为5个维度:维度1 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维度2 对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维度3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维度4 对动物的恐惧,维度5对社会关系的恐惧。这与Gullone 和King以澳大利亚人为被试[8]、Burnham 等以美国人为被试[9]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这反映了恐惧内容结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持相对稳定。

国内研究者曾使用修订过的恐惧调查表(FSSC-R)发现恐惧的内容结构也是5个维度:死亡和威胁恐惧、惩罚的恐惧、小动物和轻度伤害恐惧、未知的恐惧和被评价的恐惧[10-11]。本研究5个维度的命名和所包含题项的内容与夏勇1997年的研究(危险和死亡恐惧、失败和批评恐惧、未知和不确定的事物恐惧、伤害和动物恐惧和对社会评价恐惧)[4]基本一致,只是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与对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两个维度的顺序发生了变化,在本研究中对未知和不确定事物恐惧的解释率更高。除了两个研究中所使用的问卷和被试有所不同外,主要反映了社会变革时代人们对未来和前途感到无法控制的普遍心态。

这对于身心正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青少年而言尤为突出。提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避免他们出现过强过急的身心反应,另一方面对他们已经出现的某些困惑和担忧及时进行疏导,促使其健康成长。

3.2青少年最常见的恐惧事件

本研究发现,青少年最恐惧的事件主要是与危险和伤害以及亲子关系有关 。而Ollendick对126名7-18岁青少年进行的研究发现10个最为普遍的儿童恐惧事件为被车撞(42%)、不能呼吸(38%)、火(38%)、死亡或死人(36%)、轰炸-被侵略(34%)、得差分数(34%)、强盗闯入家里(33%)、父母吵架(33%)、看起来傻里傻气(31%)、从高处掉下(30%)和被送去见校长(30%),其中前8种事件属于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其余则属于对失败和批评的恐惧[2]。本文与以往的研究[2,4,8]有共同之处,即对危险与伤害的恐惧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恐惧对象,说明危险与伤害的恐惧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已有研究表明学龄期儿童最害怕的四类事件为与学习和学校(86.7%)、社会关系(77.9%)、危险和伤害(75.8%)以及与未知和神秘物有关的事件(60.9%)[4]。与本研究中青少年最恐惧事件有以下不同:(1)危险与伤害的恐惧排在了首位,这可能与当今社会各种威胁伤害暴力事件的增多有关,也与这些伤害暴力事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关。因此,保障国家安全、加强法制建设、遏制暴力伤害事件的出现、维护社会稳定是当今社会的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2)亲子关系在儿童恐惧内容发展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这可能与中国人重视家庭观念的文化传统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年轻的一代只能信任和依靠自己的父母,因此他们极为关注与家庭有关的因素,如亲人生病、失业等的各种变化,对家庭变化极为敏感、担忧和恐惧;再者,近些年持续走高的离婚率,对身陷其中的青少年无论是生活还是成长都是沉重的打击,因而父母离婚与家庭破裂成为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恐惧事件之一。(3)对学习和学校恐惧不再是青少年最恐惧的事件,目前随着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和学业焦虑已经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

3.3青少年恐惧内容的发展趋势

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恐惧的数目逐渐下降,危险与伤害的恐惧、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的恐惧以及总体恐惧水平逐渐下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12]。本研究还显示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与以往研究不一致。夏勇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失败惩罚和错误的恐惧明显增多[4]。Gullone和King发现学龄期儿童接近11岁时,与心理压力有关的恐惧和医疗恐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Eme和Schmidt发现恐惧的内容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在起初的测验中,最恐惧的内容是与死亡和危险有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最恐惧的内容是与心理压力或失败和批评有关 [1]。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国内近十几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能够辩证地看待失败和批评,对此不再过分敏感了;其他更深层的原因如青少年麻木、迷茫、不求进取等不良心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个人对成功的期望值降低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3.4青少年恐惧内容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学龄期儿童的恐惧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各维度恐惧水平、总体恐惧水平上均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4,13]的结果一致。男女恐惧内容的差异可能是由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性别角色的期望等原因所造成的。人们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坚强和有克制力,他们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而女性则是柔弱的、感性的,她们更多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师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情绪表达,他们希望男孩坚强、勇敢、独立,不能过多地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而容许女孩子更多地表达恐惧情绪。为了促进学龄期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和教师应该根据青少年的性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和指导。在教育男孩时,应该关注其情绪发展,尤其是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发展,避免其对男孩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教导女孩时,要注重培养其坚强、勇敢的素质,增强女孩在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FSSC-Ⅱ的效标效度问题。FSSC-Ⅱ与消极情感和儿童显性焦虑问卷之间相关系数较低(R=0.26,0.18),可能是由于FSSC-Ⅱ主要测量的是对恐惧事件的恐惧程度而不是恐惧体验的程度,而PANAS和RCMAS分别测量的是积极消极情感和焦虑体验的程度,说明恐惧事件和恐惧体验之间是存在差别的。对此,Gullone等人于2000年又开发了恐惧体验问卷证明了这一点,恐惧体验问卷与FSSC-Ⅱ、PANAS(积极消极情感)和RCMAS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14、0.59、0.65[14]。

参考文献

[1] Gullone E.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fear: A century of researches. ClinPsychol Rev, 2000, 20(4): 429-451.

[2] Ollendick T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vised FearSurvey Schedule for Children (FSSC-R). Behav Res Ther ,1983, 21:685-692.

[3] Gullone E,King NJ.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revised fear survey schedu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2, 33:987-998.

[4] 夏勇.学龄期儿童恐惧的内容与结构.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 (2):7-12.

[5] Gullone E, Lane B. Assessment The Fear Survey Schedule for Children-Ⅱ:A Validity Examination across Response Format and Instruction Type. Clin Psychol Psychother, 2002, 9:55-57.

[6] Watson D, Clark LA, 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 J Pers Soc Psychol,1988, 54:1063-1070.

[7] Reynolds CR,Richmond BO. Revised childrens's manifest anxiety scale (RCMA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 Los Angeles,CA. 1985.

[8] Gullone E, King NJ.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 revised fear survey schedu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2,33:987-998.

[9] Burnham JJ, Gullone E. The fear survey schedule for ch-ildren-Ⅱ:A psychometric investigation with American data. Behav Res Ther,1997,35:165-167.

[10] Dong Q, Yang B, Ollendick TH. Fear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4,35(2): 351-363.

[11] 曾琦, 刘凤瑜,芦咏莉. FSSC-R 量表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3:25-29.

[12] Dong Q, Xia Y, Lin L, et al. The stability and prediction of fear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one-year follow-up.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5, 36:819-831.

[13] Gullone E, King NJ. The fear of youth in the 1990s: Contemporary normative data. Genet Psychol, 1993, 154:197-153.

[14] Gullone E, King NJ, Ollendick TH. 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fear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An attempt to disentangle the fear and anxiety constructs. Clin Psychol Psychother,2000,7:61-75.

2007-08-21收稿,2008-01-23修回

上一篇:无严重躯体疾病的55岁以上自杀者中有无精神障... 下一篇:家庭干预对ADHD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