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观下高职院校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的构建

时间:2022-08-07 07:39:17

精品课程观下高职院校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的构建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由粗放型向精品化发展。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室,可以使体育教师获取教学专家技能,学会创造性反思,优化知识结构,实现一流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观;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1] 教育部同时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的示范性课程”。其中“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指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2]

1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内涵

1.1研究型体育教师的内涵

研究型教师首先是一名终生学习者。体育教师对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他的教学品质。体育教师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不断自主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不断发展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新技术,并能及时地运用到指导自己教学实践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正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努力培养超越自我的能力。其次是一名复合知识掌握者。体育教师不单单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知识。其三是一名敢于突破传统的创新者。体育教师的创新是要求不为传统的条律所约束,通过自身对体育学科知识的独到见解,结合本学科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其四是善于反思的理性批判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和理性批判,才能不断积累可靠的经验,这也是一名体育教师思想和心智成熟的表现。

1.2研究型体育教师团队的内涵

研究型体育教师团队是研究型体育教师有机结合的群体。这也是新世纪我国学校变革实现了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整体转型。意味着体育教师团队由行政型组织转为研究型组织,为体育教师主动研究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升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团队中,应该体现合理的梯队性、自主研究性、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性以及成果的运用性。

2高职院校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的构建策略

2.1提升体育教师团队自主研究能力

有效的体育教师团队自主研究能力,是确保团队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一个拥有较高自主研究能力的团队中,创造性的研究和改进教学活动应成为教师团队的共同目的;结合具体场景的人和教育内容进行策划、反思和改进,应成为团队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主动设计教研活动、激发和利用团队成员的创造性,也就成为团队领导的主要职责。[3]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团队的自主研究,重要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习专业的特点、学生从业的特点出发,结合体育学科的教育实践,重视一节体育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开展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研究的整理、提炼和利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自主研究能力的稳步提升,一方面可以将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札记、典型案例、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的成果进行整合,从而不断提升研究质量。

2.2努力培养研究型团队的体育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是凝聚学科队伍的核心,是学科建设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学科建设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体育学科点头人应具有以下特征:(1)非职位性的影响力。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在团队内能成为核心和灵魂;(2)高超的学术水平。具备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富于体育教学经验和教育机智,能灵活高效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发表过较高水平的论文,主持过省级以上体育类课题;(3)民主的领导能力与协调能力。能把握研究方向,指导团队成员,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能激励并组织团队成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并组织实施,具备完成研究计划等能力。 同时在团队中有凝聚作用,善于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2.3完善高职院校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管理模式

我们借鉴协同与竞争的思想,提出研究型体育教学团队的协同式管理模式。协同学理论是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协同”从广义上讲,既包括合作、协作,同样也包括竞争在内。哈肯指出:协同与竞争是开放系统的本质属性。竞争促使系统远离平衡态,为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创造了条件,而协同则是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因此,在管理中,首先要合理设置目标。团队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分重点、分阶段,与社会发展需要及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优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队伍为主体,有计划地合理调配各年龄段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充分利用中青年教师骨干,担负起教学、科研重任,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在确定学科研究方向和目标之前,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注意要有重点、有特色、有先后,注意扬长避短;在团队管理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大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引导他们适应教学研究型学科建设的方向发展。把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引导到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轨道上。将个人的追求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

3结束语

体育教师团队研究能力的提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要想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团队研究能力,必须要转变体育教师的研究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研究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对体育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9)[S/OL]. www.moe.省略/

[2]赵红娟.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3]李伟胜.如何提升教师团队的自主研究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

上一篇:谈钢琴教学的现代观念 下一篇: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