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确定

时间:2022-08-07 06:52:38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确定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抑制过高收入,防止出现贫富分化,维护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矛盾”,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是个人所得税立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和每个纳税人的利益紧密相关。

本文主要从影响个人所得税起征的各个因素,分析我国调整起征点的原因;结合国外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提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确定模型。

一、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因素,必须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角度出发,因为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个人所得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在国家制定标准考虑范围之内的。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等。基于此,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因素有:

1.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小。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国家财政收入是由不同的征集方式形成的结构,主要由各项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等组成。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部分,提高个税起征点必然会造成税收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必须考虑到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使得财政收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各项支出。下面表格近几年我国反映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率:

由上表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3月1日起起征点从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另外存款利息税自2007年8月15日起减按5%执行,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所得税。但是整个2008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依旧稳步增长。我国财政收入和个人所得税,自2008年调整个税起征点以来都保持上升趋势,个人所得税总额增长较财政收入增长慢,个人所得税在财政收入的比重呈较低趋势。

可见,目前我国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高,税务机关可以把重点放在更好地监管高收入人群的纳税问题,完善征管体系,规范对高收入层的监控以及12万元以上收入自主申报工作,那么2011年起征点再次提高,最终不会减少财政收入。同时,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情况下,国家完全有能力在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其他方面的增长额,填补个人所得税缺少的份额,可以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

2.基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打击,使得我国不得不面对以往依赖的三大需求之一的出口在短期内难以依靠的局面。拉动内需、促进国内消费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在我国消费占GDP比重持续过低的情况下,很难迅速的转变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我国消费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居民个人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而要提高居民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就必须保证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必然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于拉动内需,改变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改变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方式。消费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需求,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价值,而投资价值的最终还需要由消费来实现。不论是由消费引发的引致投资还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自主投资,最终都需要在消费市场上来检验其成果。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如2011年的个税免征额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纳税群体的个税总数已减少15%至22%,经过此次个税调整之后,大概有6 000万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新法实施之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全年减少1 600亿元左右,而这1 600亿元将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约占2010年GDP397 983亿元的0.4%,而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 554亿元,占2010年GDP的38.83%。近几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上升,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未来我国要在持续扩大国内消费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稳定并扩大外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要举措。

3.CPI的持续增长,缓解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CPI即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币值相对性降低。

2008年10月以前,我国CPI增长率尽管呈缓慢下行势态,但一直高于4%。2008年9月,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经济出现快速下滑,CPI增长率也随之由正转负。2009年我国11月,我国CPI增长率由负转正,并呈持续温和上涨趋势。2011年3月CPI增长率突破5%,高居5.4%,通货膨胀率持续居高,居民生活压力不断加大。

CPI居高不下,并且现在的CPI指数还没有真正反映居民的生活成本,它只反映出消费品的价格指数,未反映出人民最大开支住房的开销,所以指数也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对所得税减免额的影响。由于物价上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跟CPI接轨,在制定纳税费用减免额时,应该参照未来价格走势。只有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通货膨胀、居民收入变化等因素挂钩,按照CPI的涨落,确定个税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额,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制度,才能真正达到税负公平。

4.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需要。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就已超过0.5,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5.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收入差距悬殊引起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关注。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为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抑制过高收入,防止出现贫富分化,维护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矛盾”,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是个人所得税立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可以减少低收入人群的赋税压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抑制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确定探讨

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现状、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情况,对于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 500元,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3 500元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差距、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效果,起征点还要提高。

笔者认为目前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3 500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确实不能完全起到个人所得税应有的调节作用,但是在西部地区,作用却是明显的。所以,有人总结2011年税改为“西部叫好,东部叫苦”。既然有这种情况的存在,我国可以依据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影响因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全国联网的以身份证为税号的制度,起征点分别按地区制定,根据各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情况,再把GPI增长率,还可以制定一定的增长率作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暂时叫做“幸福率”),来确定起征点。

若此次起征点为3 500元,则下次起征点制定公式为:

当全国城镇家庭人均居民收入大于本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时,新起征点=3 500*(1+CPI)×(1+幸福率)×(全国城镇家庭人均居民收入/本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或当全国城镇家庭人均居民收入小于本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时,新起征点=3 500×(1+CPI)×(1+幸福率)×(本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全国城镇家庭人均居民收入)。

以江西2010年数据为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16 558.01元,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 033元;2011年税改把起征点有2 000元,提高为3 500元,增长75%,这是最后结果,我们假定“幸福率”为30%;2010年12月全国CPI指数为4.6%。由以上数据可算出:新的起征点=3 500×(1+4.6%)×(1+30%)×(21 033/16 558.01)≈6 045,即新的起征点可以定为6 000元。

三、结论

本文从个人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重、拉动内需、CPI持续增长、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这次税改,并对起征点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数学公式。这个公式虽然把CPI、城镇居民收入地区不平衡和居民的“幸福感”考虑进税改中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还是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这也是今后其他学者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我们不能把它看做国家作为调节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种工具,而是要看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华 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上一篇:家乡的泸水河 下一篇:维稳审计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