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07 05:19:26

独立学院“多元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已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从多个维度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展开,各个维度之间紧密相连,互相支撑,同时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使得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内容上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指的是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或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探索性活动。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多为培养应用型、实用性或适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在其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完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教育部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于2007年发文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并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的量化要求,同时也对人才的培养方向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教学一般以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给予文字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无法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探索性、直观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

(三)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大都以培养应用型、实用性或适用性人才为目标,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符合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满足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实践教学在大多数独立学院均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往往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补充而存在,并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还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和评价机制。

(二)“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

“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实践教学从多个维度展开,各个维度之间紧密相连,互相支撑。这一模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多元化”要求将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丰富,除了传统的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外,还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社会实践、见习等;另一方面,“立体化”要求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目标上相统一,统一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同时也要求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同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内容上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独立学院“多元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理论课教学环节中的实践设计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加以实现,以实现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动手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理学院在独立学院中率先使用的“三点式”教学法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很好地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课堂授课可划分为“精讲、互动、动手”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有机分配。其中“精讲”即教师讲,要求教师将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注重讲重点、解难点、析疑点;“互动”即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精讲内容进一步理解、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动手”即让学生更深一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善于思考,以“学生动手”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二)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组织学生到专业工作岗位,进入到具体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参观、旁站和角色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把对专业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自己将来在专业岗位上所扮演的角色,从抽象的、观念性的认识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认知。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可以到生产型企业现场进行参观,对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生产组织有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到超市、商场等销售岗位进行旁站或具体实践,对销售、收银等岗位的基本流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与手段,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提出的要求等,近距离地参观和体会。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开展调研,以增长知识与才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对学生来而言,是消化理论、运用理论的过程。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实现对理论的升华,还可以使学生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带回学校,带进课堂,通过理论学习加以解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实践可以利用“五?一” 、“十?一”的小长假和寒暑假来进行。内容可以是专业相关也可以不直接相关,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接轨,在社会大课堂中得到锻炼。

(四)实习教学

实习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学生在知识场景中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从而使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专业教学阶段的认识性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传统的实习多为毕业实习,即在毕业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与就业紧密相连。即“理论学习――实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实习前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容易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实习学生还可以就业。但这种实习模式中,学生通过实习即便发现知识的欠缺或者通过实习就业取向有所转变,也只能通过后即的自学来调整知识的储备和结构。为了满足学生在自身认知基础上进行择业的需要,高校在实习模式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理论学习――实习――理论学习”模式,即进行学期实习,也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实习,实习后再回校进行后继专业课程的实习,让学生可以在自我认知基础上主动学习。

(五)毕业论文和实验教学

毕业论文和实践教学时绝大部分独立院校都会使用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这里主要想强调,在这部分的实践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不要给予过多的干预,要扮演好教练的角色,指明方向,做好引导,鼓励学生独创精神。

总之,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元立体化”模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内容,统一各种实践教学手段,为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所适用的人才做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延东:《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石云蒙:《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2期.

[3]牟绍波:《基于校地合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第6期.

[4]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

上一篇:浅议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推销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的... 下一篇: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思路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