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正当影响

时间:2022-08-07 04:56:06

【摘要】不正当影响由英美国家的衡平法发展而来,旨在弥补其普通法对胁迫范围规定过于狭窄的缺陷。它应需而生,又应势而长,随着新案件的不断出现,不正当影响在英美国家日臻完善,属于合同法的一部分。但基于其“遵循先例”的法律传统,不正当影响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梳理英、美两国的不正当影响,来厘清不正当影响的基本要义,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将该制度引入我国的必要性。

【关键词】不正当影响;意思表示不自由;必要性

一、英美合同法中的不正当影响

1、英国的不正当影响

在英国,将不正当影响分为推定的不正当影响和实际的不正当影响。推定的不正当影响是指当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信任关系时,法律就推定他们之间存在不正当影响。当事人之间由于长期的之密切往来而处于信托关系时,如有任何金钱或财产上之约定,法律推定一方对他应经施加不当影响,这些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监护人与受监护人、牧师与教徒、医生及病人、律师与当事人、受托人与受益人等。实际的不正当影响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并没有特定的信任关系,但是一方在精神上对另一方进行了控制,而使另一方不能自主做出决定而与对方订立合同。

2、美国的不正当影响

美国并没有像英国一样,对不正当影响进行分类,只是将这类案件分为两种案件。第一类是利用支配地位的不正当影响,即一方以不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自己在心理上占据的支配的地位诱导从属地位的另一方的同意而成立的合同;第二类是利用被信任者的地位的不正当影响,即一方利用他的被信任者的地位而不是支配地位来说服另一方同意而成立合同。美国也将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无这种信任关系纳入不正当影响的构成要件之中,尽管它并不以有无这种关系作为划分不正当影响的依据。

3、英美不正当影响制度的评析

综合英美不正当影响的介绍,不难看出不正当影响会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中:

(1)当事人之间有高度的信任关系,或者是有长期信任对方的现实基础,被信任方利用了这种被他方信任的优势,来左右信任方的意志;

(2)当事人一方利用了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这种优势地位是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只是在此时情势需要之际加以利用,已达到操控弱势者的目的;

(3)当事人一方所处的不利状态并不是对方行为所导致的,但是对方却利用了这种不利状态,对方就成为心理上的强势者,并且以此来强制弱势者,以追求强势者的利益。

二、不正当影响的基本要义

1、不正当影响与意思表示不自由

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内心的意思因外部表示而客观,合为一体,可分为客观要件及主观要件。当内心意思与外部表示不一致或不相符合时,就构成意思表示不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在民法理论界又称之为意思表示瑕疵。依瑕疵是否基于表意人本身的原因,意思表示瑕疵又可以分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与意思表示不自由两大类。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并非外力因素所致,而是表意人有意为之,如真意保留;意思表示不自由是指表意人基于他人的不当干涉而作出的表示行为,这种表示行为与内心效果意思亦是不一致的,如欺诈、胁迫。在这种意思表示不自由中,如果没有他人的不当干涉,表意人绝不会进行这种意思表示。

从外部行为和内心意思的关系看,通过对意思表示的简要分析可以自然得出:不正当影响属于意思表示不自由之一种。不正当影响的受影响方在订约时因为对方施加的精神上的压力,使其的意志受到控制,订立自己在自由状态下绝对不会订立的合同。

2、不正当影响的概念以及特征

参照上述分析,不正当影响是指一方利用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给另一方施加心理上的压力,迫使其在这种压力之下作出与真实意思相违背的意思表示的不法行为。

不正当影响的法律特征表现为:第一、行为人有不正当影响的故意;第二、行为人有利用自身心理优势给对方施加压力的行为;第三、被影响人基于这种压力而作出与内心真实意愿相悖的行为。

三、我国建立不正当影响制度的必要性

1、不正当影响的立法觉悟

在统一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第一个合同法草案规定了不正当影响,是说合同的一方或者双方是在不正当影响之下,违背真实意思所签订的合同,受不正当影响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合同。虽然,最终该制度没有出现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但是,至少可以看到立法者已经将不正当影响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也就是说,我国已经有了将不正当影响纳入法律规范的觉悟,开始关注我国存在的不正当影响现象。

2、不正当影响的现实呼唤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来重视君臣之礼、父子之情、兄弟之谊、朋友之信等,由此便产生了许多的人际关系,诸如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的其他关系,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等,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在这个关系网中,不正当影响现象并不少见。不正当影响的存在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因此,将该制度纳入法律,遏制不正当影响发生,净化社会风气。

3、不正当影响的立法空白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中规定的“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与不正当影响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处:它们都属于意思表示不自由,它们都影响着法律行为的效力。但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发生情境与行为方式与不正当影响并不相同,不能涵盖不正当影响。因此不正当影响制度恰是对相关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的空缺填补。

参考文献:

[1]杨桢.英美契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

[3]汪渊智,陆娟.英美合同上的不正当影响,比较法研究,1996,3

[4]梁慧星.合同法的成功与不足(下).中外法学,2000,1

作者简介:

胡剑(1986-),女,河北香河人,山西大学,研究方向:民商法。

上一篇:浅析我国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之原因 下一篇:浅析非法行医罪客观方面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