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之原因

时间:2022-08-19 06:41:23

浅析我国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之原因

【摘要】长期以来,商标就被视为其所有权人的绝对权利,其所有权人对商标享有绝对的权利,任何在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这种绝对的保护,打破了对商标所有权人利益保护与社会公益的平衡。相应地,地理标志的拥有者或受益者,也由于商标权人因商标而享有的权利受到限制。为了实现利益平衡,必须对商标权和地理标志权进行理论分析,深度剖析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从而更好地行使双方的权利。

本文拟从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区别着手,分析我国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原因,总结归纳出当前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为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地理标志权;商标权;冲突

江南丝绸、江西景德镇瓷器、浙江绍兴黄酒、浙江西湖龙井茶叶、中医中药、重庆白市驿板鸭等等,这些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数不胜数,而这些带有浓郁中国情味的产品来源于我国的特定区域,由此孕育出了保护特定区域的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权。

但是,权利人过分倚仗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专有权对市场进行垄断,地理标志权在商标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无统一的判断标准成了制约清晰区分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运作的一大障碍,使得当前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二者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

一、“地理标志”语义分析

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属于 TRIPS协议明确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之一。“地理标志”是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对地理标志这一概念作出较完整界定的是TRIPS协议,其第22条第1款规定:“在本协议中,地理标记是指示出一种商品是在一缔约国的领土内或者在上述领土的一个地区或地点所生产的原产产品的标记,而该产品的某种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在本质上取决于其产地。”

首先,“地理标志”既可以是用来识别商品来源地的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也可以是图形标记或象征性符号。例如,“金华火腿”表示产自“浙江省金华市”的地理标志产品。

其次,“地理标志”所标示商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地理标志”与“原产地名称”相比较,两者功能相似但包含的内容要点不同。“原产地名称”质量指示功能只能标示该商品包含“特定的质量和特性”,不包括“声誉”,而“地理标志”却包括“声誉”。

二、地理标志与商标的辨析

对我们广大消费者来说,地理标志与商标都起着宣传与标识的作用,并且都象征着一定的品牌意识,都能引导消费者对该类名商品进行更多的关注与消费,从而达到商品价值的实现。但是,和普通商标相比较,地理标志又有不一样的特征,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构成要素不同

只有文字才能构成地理标志,但根据Trips协议以及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只要可以让本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的标志,应该都可以构成商标的组成元素。因此可以说,一般商标的构成要素范围要远远超过了地理标志。

Trips协议规定:“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的标记或标记组合,均应能够构成商标。这类标记,尤其是文字(包括人名)字母、数字、图形要素、色彩的组合,以及上述内容的任何组合,均应能够作为商标获得注册”。对于地理标志的构成要素,Trips协议并没有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地理标志一般是由特定地理区域的名称和某种商品的通用名称组合而成的,其中的地理区域的名称可以是包括一国的国名、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内的任何特定地点的名称,这与商标一般不得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有很大不同。

2.权利主体与权利义务内容不同

首先,注册主体不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主体一般是法律指定的,可以对于商标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的团体或者组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注册主体一般是集体或者行业协会,主体资格方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主体要求比较严格;其次,使用主体不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人不以自己的名义使用该标记,而地理标记集体商标的注册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使用商标。

3.受保护的权利范围不同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的是为了表明商品是来源于哪一个区域的,其地域性是其主要的标志,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目的是为了表明商品是哪一个集体生产的,区别于其他生产单位,为了表明商品的来源。

4.追求的价值不同

与商标不同,地理标志的主要功能是告知消费者商品的来源。地理标志区分商品是通过对其产地的标示,而不是通过对其制造来源的标示。对制造或者生产的地方的标示是地理标志的本质。通过在商品的包装上或者容器上使用地理标志,可以方便消费者选购,起到促销和扩大影响力的作用,也起到推销同类同原产地域产品的作用。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域内生产地理标志所标示产品的厂家完全可能不止一家,如果他们的产品都满足地理标志的要求,那么就都可以在其产品上使用该地理标志,而商标权只有一个主体,只能被该主体使用。

三、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的原因分析

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发生冲突,既有权利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体制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因素,也有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因素。大致而言,有如下几点原因:

1.基础原因是二者都属于识别性标志权

地理标志与商标,有相似的功能,都可以作为一种区别的标识而存在。不管是地理标志或者商标,如果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都会为其权利人带来很大的商业利益。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因此我国有着许多的含金量很高的百年老字号,所以一些关注的眼光就投向了地理标志与商标,权利之争就愈演愈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不得不说,是由于地理标志与商标在功能上有着一定的相似重合性。

2.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品牌意识

有些代表地理标志的商标被个人或者企业抢注,甚至被外地的企业抢注,本地的企业甚至面临永远失去使用本地地理标志的尴尬局面。浙江金华火腿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此案尘埃落定以前,金华地区的企业很多年中无法使用“金华”两个字。对于地理标志保护意识的薄弱,造成原本应该享有权利的权利主体长期被拒权利之门外,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滥用地理标志现象严重

一方面,一些信誉卓著的地理标志因长期疏于管理、保护,任其自生自灭而致使其显著性逐渐淡化,沦为商品通用名称,而权利人又不主张权利,最后导致地理标志的丧失。另一方面,假冒地理标志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地理标志代表了产品的优越性能和良好信誉,具有同类一般产品所没有的高附加值。因此,其一进入市场便有可能成为一些不法贪利之徒侵害、掠夺的对象,从而出现众多地理标志产地区域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竞相假冒、仿冒地理标志的现象。这些侵权产品不仅欺骗、误导消费者,侵害其合法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地理标志的形象和信誉,最后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如“安吉白茶”案,“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2001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成为全国首个茶叶类原产地证明商标“安吉白茶”证明商标注册后,一些茶农仍将其视作通用产品名称使用,严重侵犯了注册商标专用权,据安吉县工商局统计,安吉县每年使用的“安吉白茶”商标标识达到了40万件,绝大部分均属商标侵权行为。

4.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交叉重叠

我国修改之前的商标法与修改之后的商标法在规定上有着一些的不一致,修改之后的商标法禁止将某些地名注册为注册商标。但是,考虑到维护原有权利人的权益,所以允许已经注册为注册商标的地理标志继续使用。与此同时,各部门的立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问题,例如商标局负责许可授予注册商标,而国家质监局负责授予原产地标志的保护。

5.各个行政机关权责分工不明晰

地理标志管理机关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使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冲突愈演愈烈。首先,管理范围具有局限性。我国地理标志存在两个管理部门,都侧重对地理标志的确权与审批的管理,却忽视了由地理标志引发的冲突;其次,我国在2000年之后开始注重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大量的地理标志开始出现,但是却始终没有确立出现冲突时如何处理解决问题的相关机制,这就导致在纠纷发生后,没有有效的机制来妥善解决纠纷。

6.商业利益的刺激

梁慧星老师提出“权利本质上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定利益”,从利益的角度考察权利冲突,本质上是权利背后的利益的冲突。无论是商标权过于扩张侵害地理标志权的行使,还是地理标志权的滥用引起驰名商品质量的下降,都有巨大商业利益作为权利滥用的动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各种原因共同构成了注册商标权与地理标志权的冲突,既然冲突已经形成了,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各方权利人的利益,合理的解决冲突,最大限度的争取合作共赢。因此,明确以下几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包含地名的商标或者是由地名组成的商标,其作为商标的知名度如果远大于其作为地名的知名度,那么应当尊重其历史传统,建议由商标局按照商标来保护,而不作为地理标志来保护,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商标所有人的权益;其次,对于已经注册为一般商标的地理标志,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按照Trips协议的规定,应当尊重原有权利人的权利,同时也要依法保护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利益,允许两种权利的共存。为了保障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合法权益,防止地理标志受到不法的打击和侵害,地理标志权人的商誉受到影响,应当对于商标权人的使用商标,转让商标等方面作出一定的合理限制;当地理标志权和商标权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国家质监局和商标局应当平等协商,合理的解决冲突和纠纷,建立冲突解决机制,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承认对方的权力,建立冲突解决原则,形成冲突解决的有效处理机制;对于未注册为一般商标权的地理标志,可以赋予权利人选择保护自己权利的模式。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实践中的具体需要,要从根本上解决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冲突问题,既要从立法层面上加以解决,完善地理标志权的单项立法,协调不同机关之间的权力冲突,同时也要从实践中结合比较合理的,较好的解决冲突的司法判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制定出合理解决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冲突的一般原则,尊重历史传统,从实践出发,更好的落实Trips协议,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关权利人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

[2]王笑冰.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3]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7

[4]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莲峰.商业标识立法体系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祖明.地理标志的保护与管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7]唐广良.知识产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8]文学.商标使用与商标保护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

[9]郭向明.论我国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与协调[D].中南民族大学,2011

[10]薛莲.地理标志与商标的冲突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11]滕卫兴.地理标志保护新探――兼论浙江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D].浙江工商大学2010

[12]胡.地理标志和商标的权利冲突问题――从TRIPS协议角度研究我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模式,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13]甄月能.论我国地理标志与商标冲突的原因及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4]吴光明.“金华火腿”商标侵权纠纷案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

[15]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

[16]闫海,代丁利.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权利冲突的司法处理,中华商标,2011,11

[17]马晓莉.地理标志权与一般商标权之权利冲突,广西社会科学,2005,8

[18]原琪。WIP0解决商标和地理标志冲突以及同音或同形字地理标志冲突的可能性办法,商标通讯,2000,ll

作者简介:

赖丽(1988-),女,江西省赣州市人,浙江省宁波大学2011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冲突与协调 下一篇:浅析不正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