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时间:2022-08-07 02:34:31

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依据中医养生理论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对策不同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3、6个月的评分结果。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有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相对于护理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主要是发生于老年人中的一种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脑卒中的检出率与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死亡率得到显著下降,但是发生率还是比较高。于是脑卒中的康复护理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养生它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为宗旨,已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理论[1],对增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起着决定性指导作用[2]。这些养生理论对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养生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力求为脑卒中患者起到防病健身、预防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岳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脑卒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的护理措施。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疾病分类与诊断》制定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制定。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8岁的男性或女性中风患者;③病程在4w~8w,病情稳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④无明显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未按干预措施完成本研究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并发症者;③由于其它原因中途退出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康复者;⑤有语言障碍者。剔除标准:①病例选择时违反了纳入、排除标准而误进入康复的受试者;②纳入后未曾按康复方案执行者;③在随机化后无任何数据者;④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脱落标准: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康复;②有事不能继续参加临床康复、或无任何原因患者自行退出者视为脱落;③依从性差,不能坚持实验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得基础上实施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环境养生 中医认为,自然与人是同生共长的,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跟人的生命运行规律是一致的运行规律就是与人体生命运行一致,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第二》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主要是支出了自然的四季与阴阳的变化,这是万物运行的根本。因此张仲景也曾经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肝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这主要是说的人的主要脏器跟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对不同脏器保养,才是最为适合的。保持适宜的自然环境,这是健康的首要条件。脑卒中患者居住的环境要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生活起居方便。

1.2.2 情志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语,《灵枢》中记载:"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之说。可见注意调节情志,减少患得患失及喜怒无常,才是情志调护的根本。此外中医还认为情志生于五脏,分属于五行,如怒为肝志属木,思为脾志属土,木能克土,故怒胜思,思虑甚用发怒来制约;大怒不止用悲忧来制约。可利用情志之间相互抑制关系来治疗情志疾病。现代医学也认为,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卒中复发等意外。由此可见,要重视脑卒中患者情志变化,加强患者对情感的控制与运动量,可以通过运动来转移分散注意力,消除患者心中不良心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2.3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中记载,"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孙思邈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所以有规律的生活在养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要力求"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日常生活如洗脸、刷牙、穿衣、进食、上厕所等应尽可能自己独立完成,避免对家属及护理人员的依赖,家人的照料不可过于周到。

1.2.4 饮食养生 《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一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揍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如果过于偏激,那么则会导致相关脏器出现衰竭,从而诱发疾病。因此,要顺应季节调节饮食情况,不宜过偏。夏季指导患者多食寒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等;秋季指导患者使用平补温补的食物,如:黑木耳等。对痰湿型患者,忌油腻肥甘等聚湿生痰之品;对瘫软乏力、气短的气虚型患者,可不限制肉类,如牛肉,瘦猪肉、鸡、鱼、海参等。因此应依据中医的理论来指导脑卒中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发挥不同食物的作用,全面均衡的获取营养,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1.2.5 康复养生 朱丹溪《格致余论》"天主生物,故恒于地,人由此生亦恒于动。"他认为大之于天地,因为运动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小之于人体,因为运动,生命才更加富有活力。因此,过于静养反而影响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而且还会造成废用综合症。只有动静结合,动静适宜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效果。家属或护理人员每日为患者摆放,使患者的关节处于功能位,尽可能的避免弯曲与伸展模式,从而避免患者出现血运瘀阻。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关节被动活动2~3次,5~10遍/d,一般情况下都以患者自觉到疼痛为最终目标。在床上,患者要经常改变,一般1~2h翻身1次,在进行翻身的过程中,整个动作要显得轻柔。在对患者进行肢体锻炼的时候可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2~3次的按摩,20min为宜,依照先轻后重、由浅而深、由慢而快的原则进行。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些缓慢柔和的运动,量力而行,劳逸结全,运动有度,长久坚持才能将病痛祛除。

1.2.6 其它:修大德,笑口长开 德行主要讲的是人的道德行为。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就专门针对德行说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因此,进行德行的修养是养生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要处处充满爱,对人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对生命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凡事乐观,这样情志舒畅,对脑卒中的恢复有良好效果。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入组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养生康复治疗后3个月评分均有所显著下降,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些患者甚至要坚持终身。但通过中医养生理论的康复护理,调畅情志,调动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适应患病后的生活变化,积极配合治疗与功能锻炼。这种方法使患者关注的焦点不再拘泥于疾病和药物上,而足在积极寻求健康行为上,有利于患者肢体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调整心态,从而进入躯体与心理康复的良性循环。

中医养生主要倡导的就是"天人相应,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中的"动静结合,形神统一"是全局观念, "居安思危,未病先治"是预防观念[3],中医养生的观念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趋之若鹜,对于人们的身体保养与疾病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 [4]。因此,对中医养生进行大力推广能够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干预创造了重大机遇。

参考文献:

[1] 黄艳,黄卫东.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55-4256.

[2] 邓月娥.中医养生中庸思想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6):370-372.

[3]李俊箐。美国民众开始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观念--中医中药在美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70-172.

[4]徐妍,陆小左.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养生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ll;6(27):942-943.

上一篇: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时间护理研究 下一篇:浅谈尿道口护理预防腔外途径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