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探究

时间:2022-08-07 01:08:37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探究

摘 要:我们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文章将从立足学科特点,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情感教学,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优化课堂练习,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学科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59-02

在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向45分钟要质量,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探索和实验,仅就数学学科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1立足数学学科特点,注重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观点,而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略,是数学的精髓,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能力的集中表现。在高中数学中主要体现在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演绎思想等。

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只是短暂的,而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使人“终生受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知识灌输是不够的,而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借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整理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不等式、函数、方程问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空间几何的许多问题与平面几何类比;含有参数问题时想到分类讨论的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情感教学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概括性与严密的逻辑性,给学生的认知造成困难,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情感是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教学中应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因此,融入情感教学,有效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时,学习会成为一种自身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愉快的学习情绪,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保持愉悦的心境,学生遇到困难,给予真诚帮助,循循善诱,教学中所提的问题易成为推动思维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同频共振”,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学习动机。例如对系统性强的知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已有知识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状态中学习数学,领略数学的逻辑力和学数学的乐趣,激发求知兴趣。这样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赞可夫说:“教学时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体念,在理智感渐趋完善的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3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3.1创设生活情境,鼓励主动探索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领悟”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能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在《导数》的第一节中设置了“变化率”的教学内容,结合 “高台跳水”这个问题,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进而抽象概括出导数的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同时又用学生熟悉“高台跳水”的问题去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几何意义等问题。

3.2创设评错情境,学生以错悟理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基础学科。讲解数学知识除了从正面解释,还可以从反面出发,即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设问或故意出错,使学生从正误对比中明辨是非。这种评错的方法给出的结论与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那么学生寻找错误原因的动机就会非常强烈,一旦错误被揭穿,必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3.3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共同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感情融洽,才可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自然地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习产生合作与交流的愿望。但一定要注意对合作学习进行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正确引导,设计合理的合作交流问题,既要难度适中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并及时评价合作交流成果,通过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4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这主要是指学生内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由 “教师教数学”向“学生学数学”这一过程的转变,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有效地学习。这就需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言,注重培养学生讨论交流意识。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借鉴和学习,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5优化课堂练习,提高效率为目标

坚持“优化练习为重点,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练习原则,数学课堂练习注意量与度,提高练习的实效性;练习的内容富有挑战性,现实的,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注重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突出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生活性。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进入数学课堂教学。它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数学教学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重视实践操作,科学记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更是说明了学法和教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待广大师生共同探索。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尤・克・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M].李玉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

[2]王家正.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3).

[3]张群侠.探究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 2006.05(下半月刊).

[4]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1).

[5] 缪素娟.对数学有效学习策略的新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年8月(上旬).

[6]程文.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第1期.

上一篇: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下一篇:大学物理实验的交互式和嵌入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