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06 09:57:55

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184-01

摘要:农民工培训是帮助农村流动人口向城市融入的重要手段,为此研究农民工培训问题,了解在此方面工作进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实际工作部门提出工作改进的方向,对于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 培训方式 现状 问题

一、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明显提高。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08年全国教育系统培训农民转移劳动力近4000万,教育系统自觉服务新农村建设,继续利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据统计,全年教育系统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949.21万人次,其中引导性培训1852万 人次,技能性培训1396.59万人次,转移后(进城农民工)培训700.61万人次。转移培训总数比2007年增加122.36万人次,其中技能性培训数量增加14.86万人次。

2009年,为推进农民工活动额开展,首批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确定,全总计划投入2亿元用于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2009年,各地已培训和正在培训农民工111.48万人,2011年通过农民工培训的全国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收益培训人数300万人,维权帮扶121.67万人,有6个省和17个市举办了多场就业招聘会,各地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帮扶活动。

同时,今年为继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2015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从全国层面上协调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并鼓励企业在加强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同时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在资金筹措、培训机构建设、生源组织、过程监管、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加强农民工培训。

虽然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农民工在参加培训以后,仍然从事城市中最简单、低级的劳动,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能力得不到提升。他们表示参加培训并没有取得所期望的效果,仍存在找工作困难的问题。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手段陈旧,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性

根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农民工的培训方式中,短期或专题培训班、课堂讲授等现场培训比重很高,均超过70%,其他培训方式如问题式、分享参与式、角色扮演式、多媒体式等所占比例很低,农民工培训方式集中于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主要以灌输为主,老师讲,学员听,重灌输。讲授式培训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老师在培训中处于中心地位,学员被看作"知识容器"。在培训过程中,强调老师对学员的控制, 学员多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为主,将“认真听讲”作为对自己上课的基本要求。这种单一的培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培训效果。

另外,我国农民工之所以选择培训,大多是因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了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农民工培训中,大多数培训机构对技能实践的培训仍然不够重视,或者有些培训机构虽然表面强调重视农民工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事实上并不具备进行技能实践培训的设备和条件,使农民工培训中的技能实践培训成为口号,落不到实处。

(二)缺乏培训效果跟踪反馈机制

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跟踪反馈是改进培训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培训效果跟踪,可以了解当前培训方式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不到位。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当前就业

压力巨大、培训者数量增多、培训资源有限等其客观原因,也有培训就业服务机制缺乏的原因。目前还缺少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组织管理机构,缺少对城乡劳动力的统筹协调,也是重要原因。

(三)农民工培训方式具有封闭性,人际关系淡化

由于农民工参加实践活动比较多,社会阅历比较丰富,这使得他们更善于与别人交流。但是现在的成人培训并没有创设一种交流经验的机会。培训具有封闭性,培训中的人际关系淡化,农民工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少。现行的农民工培训模式往往在短暂的面授时间里,老师讲完课便下课,农民工听完课后就匆匆离开,农民工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关系疏远。此外农民工来到城市,他们所需要的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创生存路径,因此农民工群体彼此对于城市谋生的经验交流就显得极为可贵。参加农民工培训的学员均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奋斗的经历,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于加快他们获取对自己融入城市的有益经验、谋生资源、人脉关系极为宝贵。培训机构应当积极利用农民工学习培训的平台,加快他们融入城市的进程。在目前传统的学习方式情况下,培训机构没有为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而使得这一宝贵的交流资源浪费了。

农民工培训是涉及到农民能否顺利在城市找到工作,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问题,当前在农民工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目前农民工培训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探索农民工培训方面的良好经验及对于改善农民工培训果效意义重大,急需有关部门在此方面探寻良好经验,推进这一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成光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职业教育问题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7(l).

[2]王金山,王春平.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5,(4)

[3]孙细望.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子及突破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7)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优化教学 下一篇: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