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8-06 04:44:50

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之我见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既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是当前生物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中,本人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理念引入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成功走进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重视问题情境设计。引领精彩问题思绪

1.根据心理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初中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乐于接受自己或别人探究、发现的结论,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整节课中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把学生引人“提出问题―探究发现一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制造知识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情境诱导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这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多创设趣味性较强、学生易于进行实验探究的问题来诱导学生,激发其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激励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使之融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界、融于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中、融于日新月异的当代科技。

二、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构建自主探究方式

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例如:教科书中比较简单地介绍某一生物知识点时,教师讲解学生还难以理解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量丰富、适合学生自学的网络环境,设计探究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节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酸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酸雨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杜绝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查找所要的资料、图片等,从而对防治酸雨现象也提出有效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用怎样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的SO2,学生相互讨论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多媒体辅助探究教学。其图文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打破了人们在认识自然界时空上的限制,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网络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既增大课堂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对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等的理解和掌握将经历“好奇一不满足―求知欲望更强烈”的和谐过程,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学生也从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可见,构建网络环境,把网络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学生会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思考机会,从而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三、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实施发展性学习评价

1.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需要教师用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并把心融入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去。实践表明,教师提问时,如能关注、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会促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融洽,教学便能达到双赢效果。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可以给他一个台阶下,换一个相对较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始终处于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的环境中,同时形成“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互相敞开,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摆正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2.发展性评价对于调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1)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刻关注着自己,关注自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态度。及时的评价能使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矫正自己,还能使其在教师对同伴的评价中获得比照与提高。

(2)合理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应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评价的依据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程度、贡献程度、学习态度、情感价值体现、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课堂提问、书面测试等。实践证明,合理的评价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平时参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的积极性,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

(3)公正评价:学生通过努力,在探究性学习所取得的哪怕是点滴成绩都需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教师绝不能厚此薄彼,只见大森林,不见小树林。

(4)鼓励评价:教师以认真的态度,欣赏、褒扬、肯定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获取自信,不断探究,不断成长。

(5)多元评价:采取个人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突出评价的鉴赏、导向、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让学生的探究沿着科学、正确的道路前行,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恰当评价他人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四、余留课堂探究韵味。延续课外探究空间

理想的教学不应仅仅是满足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教师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可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究活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课后让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一环节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同时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探究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不一定强求学科知识,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该提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关文信息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4]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5]王永胜,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1.

[6](美)W,James Popha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7](英)斯特林(sterling,s),王民等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

上一篇: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的谈究 下一篇:让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更和谐